逞强与示弱
逞强与示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极端,生活中有时需要逞强,又不可以一味地逞强,有时需要示弱,也无需一味地示弱。能够做到二者的平衡点那是再好不过了,这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而这种艺术同样适用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
先来谈谈“逞强”,我这里所说的逞强,不是针尖对麦芒,不是得理不饶人,而是发挥自身特长,适当地展现自身优势,展现自己的魅力,从而让学生信服的行为艺术。
青少年普遍存在服从权威和模仿偶像的心理特点。与学生接触频繁的班主任,如果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适时合度地“逞强”,就很容易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丰富深厚的学识是学生对你仰视的根本。学高才能为师,班主任拥有知识的宽度和深度绝对是个人魅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的教育也越来越需要教师构建一种新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更多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因为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素养、广泛射猎各门类的知识是教师能够灵活自如地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拥有足够知识量的基础上,把握住教育的契机,给学生以知识的滋润、知识的启迪、能力的培养、真善美的熏陶。
我作为班主任,同时也是一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会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和领引,如上《报任安书》,我会由司马迁所受的宫刑而向学生展示古代的各种酷刑;上《伶官传序》,我会带学生走入那纷乱的五代十国的历史;上《胡同文化》,我会在课后带领着同学们进行民居文化的研究……我想,在教学的过程中,若能够透彻分析,适时拓展;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能自然地谈古论今,引经据典……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对这样的一位老师充满了佩服和敬意。
班主任的“才”可以影响威信的大小。孔子推崇六艺,所教学生礼、乐、射、御、书、数皆能,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更是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与管理实践中,我们常看到那些文武双全、多才多艺的老师、班主任最受学生欢迎。如讲课洒脱,文笔生辉,写得一手好字,弹得一首好曲,精通球类,能与学生共同参加文体活动。这些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与好感,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美好的形象和威信。
然而教师不是全才,很多能力不一定具备,那就扬长避短,把你强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我是这样做的:我喜欢朗诵,我驾驭得比较好的诗文,我会诵读出来和同学们共勉;我喜欢唱歌,《虞美人》的教学中,我会哼出邓丽君的《几多愁》,上《林黛玉进贾府》,我会哼出《枉凝眉》;我喜欢摄影,我会把自己得意之作拿出来,给同学们品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敬佩这样的老师了,自然而然会自觉服从老师的教导。
“逞强”艺术,是班主任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卓越的管理才能的外显。但“逞强”绝对不是卖弄,把握不好可能反被学生嘲弄。因此,我们强调的是恰当地运用“逞强”艺术,能让学生信服你,甚至崇拜你,从而使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
班级管理的智慧中需要我们懂得“逞强”,但同时也要懂得示弱。老子曾经说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意思也就是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驭天下最坚强的东西。这里面就揭示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道理。
一个班级之中,班主任是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拥有不容置疑的统治力。然而,在恰当的时机,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班主任向学生偶尔的“示弱”, 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是一种认弱接近效应。心理学认为,人的潜意识普遍接纳弱者。思想工作要求师生双方的融合。如果班主任一味的逞强,只会使学生近而远之,甚至产生抵触心理,相反,如果班主任,适当示弱,学生会产生亲近的愿望,心理防线自动拆除。正所谓“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以,在经常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我也说说自己的苦楚,难处,说说自己对他们的热爱,对他们的希望,学生会感到我对他们的热爱,以及我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需要他们的帮助时候,也常常能够理解和体谅我。
“示弱” 能轻松的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深入。因为教师的示弱过程是教师放下架子、解除武装,开诚布公,向学生敞开心扉的过程。这样,学生也消除了抵抗情绪、敞开了心扉,看到了老师真实可爱的一面。这样建立的良好和谐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亲密合作彼此情绪愉快。
班上不少学生学习不好,数理化很吃力,我在他们交流过程中,常常以自己为例,以自己当年还要糟糕理科成绩来“现身说法”,说说当时心情是如何的痛苦、如何的懊丧,又是如何的不服、如何的振作……学生感到我和他们是一样的,有了共鸣,常常与我诉苦、交流,更乐意在我的激励下前行。
班主任适时的“示弱”,有利于发挥学生能动性,解决班集体的管理问题,学生的自我意识、挑战意识、责任意识都会得到加强。学生会积极更参加各种活动,更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
我在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各种活动的组织中,在掌控好全局的前提下适时的表现出自己的苦恼或无能为力,因此,班规的制定,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同学们出现的错误都会有同学或班干来出谋划策,共同解决;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从筹划,组织到开展,学生会全情投入,积极参与。不管有否老师的存在,他们会自己开班会,自己做考试的总结与反思,自己主动与老师沟通,主动帮助同学……
偶见到一些班主任与学生发生激烈的冲突,这值得我们反思。面对一群具有强烈反叛心理的十五六岁的学生时,班主任的强硬与学生的逞强碰撞在一起时,难免会两败俱伤,严重的后果可能是相互水火不容,这样会使班主任陷于被动并出现僵局。这个时期的孩子有他们渴望别人的认同、讲义气、要面子,犯下一些错误时,我们千万不能因这些错误而不顾时间、场合去批评他、整他,甚至拿他做反面典型并当全班同学的面去羞辱他,这样做不仅是简单粗暴不明智的,而且是愚蠢而又危险的!
示弱是一种智慧的显现。示弱不是妥协,而是一种理智的忍让。适时、适地、适当的退让更容易博得理解,远比逞强要更有力量,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需要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娴熟地把握和运用各种班主任工作技能和手段。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班主任真的需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多多学习,不断地实践探索,才能更科学、有效的管理班级。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
上一篇:“洗澡”与“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