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创新的思考和实践
  作者:佚名  |   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 2008-02-08  点击数: 3950次

 

中学教育创新的思考和实践
——浙江名校校长论坛摘要
 
A.贵在天下先
嘉兴市第一中学校长吴颖生如何培养和造就大批富有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首先,教育观念要创新,要确立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树立育人为本,重在发展的教育理念。学校教育重在帮助学生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精神。为此,学校教育要不断完善人才的培养模式,创造多样化的学习,让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中提高创新意识,打好终身发展的基础。
  其次,学校管理要创新,培养四个意识
一是以德治校的意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学校的一切工作要围绕以德育为核心展开。
二是科研立校的意识。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以科研指导教育改革,以科研造就师资,以科研提高质量,以科研促进教育发展。为此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
三是名师兴校的意识。治校之道,教师为本,高素质教师造就高素质人才,要努力建设一支品格高、观念新、业务精、能力强、教风正、数量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是求实办校意识。从严求实的校风是我校的优良传统,百年历史传承至今,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发展与提高的统一。
  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教育创新作为一个革命性命题,正引发着广大教师生命激情与智慧火花的极大迸发。它的价值意义在于创造,在于突破,在于行动。站在学校层面上何以为之?一言以蔽之:贵在天下先。
  一贵先醒细听蝉翼寂,遥感雁来声,醒为上。觉醒是教育创新的前设。怎样觉醒?不外有四:一靠理想主义,视真理为生命。二靠教育良知,以学生为本。三靠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四靠国际视野,大背景比较。
  二贵先行。行动是创新的脚步。实际的行动应直接指向:1、现代学校制度的形成。2、师生互动式发展性平台的创设。3、旨在创造激情迸发的教育模式的建构。4、基于网络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围绕此,咬定第一取向(原创性),展示第二曲线(超常态创造力的迸发),打造第三代产品(面向未来人才)。
三贵先省。创新的理性往往源于反省。善省者,先为上。反省,既要注重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又要注重思维的批判性;既要注重文化的生发与内化,又要注重文化的多元同构;既要注重对未来的感知,又要注重对未来的理性对接;既要注重本土化的审视,又要注重超本土化的跨越。
  反省者,人人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教育创新贵讲的是一种气量,一种做派。持之以恒,必有建树。
  舟山中学校长缪和平办学体制创新是名校教育创新的关键。把品牌打造与扩大优质教育规模统一起来,开展办学体制创新,不仅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的需要,而且还是促进名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名校是一种优质教育。优质资源是名校的宝贵财富,重视优质资源的积累与发挥优质教育的作用是名校走向成熟的关键。当名校的优质教育理念渐趋成熟后,它向社会辐射成为一种必然。理念输出,使名校优质资源成为源头活水,在不断的流动与交汇中表现出活力与生机。名校在优质资源基础上实施理念输出战略,不但不会削弱名校地位,淡化名校教育特色,造成优质资源丢失,而且为名校发展提供新机遇,产生良好的教育效益,出现社会与教育的双赢
  确立精品意识,打造优质品牌是深化名校办学体制改革的前提。只有以体制创新为平台,在原有资源优势基础上,不断地开展对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制度资源、物质资源和特色资源的内在聚敛活动,铸造成能够经受住任何考验的名符其实的优质教育品牌,才能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长久需要,才能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瑞安中学校长吴学彬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的主旋律。基于这一认识,瑞安中学以扬教育创新之帆,促历史名校发展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注重学校建设的基本环节,将德育创新、课程改革实验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首先,坚持德育创新,构建主体教育新模式,融真善美于一体,促知情意行于全程,寓德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形成了有特色、实效性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其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实验,通过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协调与结合,构建以人为本的具有弹性的课程结构体系。八十年代初,我校在省内率先开设小发明课,大力开展创造发明活动,被誉为发明家的摇篮。近年来,又在创设研究性课程、综合文科课程以及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大胆实验,使高中课程体系在改革探索中不断完善。再次,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放在核心位置,抢占信息技术这个现代教育制高点,实施数字化学习基础工程,以信息化的校园、现代化的教育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
  在教育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中,我校注重基础、着眼素质、立足发展的教育思想,向着高质量、高品位、有特色、国际化的知名学校的目标迈进。
  宁波效实中学校长王家祥宁波效实中学创建于1912年,是辛亥革命的产物。求适务实,与时俱进,是90年来效实中学办学理念的概括。
  以人为本,发展第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是现阶段我校走教育创新之路的基本构想。我校所谋求的,是在遵循青少年心智发展规律,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追求教学的高效率和高效益。这就要求教师重视每一节课的教学,通过精心准备,以求在限定的时间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是最基础性的工作,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我们学校,无故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去搞题海战术,会被看成是低层次的教学。三抓(七天抓五天,五天抓白天,白天抓课堂45分钟)的要求,在我校可谓深入人心。它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需要,符合教育规律。
  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另一重要途径是尽可能多地开展由学生自主选择自行组织主持的课外活动。学校从时间、地点、经费、设施、指导教师等各方面,尽可能地给予支持、帮助和鼓励。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间互相观摩,互相激励,互相学习,互相教育,学生许多方面的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由于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诸多的差异。建立和健全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创新教育的需要,应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主攻课题。
  B.摒弃急功近利的诱惑
  杭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汤子良突出以人为本以发展为重的基本理念,清除教育中的泡沫,摒弃急功近利的诱惑,把为不同水平与个性的每一位师生创设最优发展条件作为学校管理的最重要的工作,才能真正推进教育的创新。
  在学校管理中,把学生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教育中落实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才能真正推进素质教育。从提高全民族的教育质量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资源作用,是学校管理者应该思考的另一个问题。应该淡化一些校际的竞争,多一些合作与大局观,允许校际间进行优秀教师的互聘;另一渠道是开发网上名师学校,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优秀教师的熏陶,也激发教师争做优秀教师的积极性。
  为了培养、保护学生的创造意识,对于那种非思想、道德性的违规问题,应该有更多的宽容性,要给予学生发展的自由度,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标准,要让学生自己来判断、认识原有想法与做法的正确与否。对教师的评课也有同样的问题。应该削弱同行评课的作用,更多地采用学生的评价。只要教师的师德及教育责任性没有问题,凡是学生能够接受与认可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都不应该轻易地去否定。只有允许多种教学风格的存在,为教师的成长创设宽松的氛围,才会有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产生。
  温州中学校长胡海帆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人,是现代教育的要义,是教育创新的根本。
  办学理念是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鲜明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基于传统文化品味和人才培养特色的凝聚,是新时期学校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的选择。科学、超前的办学理念无疑是引领学校不断创新的航灯。
  师资队伍是教育创新的关键所在。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是教师获得发展的舞台。教育创新是一个对教育发展规律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作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知识、能力、素质建构和知识创新的探索者,毫无疑问是学校教育创新的关键所在。教师只有自觉养成三种精神(职业精神、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培养三种能力(专业能力、研究能力和合作能力),才能承担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使命。
  管理制度是教育创新的重要保证。良好的管理、合理的制度能有力地激发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制度创新有利于巩固观念更新的成果,形成开放、有序的管理体系,围绕教学、科研、后勤服务、学生工作等,营造创新氛围和完善创新服务。
  校园文化是教育创新的环境要素。学校特有的人文科学环境和氛围有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对师生精神文化品位的熔铸有着独特的感染力。
  湖州中学校长王慧才孔子说,君子不器,把一个人塑造成了一个器具,从根本上说,那是教育的失败。学校的使命,是为学生营造全面发展的人生基础,打造自强不息的人生追求。我们向学生提出了爱国立志,报效人民,律己修身,孝敬父母,学有特长,个性优良,基础扎实,全面发展32字努力目标,帮助和促进学生养成自信、自觉、自强、自律、自主五自精神
  当今教育的缺失,很重的是文化的缺失。教育要创新,必须重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开展艺术教育。自觉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氛围,注重积淀,努力改变学校教育中缺少人文精神的现象。
  教育创新要同时关注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以及隐蔽课程,注重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形式的交互性。我校的四节(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成了展现学生多种才华的重要舞台,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有效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方法,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强大动力。
  教育创新,不是追求浅近的功利,不是去做表面的文章,必须力避浮躁、作秀和虚假。教育上的任何投机行为,最终必然是以牺牲学生的根本利益为代价。我们在教育创新方面的一切工作,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使我们工作本身也可持续发展。
  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教育创新的关键是改革和完善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教育创新的目的是要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实现教育自身的改革创新,是实施创新教育最可靠的途径,以教育创新实现创新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使命。
  多年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似乎停留在反思层面,减负减得学生累、教师累、校长累、学校累,这不能不说是教育创新的尴尬。因此,教育创新有时候不但需要有割害的见识,还要有割爱的勇气,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割弃一些眼前的利益。同时,现行教育评价严重滞后,是一种但求结果不问耕耘的单纯的结果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我认为,要重视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实施过程评价、激励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师生创造性教与学的有效手段。
  创新教育是塑造学生的创造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造人格的生长和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陶养与熏染。教育创新就是通过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精神环境,为创新教育培植崭新的精神土壤。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是全程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教育创新则是一个全新创造,它需要教育工作者以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教育的创造培养创造性学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C.教育管理民主化
  杭州高级中学校长葛锦发教育创新的首要条件在教育理念的创新,而教育理念的创新关键在学校教育管理。学校教育管理的民主化则是教育创新的一个值得尝试的内容。
  学生民主评议教师,是教育管理民主化的一个环节。我校坚持每学年一次全校性无记名式学生问卷调查,努力弘扬师生主体意识,新型师生关系,推动广大教师在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学识水平、文化修养、人格魅力等方面设立更高目标,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
  教育民主化是现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走向,教育民主化有助于培养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现代人,而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现代人会更加有利于促进世界教育的民主化,进而实现社会的民主化。
  教育创新能否成功,最终取决于教育的主体力量——教师及其素质结构。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最新成果的教师,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一个具有教育创新意识的学校,既要给教师提供相当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又要给教师一定的约束和牵制;保持教师队伍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使之自觉加强修养,主动钻研教学。而学生民主评议教师则是教育创新的一种有益举措。
  萧山中学校长夏国良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在教学理念上来一个根本的转变。过去的理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学习。现在应当改为: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学生乐意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来。过去是教师带着种种精挑细选的学科走向学生,在学生的头脑中注入知识,现在应是,引导学生走向学科,力求教与学两种活动的协调一致,让学生乐学、会学。
  另外,要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享有权威的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平等的伴奏者的角色,不再主要以先知的角色传播知识,塑造学生的人格,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在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关系的过程中,要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最优的学校环境。教师要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积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大胆地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向教材质疑,在质疑中求疑,在求疑中发展思维。以课堂为核心,民主地对待学生,就能创造一个学生能最优发展的学校环境。
  宁波中学校长蒋裕源应把教育思想的创新放在教育创新的首要位置,这句话使我这个从事基础教育30余年的教育工作者深有感触。
  办学者的理念是决定一所学校发展的。要想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搏击世纪风云的创新型人才,不仅在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育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更新教育观念,逐步形成并确立现代教育思想,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超越以往的旧思想、旧模式,创造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思想、新模式。
  怎样进行有效的观念创新?我认为,第一,观念创新必须兼顾历史传统和教育发展的主流价值观。在历史传统与时代特征上寻找最佳结合点,以此推动学校教育创新;第二,提升教师的思想观念是教育创新的根本保证。通过教育科研,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第三,当前教育观念创新的关键是冲破传统的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及其程式,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挖掘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建全新的学校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学会会学的转变,达到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素质的目的。
  东阳中学校长杜承平学校教育创新的核心在于尊重、保障和实现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权。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享受到参与的权利,这是学校教育中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题中之义。传统的教育轻率剥夺学生的参与权,现实的教育忽视学生的参与权,从而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过多的压抑。
  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就是要赋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选择的自由基于众多机会和条件的创设,这种机会,一方面是由国家、社会所提供并由学生主体个性、能力的发展层次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可通过社区、团体、家庭支付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对优质教育的选择权。
  学校还应该帮助学生实现他的发展权,学生受教育权利的真正体现,就在于学生发展潜能的充分开发,这也是任何学校实施教育创新活动的根本和第一要务。
  总之,进行教育创新,根本目的就是要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尊重、保障、实现学生在教育中的参与权、选择权和发展权,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进行教育创新的核心所在,更是任何教育创新的基本立足点。
  D.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杭州学军中学校长任继长教育创新,首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我们把它概括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如何实现这种理念?我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实际,提出了学教和谐,因人施教,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十六字办学方针。实施弹性教学、学分制、综合社会实践等教学改革举措,因人制宜,让学生有较大的自我选择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特长与潜能都能得到发展。学校教育不能仅仅传授知识,而应特别注重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核心因素在于教师。今后学校教育需要的是那些善于将自己各方面知识整合,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监控自己的教学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老师,需要的是那些善于将教育与科研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实现五个转变;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发展的转变;由课程内容应试为主向体现内容的现代化转变;由重教师向重学生的转变;由评价体系的重结果轻过程向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相统一的转变。
  绍兴市第一中学校长费锡如教育为改变人的素质而存在,凡教育皆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有优劣正负之分,全面片面之异,广度深度之别。  人的最重要的素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爱国热忱、献身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二是文化科学知识及其创新精神和能力;三是心理、身体的健康和完善的人格。
  学校、校长、教育工作者以育人为天职,以造就具有全面优良素质的学生为己任,一切工作都应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以求最优。十多年来,我在领导学校工作中一直提倡和力行抓合格、抓全体、抓优化即是基于对教育本质理解的结果。
  解放五十多年来,教育界的争论虽此起彼伏,但大多集中在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怎么实现培养目标上,特别集中在德育和智育、升学与素质、理论与实践、传承知识和创新精神培养等的关系以及位置上。教育理论的讨论尽管热烈,教育现实的形势依然严峻,陈旧的教材、陈旧的思路、陈旧的方法包括陈旧的要求通向陈旧的应试之路,闯过陈旧的评估之关,应循这些陈旧其后果不言而喻,冲破这些陈旧即为创新,实现创新需要勇气,因为它必须同传统观念、世俗观念及其功利主义包括个人、集体的名利挑战,并战而胜之。
  最简单的道理最难认同,教育者需要与受教育者同时接受教育,先行接受教育和终身接受全面教育。
  衢州第二中学校长徐建平教育创新,要求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要从关注书更多地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工作更多的是要去引导、指导、辅导学生如何做人、学习。
  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需要每个教师都投入其中。教师不要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教师身处教学第一线,存在着搞教育研究的巨大潜力。一旦潜力发挥,就能变局外人为局内人。
  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有助于增强教师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从新的角度去思考老问题,往往会导致新的发展与突破。
  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需要教师调整思维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多用推断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方式,前者是属逻辑性思维,运用因果律确立各问题之间相互关系,后者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它适用于寻求随机过程中和突变过程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及整体框架结构。
  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需要教师具有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对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研究,都离不开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地交流与合作,只有发挥广大师生聪明才智,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互补。
  宁波市鄞州中学校长周钧教育创新要求我们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使每个个体得到充分、自然的发展。不可偏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的发展。很难设想,一个缺乏教育灵性和独特个性的教师会带出一群鲜活的、具有创造个性的学生。
  要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个性,首先应努力营造良好、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以校长的人性化管理求教师的个性化发展,让老师在不断总结、反思、提高的过程中形成与别人迥然不同的个性行为,表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个性化特质。
  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追求和谐。它不讲究过多刚性管理、硬性约束,而较多强调柔性管理、自我约束;它紧紧抓住人性中积极进取的一面,使个体事业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需求相结合。
  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校长需要把握以下原则:多些平等,少点架子;多些微笑,少点脸色;多些关爱,少点淡漠;多些宽容,少点苛求;多些合作,少点说教;多些诚意,少点心计;多些倾听,少点厌烦;多些赞赏,少点责备;多些激励,少点刺激;多些投入,少点应付
  金华第一中学校长高亚军教育创新是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教育创新的核心是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观念的创新,必须实现以下三个转变:其一,必须转变人才观。我们认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能为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的人就是人才。听话的、本份的、成绩好的,但不会说,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会动手实践,不会合作的恐怕算不上是好学生。其二,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书本为权威,以教师为中心,只会解决设计的和当前发生的问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培养创新性人才。教育创新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工作者非常艰苦的工作。其三,必须转变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创新、教学改革的指挥棒,怎么评价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怎么教与怎么学。评价应该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优质教育资源又十分紧缺,因而评价的主要功能成了分等鉴定,为升学服务。这种评价严重制约和阻碍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推进。教育创新就是要转变社会的评价观念,重新认识教育的本义和人的价值的本义,转变评价目的、功能的评价标准,为教育模式的创新扫除障碍,为教育模式的创新服务。
  E.既见树木,更见森林
  诸暨中学校长潘国权加强基础求发展,严谨治学扬个性是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其要点是在学校教育中辩证地处理好两对重要关系:一是全体学生的整体提高与个别优秀学生潜能挖掘的关系;二是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扬的关系。这种教育可形象地比喻为既见树木,更见森林。这种教育创新的理念主要体现为:
  教育目的多元性。整体发展教育针对传统教育过分注重传承知识的偏向,要求教育把传授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做到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整合。
  教育对象的全体性。努力创造一切为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学校针对不同对象,增设多种课程类型,组织多种班级形式,施行多种教学方法。因人施教,挖掘潜能,面向全体,发扬个性,使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能成才。
  教育过程的连贯性。把每次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有句话比较真切地蕴含这一思想: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从人的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角度去看待问题,去培养、尊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主动权。
  义乌中学校长朱斌学校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构建切合学校实际的办学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实践。
  一要更新教育体制观。重点中学也应从国有化的办学体制逐渐向一主多化体制转变,从单一的投资体制向多渠道方向转变,建立开放式、经营型的办学体制,提高办学效益。
  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全新的教育内容,创造适应全体学生、适应张扬学生个性的教育。杜绝或减少结构化封闭式权力型控制式的教学模式与行为。
  三要确立能力为本的人才观。必须克服急功近利思想,不能让教育建立在损害学生个性发展、能力发展上,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为代价。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持续的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要倡导提升全面素质的质量观。学校要营造一个适应学生获得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环境。应整体设计学校的教育,从纵向和横向,内容与形式两个维度整合教育的途径,使每一项教育措施都具整合性,与其他措施互补,让学生生活在充满协同教育因素的环境中。
  当前,义乌中学要紧紧抓住校园新迁的机遇,精心构建具有美学建树、高品位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探索开放性教育模式,进一步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努力开拓教育的新天地。
  台州中学校长叶良文学习型学校的建构成了教育创新的一大热点。学习型学校可从以下几个层面思考:
一是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办学理念。我们要从人本出发,从精英教育转向国民素质教育;从高升学率转向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二是建构开放式服务型的学校经营模式。校长应以开放、民主、自由、参与的胸怀,经营学校。必须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互为服务,实现共享,提高育人效能。
三是建构熔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于一炉的学生本位课程。这种课程不再是以往的学科课程,它融入了探究性学习活动,涵盖了教育性活动所提供的满足学生兴趣和需要的课程素材,包含了学生课外和校外的直接经验。这种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四是建构共享式的课堂教学新境界。共享就是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对话,同时也互相倾听,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达到教学相长。
五是建构学生终身学习的素质,建构信息文化背景下的学习方式的新形态。我们可以通过整合(筛选、优化)信息文化,将它们引入学校,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背景下的学习新形态。
  丽水中学校长陈志勇丽水中学是所百年老校,其未来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的支持,科学、人文、创新是我校新世纪的办学新理念。
  丽水中学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创新的精神超越自我,对学校的发展进行诊断和规划,以发展和开放的态势对校园文化进行重新整合,积极推进教育改革,进行观念更新、体制创新、管理手段创新,向科学管理要质量,以人文精神塑形象,积极打造名校品牌。
  科学是有规律的,科学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增长效益和提高质量。教育管理要以法治校,以法治校还要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加强民主管理。教育改革必须要遵循科学规律,重在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尤其要盘活教职工在教改中的个体价值。丽水中学的教改的一个重点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文精神是学校塑造形象、打造品牌基础,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学校集体的共同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校长要时刻注意与教职工的沟通,增加人文关怀,以增强校长的信度和集体凝聚力;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践中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对话孙先亮校长
 
编者按孙先亮校长非常愿意与老师和学生在校园中散步,看着一草一木、一楼一亭,他常常自豪地说:“二中的校园是最美的!”同时在他那深邃的目光中,也流露出一份美丽的期待,他期待着素质教育在二中结出累累硕果,他期待着新课程改革在二中顺利推进,他期待着给二中学生一个幸福和发展的未来……
从教以来,他已将自己的生命融于学校的发展之中,同时,也与师生一起勤奋地耕耘着,幸福地收获着。为此,本刊记者陶继新与孙先亮校长进行了对话。现将对话的部分内容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先进理念成为学校的灵魂
【孙先亮】我认为,一所好学校就是要靠一种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的引领,所以从2000年开始,我就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的建设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在学习与思考中,结合我在青岛二中工作多年的观察和对学校办学实际的认识,不断地提出新的观念和思想。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要有对传统的良好继承,又要根据整个世界教育和中国教育发展的潮流,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这样才能使这种思想不断地引领学校发展,也领先于这个时代的潮流。
【陶继新】思想决定行动,有没有思想,是衡量一个校长水平高下的试金石。我在与您交往的过程中,感到您是一个很有思想的校长。青岛二中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学校,您的理念与思想,为这所学校增添了生命的活力,使其在这些年里有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有您与大家的努力,而您的思想则是一种隐性的力量。这力量,不但会对现在的学校发展起到作用,还会对其未来的发展发挥作用。
《周易》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可是,很多校长还是在器的层面徘徊复徘徊。这样的话,往往就会陷入繁忙的事务之中,而进不到游刃有余的道的层面。我发现,您经常关注道的问题。您读的书,也多是高层次的,是与道相接的。而一个与道分离的人,永远抵达不了高层境界。
【孙先亮】我最早接触先进的教育思想是在大学期间,有一次听到上海建平中学冯恩洪校长谈他们学校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当时就想,如果给我一所学校,我也要用这样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引领学校发展。1999年夏天,青岛二中高中部东迁至高科园,我就留在了初中部以及在这基础上改名的育才中学主持工作。那半年是我思考最多、真正有机会尝试自己多年的教育理想的一段时光,我让我的思想以及由此而来的办学设计在这样一个初中校园里得以初步实施。那时在青岛二中初中部及育才中学这一片小小的校园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让每一个孩子对学校、对学习都充满了兴趣,我也因此而感觉到个人工作的幸福,但那时的我思想还处于一个起飞的阶段。
【陶继新】上大学的时候就有一个如此美好的梦想,而且没有仅仅停留在梦的幻境里,而是进入到了大脑的思考之中,真是令人赞赏。而在育才中学主持工作的时候,您也在深入地思考。我想这个时候,您的潜意识里已经在思考如何在一所名校里实施您的思想。这种思想一旦化为现实,就会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从您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您在育才中学时的快乐与愉悦。没有对学校与孩子的热爱,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而这种感觉再与比较深邃的思想连接起来,就有了一种特殊的生命张力,不但自己开始起飞,学校也快速地发展起来。
这样看来,在大学与育才中学期间,您已经为来青岛二中担任校长进行了有效的热身,尽管那个时候不一定知道要来二中担任校长。可是,我相信您是一个有宏大志向的人,您的思想也是一般校长未必拥有的。
【孙先亮】思想的逐步形成,正如您所说,是与我坚持不懈的学习与思考分不开的。我深知,每天面对繁杂的工作的时候,很容易让这些世俗的、琐碎的事情干扰我纯净的心灵。而学习,特别是阅读一些中外哲学大师的著作,与他们对话,才能真正找回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一份宁静。宁静才能致远,才能使自己的思考更加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所以您说的“道”,其实就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崂山太清宫有一句话,叫作“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我想其中的“道”是要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去俯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本质性的东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必须拥有一种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心态,才能真正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陶继新】校长之忙是共通的,可是,如果沉浸于忙碌之中,不给自己留一点思考的空间,特别是没有入“道”的感觉,就会被俗事缠身,而丧失自我,也会丧失掉学校发展的机会。我与您一样,特别欣赏“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而真想做到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共同的爱好,一是读书,而且是“取法乎上”地读高层次的书;二是实践,生命感悟性的实践。只有这两者相结合,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即使事情与工作在别人看来非常复杂、困难甚至痛苦,但我们却能够驾轻就熟,从容自若,甚至有一种审美的体验。
办学思想决定发展的走向
【孙先亮】2000年,我调入刚刚东迁一年的青岛二中。其时尚年轻的我感觉没有太多的资本去承担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但是,年轻却又是我最大的资本,我可以探索,也可以失败,但决不做一个墨守成规的守业者。在负责起草学校工作计划的时候,我就已经把我对于新世纪办学条件已经发生很大改变情况下的学校发展的构思融入其中。当时,大家都用比较惊奇的目光来看待我的这些设想,而老校长却已经感觉到其中的思想内涵。其实我是想,思想与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逐步渗透和熏染的过程。虽然那个春天我从初中部回到了青岛二中新校区,但那时的主要责任不是构建一个新的学校发展战略框架,而是规范学校管理。我也知道,计划当中的那些想法不具备实现的条件,但是我要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知道,面对新的世纪,教育思想对学校发展的引领价值。
【陶继新】年轻是一笔资本,给了年轻者失败的机会,也给了年轻者创造奇迹的机遇。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失败还可以成为成功之母;成功了可以再接再厉,而且为未来的更大成功积累经验。但是,年轻者绝对不能亦步亦趋,墨守成规,必须开拓创新。唯其如此,才能开创一番大的事业。2000年春天,是您生命的另一个开端,也是青岛二中发展的另一个起点。因为您的设想容载着您超前的思想,又烙印着您个性的未来发展设计。尽管当时还是一种设想、一种理想(教育是不能没有设想与理想的,它未必要在当下实现),但却让人们从这种高远的预设中,看到学校发展的远景。尽管有的人有些惊诧,可是,这正说明了您的思想的超前与领先。况且,事实给了人们一个最圆满的答复,尽管经历了一段时间。其实,一个优秀的校长,在规划学校前景的时候,必须有前瞻意识。而这种前瞻性,又是校长立足于实践之上深层思考的必然结晶。
【孙先亮】学校办学思想的构建是一个过程,在2000年秋季开学的工作计划中,我全面阐述了自己的办学思想,提出了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创建世纪名校”;育人目标是“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办学指导方针是“以真诚凝聚人心、以制度规范行为、以机制激发活力、以思想引导方向、以素质赢得素质”;办学模式是“成功园丁模式、创新教育模式、学生自主发展模式”;办学特色是“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终身发展”。当时的这些思考和我们今天的办学思想是不同的,这也正反映了我们不断创新的心路历程和探索感悟。比如,我们今天的办学目标已经变成了“深化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凸显办学特色,创建国际名校”,从“实施”到“深化”,从“形成”到“凸显”,从“世纪名校”到“国际名校”,在时空的转换过程中,我们不断以更高远的境界和更开阔的视野引领学校走向未来。再如,办学特色从“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终身发展”到“自主·开放”,这种抽象更体现了我们对师生和学校发展的深邃理解。
【陶继新】办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反映了您对素质教育一开始就有了特别的兴趣与研究;后来全面的阐述是对以前认识的一种深化,也是结合青岛二中飞速发展的实际进行的进一步升华。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正确性与坚定性,在应试教育“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青岛二中才依然保持了对素质教育的坚守与实施。
【孙先亮】我的很多对教育的理解都贯穿在我们为学生、为教师以及为学校发展所设计的实践性探索上。但是我深知,思想永远不可能代替实践,而实践也未必能完全让你的思想生根、开花与结果。在追求素质教育的道路上,我常常为自己能够不断在“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的目标指引下,去进行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感到高兴。
但是现实的压力却又是巨大的。2004年夏天高考结束之后,南京的《扬子晚报》以“追问南京‘高考之痛’”为题,对南京因为实施素质教育而造成高考水平下降提出了批评,当时的《青岛晚报》也仿照这篇文章,认为青岛市市区全部高中高考升学的人数不如郊区的一所中学,矛头直指青岛二中,那些批评甚至包含谩骂的声音,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地向我袭来,甚至有人说青岛二中的校长,已换成了郊区某所中学的校长。而正在这个时候,我的父亲又突然去世。面对这样强大的舆论压力和丧失亲人的痛苦,我内心也在经受煎熬。本来就难以入眠,此时更是长夜无眠。我在想,难道素质教育就这样“夭折”了吗?我们的方向有问题吗?我们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在教育战线奋斗了近20年,素质教育并不是我的一时冲动,而始终是我坚定不移的信念。在夏天学校召开的教学工作会议上,这种外在的压力已经演变成内在的压力。学校里也出现了一些怀疑我们办学方向和素质教育追求的声音,甚至有的人的发言也似乎有让二中素质教育调转方向的意思,此时我知道二中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我们离成功也许已经很近了,但也可能非常遥远。所以在上午的会议结束之后,我召集教研组长及中层干部研究下午讨论事宜,提出四个坚持不动摇——“坚持深化素质教育不动摇、坚持提高教学效益不动摇、坚持凸显办学特色不动摇、坚持打造教育国际知名品牌不动摇”。青岛二中素质教育的方向是没有错误的,我们必须以“严格、细致、扎实”的管理方针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各项政策措施。由此进一步坚定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办学方向,增强了广大教职工实施素质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陶继新】《扬子晚报》的《追问南京“高考之痛”》在全国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说明“应试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学校、家庭与社会上的很多人,已经将高考与学校优劣成败混为一谈。所以,重点高中一旦出现高考成绩不佳,人们就会群起而攻之。这是一个悲剧,不但是教育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在那个时候,您的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您稍不坚定,就可能从素质教育的路上折头而回,那样,一切指责与非难都会烟消云散。可是,您一贯坚持的素质教育,就会前功尽弃。更为重要的是,那不是您的归宿,那样做也不符合您的性格。您的“浪遏飞舟”彰显的不但是您的坚强,还有您对素质教育的坚定不移的信念:素质教育是不能走回头路的,青岛这个品牌不能毁在“应试教育”中。
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使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对于困难特别是重大困难的抗拒力越强,其成就就越大,人格魅力也就越强。克服困难不但需要勇气与胆识,也需要良知。我想,您能坚持下来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为了孩子。他们在青岛二中幸福地成长,是对您最大的精神奖励。如果回到“应试教育”的轨道,最大的受害者当是学生,而您的心灵同样会受到永远愈合不了的伤害。
【孙先亮】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一定是来自它的文化,正是我们对办学思想的不断提升使学校形成了一种民主、平等、创新与卓越的文化氛围。这些年来我们的每一次创新与变革无不体现着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辩证过程,所以今天的二中人已经把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包括文化创新、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创新等等,都使学校不断地突破传统、超越自我、跨越发展。办学思想的形成仅仅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开始,要实现我们的追求,必须创造更多的条件。
【陶继新】我有一个讲座,题目就是“文化建设:学校魂兮所系”。文化建设应当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学校的文化建设,不但要“建设”,而且要“化”。没有“化”的学校文化建设,就像是一个口头理论家在旁无他人地谈玄论道,听者大多不感兴趣,更不会将其理论付诸行动。在采访您与其他老师的时候,我的一个突出感受就是,你们的民主、平等、创新与卓越的文化已经内化到了老师以及学生的心里。于是,您即使“不令”,师生照样在“行”,行得照样精彩。比如,你们招标让学生自主承办学校运动会等,就是学校文化扎根于学生那里结下的一颗异常丰硕的果实。更为可贵的是,这种文化还会不断地迁移,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在今后的大学里,以至于在工作单位里,都会流溢着青岛二中的文化气息,从而熏染他人,悄悄地起着“以文化人”的作用。
【孙先亮】学校发展战略的构想,是决定学校发展方向的层次与水平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校长,我时常把对学校发展战略的思考作为我最重要的职责。这些年,随着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战略问题显得更具有长远意义和引领作用。根据对学校发展实际和国际教育发展潮流的判断,我提出了教育“精品化和国际化”的战略。在许多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我认为青岛二中这样一所学校就必须真正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历史和社会责任。因此学校始终重视内涵的发展,把对学生的精品化培养、实现办学的高层次作为学校的追求,使每一个进入青岛二中的学生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培养。因为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我们就必须让学校办学和学生发展符合国际人才的培养需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和对国际文化的理解能力。所以在这样的战略指导下,我们始终在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更高素质的学生培养中处于领先的地位。2005年我校学生林粼在高二就被美国斯坦福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这是当时美国在中国内地唯一录取的一名高二学生。从那以后每年均有不少优秀学生被世界名牌大学录取。到今天这个数量已经达到了二百余名。我们并不是因为世界名校录取我们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而是因为我们培养的孩子既能够适应国内名校的教育环境,也符合世界名校的录取条件而感到欣慰。在某种意义上说,对于人才的培养是没有国界的,一种教育只有符合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造就出优秀的人才。正因为战略的引领如此重要,所以我倍感战略选择的压力。为了更好地集思广益,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为发展战略献计献策,近几年,我们每年都要举办“学校发展战略研讨”,教育专家、企业精英、家长代表和教职工代表都从不同角度来启发对学校发展战略的深层思考,正是因为有开阔的战略决策的胸怀,我们的战略才真正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创新。
【陶继新】“精品化和国际化”的战略,是基于青岛二中的软实力提出来的,其中烙印着您的远见与胸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学生走向世界名牌大学?因为他们具备了走向世界的品格与能力。因为青岛二中有一方培养世界性人才的沃土,他们破土而出之后,就能够在更广的社会土壤中长成参天大树,从而成为青岛二中的荣耀,进而为我们的国家争光。我们说现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那么,你们的学生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的村民。而如果只是在“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转悠的话,他们就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绚丽多彩,就更不可能步入其中挥洒才思。
近年来你们举办的“学校发展战略研讨”,已经从教育领域扩展开来,让学生在青岛二中校园里,聆听教育特别是教育之外的各个层面的精英人士的精神声响。这种思想熏染,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走向卓越的品质。
良知、责任成为心灵的力量
【孙先亮】对孩子的教育,我只是想他们的幸福和快乐,而很少去想我所获得的成绩。我非常期待荣誉,因为在某种意义上那是对我人生价值的肯定,但是这些身外之物不可能让我的心灵有持久的坚韧不拔的追求。我必须超越这些,正如居里夫人将所获奖杯给孩子当玩具一样,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荣誉不是符号,而是孩子们实实在在的生活表现。只有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以及因此而获得社会广泛、高度的认可,才能真正延续教育工作者的灵魂与生命。
【陶继新】期待荣誉是人们共同的心理,可是,这些比起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陈寅恪先生会十几个国家的语言,在世界几个顶尖级的大学读完了博士学业,而且特别优秀。但是,他一个学位也没要。可是,他的人格与学品,却构筑了一道中国人文学者的丰碑。现在,很多人对于荣誉孜孜以求,甚至不择手段,丧失掉自己的人格也在所不惜。外部的世界的确特别精彩,可是,正如老子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看来,五彩缤纷的外部世界,作用于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的,往往是一些有害的东西。可是,如果没有宁静的心灵,就视害为利了。所以,我欣赏您对心灵高尚的追求,而且相信这种追求对全校师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还会在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彰显出更大的作用。
【孙先亮】教育的良知与责任在我这么多年的教育经历中一直是我心灵深处最大的力量。它不允许我因为个人的荣辱得失而产生动摇。我认为良知是人内心深处最感性的东西,它源于我对孩子们的爱,那就是不能让孩子们只有今天没有未来,只有知识没有能力,只有分数没有道德。每当我遇到困难时,良知总是在不断地追问我:你爱孩子们吗?你希望他们的未来是什么?可能在人生当中让我唯一屈服的就是这样一种追问。责任是我们对于教育的一种理性担当,我们是教师,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与义务,其核心就是要为学生负责、为国家和民族负责。良知与责任的结合要求我们既要有对孩子和教育事业的情感,又要对孩子和社会负起责任。
【陶继新】良知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良知使您更有责任,责任中弥散着良知。而这两点,对于校长尤为重要。如果校长没了良知,没了责任,就会影响到众多教师和一大批学生的生命状态。所以,您的坚韧不拔的品质背后,正是这种良知与责任。一个经常接受良知与责任拷问的校长,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
【孙先亮】做教育,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拥有爱,并且真诚地去爱孩子们,所以,我总是把对他们一生发展最大的期待作为我思考教育、设计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归宿。因而,我就像一个在教育的道路上前行的人,总是不太顾及那些让人失去自我、干扰理想目标实现的功利性的诱惑,也不顾及人们对我这份努力的质疑和批评。所以,相对而言,我的理想目标是更重要的关系孩子一生成长的内容。
【陶继新】真正将自己的价值追求定位于孩子一生的成长,就不会被与之相悖的诱惑所左右。一个校长,不管你如何兢兢业业,不管你有多么大的能力,都会遭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质疑甚至攻击,可是,我觉得,这恰恰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生命意识的校长的生命常态。所以,大凡这个时候,不能灰心丧气,不能裹足不前,而应当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因为前方有一道对自己的心灵最有诱惑的风景,那就是孩子越来越成长,越来越可爱。而同时,您也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绩,甚至是比较大的成就,而这也是生命的常态。大凡这个时候,不能忘乎所以,不能趾高气扬,而应当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这正是我对您的感觉。
孙先亮简介
孙先亮,男,46岁,大学学历,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得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个人、青岛市中小学教师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评为首届中国教育管理科学人物、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杰出校长、全国科研创新校长和山东省2005年度教育创新人物。
自2000年主持学校行政工作以来,带领全校师生员工遵循国家教育方针的,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确立了“领先一步,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深化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凸显办学特色、创建国际名校”的办学目标和“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育人目标。在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孙先亮同志还注重总结提炼管理经验并撰写论文。多篇论文在《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等发表。其教育思想和管理经验也得到教育界的关注,2006年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了青岛二中暨孙先亮校长教育创新实践研讨会。
 
(原载于《创新教育》2009年第6辑)
(收入《名校解码——陶继新对话名校长》书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打造“一中人”精神的品牌
——山东省胶南市第一中学的高目标追求
陶继新 管仁福
 
 
编者按由于课改成绩突出,山东省胶南市第一中学被评为青岛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教师在课改中成长,近几年涌现出省级优秀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青岛市特级教师、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级教学能手,青岛市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6人;举行青岛市公开课、示范课40节。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近三年该校有3名山东省优秀学生、1名省十佳中学生、2名青岛市十佳中学生;有3名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均获得50万港币的全额奖学金,其中2007届的程艳迪代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全球华人大专辩论赛获得第一名;2008届毕业生赵登辉、2009届毕业生李姝涵在全市举办了个人专场演唱会答谢学校的培养;2008届学生卢柯宏参加青岛市双语大赛,荣获青岛市高中组个人比赛第一名;2009届学生唐松民的《奥运畅想》参加由《青岛早报》举办的“金锚杯”我的2008寒假征文大赛,荣获高中组唯一的特等奖;2009届学生杨硕被推荐参加了青岛奥帆夏令营……
这些成果的取得,当是必然的。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还会收获更多的成果。优质的素质,往往可以延续很长时间,甚至可以伴随一生。所以,实施素质教育,更是关注学生一生生命成长的教育大计。
鼓舞师生奋进的“一中人”精神
【管仁福】学校管理的实质在于寻求全方位的合作,在于让整个团队都服从于共同的愿景,逐步将学校打造成一个有着高尚理想和高远目标的价值共同体。为此,我们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精心构建和谐校园;内涵发展,着力打造一中品牌”这一中心,始终抓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这条主线,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树立了新的发展理念、创建了新的管理模式,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来凝聚和引领教职工,激发教职工的内在活力,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陶继新】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异常重要,而且你们的价值追求总属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这样,就有了正确的导向,有了共同的追求目标,大家就可以朝着这个目标持续不断地奋进。不过,价值观的确定只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将其内化到师生的心里,才是关键所在。在采访您的时候,我感到您在内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仅从你们师生精神焕发的生命状态,就显见出了这种价值观内化的成果了。
【管仁福】实现学校和谐是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我们坚持文化立校,提出“一中人”这一温馨称谓,组织了“一中人”文化内涵大讨论,不断挖掘和丰富“一中人”的内涵,提炼升华出“志存高远,海纳百川”、“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用心做事,脚踏实地”的“一中人”精神。用“一中人”精神团结和凝聚各种力量,引导教职工把自己真正融入一中这个大集体,做一名合格的“一中人”,齐心协力共同营建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一中人”精神逐渐成为学校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陶继新】“一中人”精神之所以给人亲切的感觉,因为它是一中师生共同思考的结晶,是与一中人的思想内核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它成了一种内化与外化俱在的精神象征,几乎无时不在地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志存高远”之所以指向美好的未来,关键是有一个一中人的“志”在,它可以无坚不摧,可以破解各种各样的困难,从而去追索心中那个高远的目标。“海纳百川”呈示了一中人胸怀的博大宽广,也显见了一中人视野的宽阔,甚至可以直指古今中外,大凡可以“拿来”者,都可以“拿来”;但“拿来”虽然能以“他山之石”“攻玉”,却更是为自己的创造积蓄精神资本。“追求卓越”反映的是一中人具有超越意义的追求,与“敢为人先”紧密相连,有点冒险精神,而又不是盲动,用胆识与气魄,去追求卓越的成就。“用心做事”之中的“心”,让我看到的还有一中人的良知,有了它,就不是外在的逼迫,而是一种内在的需求。“脚踏实地”在行上,也有实在真诚意。它不是追求外在的浮夸、虚幻的荣誉,而是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认真努力,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做下去。所以,这样的“一中人”精神,就成了鼓舞师生向上的一种动力源。
【管仁福】我们把“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作为目标和追求,把“教育即是服务”的观念深深地根植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把师生需求作为工作的第一需要,强化“把第一时间交给师生”意识。我们要求学校干部理解教职工,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看主流、少看枝节,鼓励竞争,强调竞合,减轻教职工的心理负担,时刻把教师冷暖挂在心上,用真情换取教职工的真心,用真情唤起教职工的责任感。
大力实施“四民工程”,做到“知民情,合民意,聚民心,用民智”,要求学校干部每学期重点联系1个备课组、10名教职工和10名学习经济困难生,倾听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校长信箱、校园网AM交流平台、校长接待日的作用,拓宽干群、师生交流沟通渠道。
实施“温暖工程”,倡导教职工要“有滋有味地生活,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情有意地交往”,注重教师的幸福感受,积极创造温馨、温暖、温情的工作环境。帮助教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合理调度教师班车,帮助解决教工子女就学和部分教职工两地分居问题。每年免费给全体教职工健康查体,为教师办理大珠山景区免费登山年卡,投资30万元建设教工俱乐部,保证教职工活动场所和时间。每年组织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这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理念赢得了教职工的认可。
【陶继新】实施“四民工程”是一个既聚民心又得民心的工程。“知民情”是基础,不然,民心工程就可能步入歧途。而要想真正知民心,学校领导就要深入师生之中,知其学习与生活情况,特别是要知其心灵需求。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做出“合民意”的事来。不过,有的时候,心之所想,与事之所行,还往往有一定的距离。而领导要想真正“合民意”,就要使师生与自己的所想对接。你们的“温暖工程”,就是与师生对接的一个生动写照。他们所要求的,领导几乎全部做到了。如此而为之后,“聚民心”就成了水到渠成的必然。而民心聚之后,每一个人就都会竭其全力地工作和学习。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具有巨大的潜力,而这种潜力一旦发挥出来,学校的快速发展就成必然之势。
“明德至善,博学大成”的校训
【管仁福】成才先做人。针对当代中学生责任感的普遍缺失,围绕“明德至善,博学大成”校训的内涵,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我们探索实施了学生“精彩人生”德育系列工程。以“明德、博学、志远”为明确目标和阶段标志,以学生的道德面貌、精神力量、知识技能为重点,提出了各阶段、各年级不同的德育内容,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高一侧重抓好习惯养成和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高二侧重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公民教育,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三侧重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指导学生搞好人生规划,培养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陶继新】欣赏你们“明德至善,博学大成”的校训,大气、厚重,又蕴含着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如果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话,高中生的生命起程,也应当是“明明德”,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在未来甚至当下出现问题。有了“明明德”,才能抵达人格“至善”的境界。如果再能博学之,就可以成就一番有益于人类的大事情,就会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精彩人生”。
【管仁福】要想抵达“明德至善”的境界,就要富有爱心与责任心。我们把加强师德建设作为教师发展的永恒主题,把爱与责任作为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开展以“真情塑造未来”为主题的家访活动,每年寒暑假组织干部和全体班主任深入五类特殊学生的家庭,送上书籍、送去温暖。在学生中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征文活动,虚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连续5年评选“十佳师德标兵”、“十佳岗位奉献标兵”,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坚持期末开展“家长评教、社会评校”和“魅力教师”评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管理的目标,才能使学校发展充满生机活力。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引领教师健康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增强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树立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和安心从教的职业道德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陶继新】爱与责任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爱发乎心底,行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学生从教师之爱中,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从而对教师产生爱戴甚至是依恋的感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生成内在的学习动力。责任是与爱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使命是将学生教育成人成才,所以,很多优秀教师虽累虽忙依然因责任的存在而乐此不疲地工作着。支持教师如此工作的不但需要其内在的品格,还需要一定机制的检测与激励。你们所开展的评选“十佳师德标兵”、“十佳岗位奉献标兵”活动,以及“家长评教、社会评校”和“魅力教师”评选活动,无疑对教师更加富有爱心与责任感是一个促进。一些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正是在这些评选中脱颖而出的。他们更加看重的不是这些荣誉,而是师生及其家长甚至是社会的高度认可。当一个教师拥有了一定的美誉度与信赖度之后,他会更加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更加投入地工作。而他们的努力与收获,又会影响到更多的教师。这样,就会在学校里形成一种群体教师自主要求发展的氛围,从而使爱与责任更加有效地在学生那里产生效用。
【管仁福】要想“博学大成”,就离不开经典的学习。从2006年秋季开始,开展了“研读经典,营造和谐书香校园”活动。学校为教职工配发了教育经典图书,每人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实行干部每周行政办公会交流管理随笔、教育叙事制度,建立教师“日读、周写、月总结”、“组内交流、级部汇报、校内展示”学习机制。邀请专家作报告,举行演讲、征文比赛,评选年度十大读书人物,刊发校报校刊,为老师们提供介绍经验、交流思想的平台。使教师走进书报的殿堂,感受阅读的快乐,激发教育的灵感,撰写心灵的感触,使阅读、写作成为教师日常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陶继新】我一直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特别是通过对经典文化的阅读与背诵,可以使教师的智慧不断生成,思想不断提升。这样,他们越来越拥有了教书育人的精神资本。而当一个人经常与经典为伴之后,还会拂去心里的许多浮躁之气,生成心灵安顿之感。这样,他们在教学的时候,就会将这种心态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让他们也逐渐地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而心态不但会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还会对其学习的效率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管仁福】“博学大成”应当是群体教师的发展,为此,我们建立教师梯度发展机制,为不同层面的教师群体搭建发展培养平台。针对青年教师群体开展“教坛新秀”的评选与培养活动,实行青年教师拜师结对制,为每一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明确导师的责任和目标,严格把好过程关和结果考核关,通过结对指导,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针对中级教师群体,开展“骨干教师”的评选与培养活动。针对高级教师群体,开展“首席教师”和“首席班主任”的评选与培养活动。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过程考核,突出培养实效,从而引领不同层面的教师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与成长意识。
我们还建立了“教师成长档案袋”,里面装载着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获得的荣誉称号、获奖发表的论文、举行的公开课和每月的教育教学反思记录等丰富材料。其中“月反思记录”要求教师对每月的工作情况作出深刻的反思,概括一月来的主要工作,记述取得的成绩,总结成功的经验,感受成功的愉悦;记述工作中的不足或失败,总结失败的教训,感受失败的苦涩,进而制定改进的措施,促使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成熟。
【陶继新】“教坛新秀”的评选与培养,无异于给青年教师精神输氧。由于一对一“导师”的跟踪培养,每个青年教师都可以享受高级“研究生”的待遇。不过,在培养的过程中,不但要在教学上进行指导,还要在修身做人上言传身教。一个真正抵达特别优秀境界的教师,没有一个不是人格高尚者。人格高下不但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高度,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学术高度。而青年教师只有从这两个高度中学到真“经”,才能不但当下快速发展,更能持续长久地发展。着意“骨干教师”“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的评选与培养,让中、高级教师群体不再满足于既有的职称职位,而是去追索更高的目标。人往往是有惰性的,特别是有了中学高级职称之后,就更容易产生不再奋进的惰性思维。其实,这个时候,恰恰是他们“更上一层楼”的时段。学校助其一臂之力,给予一定的精神引领,他们就可能走向更高的层面,特别是拥有一种向上的精神状态与生命态度。这样,他们就会成为全校教师的典范,从而引领大家去不断地努力进取,甚至形成一种群体向上发展的场效。
为学生提供优质发展的环境
【管仁福】近年来,我校的主体性教育和开放式办学像绵绵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发展着学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在学生管理方面,我们提出“三自主”“三参与”培养模式,实行学生全员值周,常规管理工作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管理;学校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升旗仪式、社会实践活动等由学生自主承办;足球、篮球俱乐部,校刊编辑部,学生社团让学生自主组建。放手让学生参与学校决策,参与评议学校工作、评议课堂教学,参与监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青春礼赞”诗会、读书报告会、课本剧表演、“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会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征帆》杂志,星河文学社,天文物理协会,足球、篮球俱乐部成为学生挥洒青春的阵地,体育节、文化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舞林大会”成了同学们亮出精彩的自由天空……
【陶继新】你们为什么让学生自主参与这么多的活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你们充分相信学生。你们并没有简单地将学生当成教育的对象,而是将其作为可以自我教育,甚至生成教育的鲜活生命。学生有着超越想象的创造力,给他们一点阳光,他们就能灿烂起来。同时,由于自主是主动的、自愿的,学生就有了异乎寻常的积极性,其潜能也就在这种积极心态与行为中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看你们学生的这些活动,人们往往惊诧于他们超常的能力。为什么有的学校的学生就没有这样的能力呢?是他们笨吗?不是。是人们无意中扼杀了这些潜能而已。而你们是激发了这种能力,培植了这种潜能,为学生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优质环境。所以,就有了这么精彩纷呈的表现。
【管仁福】在课堂学习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同时为各班配备了问题疑问卡袋,每天由科代表收集和反馈学生的疑难问题。在全省规范办学行为后,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多的情况,我们大力推广“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课堂学案、自习学案和周末学案“三案”并举,要求各年级各学科统一规范学案编制和使用,全部实行电子稿,根据实施情况不断充实完善,为学生全程高效学习提供保证。“学案导学”的实施,使我校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2008年10月,青岛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全面推广了我校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今年2月,在2009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暨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我校董军老师代表全省教师作了题为《又是一年春满园》典型发言,全面介绍了我校贯彻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规范办学行为,落实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措施,得到了黄胜副省长和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
【陶继新】实施“三先”既基于对学生的信任,也基于对他们主动解决疑难问题能力的培养。问题意识之于学生异常重要,如果只是从教师或教材那里收取现成的答案,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孔子说:“君子不器。”学生是有自我探索问题能力的生命体,而自我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植,恰恰是让他们“不器”的有效途径。
“三案”并举体现的不只是教学改革精神,还反映了你们面对当前教育新形势顺时而变的教育态度。素质教育的实施,无疑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可是,素质教育还不能简单地用“将时间还给孩子”来概括其丰富的内涵,更不能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尽情玩耍特别是沉迷网吧与打架斗殴,而是让学生既玩得好,又学会利用课余时间增长自己的智慧。
【管仁福】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普遍关心的话题。
我们成立了赵凯博士工作室,邀请南京师大赵凯教授为我校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培训指导,打造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家长有效协作的平台,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知心大姐工作坊,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和心理问题诊疗。本学期始,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课程,间周开设一节选修课。
我们通过主动介入,持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团体辅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智力优势和能力倾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免疫能力。开展了“中学生学习能力训练对比实验”,将学习性心理辅导与教学的实效性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训练,打造具有持续学习力、心智成熟与全面发展的学生。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中国教育报》、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网报道了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7年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举办的全国心理健康杯评比中被评为先进学校。2008年4月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会上全面介绍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陶继新】在参观你们赵凯博士工作室与听你们心理教师介绍经验时,感到很有收益。当下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难点与重点,你们则有效地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你们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待问题出来之后再进行心理辅导或治疗。这样,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更为重要的是,刚刚露出萌芽的心理问题,解决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一个经常处于优质心理状态下的学生,其学习效率自然会比一般学生高。而罗素认为,人应当遵守精神纪律。即不应当有的忧愁、恐惧、气愤、嫉妒等,就应当“拒之门外”。可是,休说学生,就是教师,也往往难以做到。那么,心理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长期甚至一生守持精神纪律,让那些完全不应当属于自己的不良情绪离我而去。长期优质的心理,不但会提升当下的学习甚至生命质量,还可以延续下去,甚至可以一生幸福。从这意义上说,你们学校的心理教育,当是为学生当下以及未来的幸福,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情。
“差不多就等于差很多”的管理理念
【管仁福】管理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在管理上我们提出了“差不多就等于差很多”的理念,因为“差不多”积多了就是“差很多很多”,因此一定要努力做到使每一个管理策划都精心,每一个管理环节都精细,每一个管理结果都精致。坚持一手抓教师的教学常规,一手抓学生的学习常规。
【陶继新】“差不多就等于差很多”的理念说得好!满足于“差不多”的潜台词是不负责任,至少是不求更好。而没了对更好更高的追求,在学校领导管理层首先就从思想上懈怠下来,更遑论一般教师和学生了。您所追求的“精心”“精细”“精致”,不但不能差不多,还要好上更好,永不满足。这是对自己负责,对师生负责,也是对学校发展负责的态度。
【管仁福】我们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项教学管理常规和制度,对教师的备课、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的设置与批改、辅导、训练、讲评等教学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制定具体的量化评估标准,通过“有效管理”、“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这些细节,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落实,搞好当堂质量反馈、作业质量反馈、质量检测反馈等,让教师及时发现日常教学的得与失,自行调整、完善各自的日常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陶继新】在教学上,您提出了四个“有效”。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的时候并不与学生学习时间成正比,而是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关,特别是与师生的“高效情感”有关。良好的情绪,会给课堂教学带来盎然生机,会使教师特别是学生生成积极甚至是超级效率。灵感不惠顾于心灵“死机”者,而是青睐于心情愉悦者。这并不是说排除科学的教学与学习方法,而是强调情感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管仁福】我们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学生的学习常规,对学生的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小结等环节提出科学具体的要求,加强学生日常规、周常规和月常规的指导,向学生日常学习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要质量。严格落实省素质教育规定,把时间还给学生。周末实行“4+X+1”选择模式,学生可以选择回家自习或者在校学习、活动,在学校可以有四种选择:在教室上自习、到操场活动、去阅览室阅览、在微机室上网,以两节课为单位活动,教室、操场、阅览室、微机室安排教师值班,每班由专人负责统计学生出勤。“X”指不定期的面向学生的专家讲坛、首席教师讲座等活动。
【陶继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学生学习常规,而且一一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学习的时间与质量。“4+X+1”选择模式则是一种“非常规”,学生自己拥有了自由度与选择权。有自由与选择,学生就会心向往之;心向往之,就会心灵愉快且有收获。
【管仁福】在后勤管理上,我们立足于为学生创造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全方位加强精细化管理。2005年开始,竞争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后勤专业化服务,采取托管、连锁、联办等形式,引入青岛弘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青岛举鑫帮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胶南市糖酒副食品总公司、胶南市慧泰购物超市、青岛三德物业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师生餐厅、超市及学生公寓,为师生提供专业化后勤管理和服务。与隐珠街道办事处派出所、胶南市公安局保安公司联合成立警务社区服务站。与胶南市开发区医院联合成立了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站,把学生的医疗就诊纳入到医院的统一管理和服务范围,还开设了洗衣房、理发店、眼镜店等。在各项工作中我们都提出了环节精细的要求,比如在餐饮方面实行“样品预留制度”,把每样饭菜取样保留48小时;“饭前品尝制度”和“困难学生免费就餐制度”。在胶南市教体局组织的对各个学校的社会满意度测评中,我校连续多年名列全市第一位。
【陶继新】不管是餐厅,还是商店,要想在你们学校“安家落户”,都要经过竞争这个门槛。竞争的“赢家”,也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共生共存。这样,谁要想竞争取胜,就必须经过几千名学生的认可。于是,为学生服务,就成了任何一家进驻胶南一中的唯一选择。当然,受益的也就是学生了。为什么会出现“样品预留制度”“饭前品尝制度”和“困难学生免费就餐制度”?说到底,还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满意。况且,真正参加竞争者,都系正规企业,都有一定的知名度,都在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美誉度。所以,要想让餐厅等企业自始至终服务于学生,还必须有相应的机制作保障。而机制的背后,是学校领导的无私与公正。不然,这些机制就不会在胶南一中产生。
 
管仁福简介
管仁福,男,汉族,山东省胶南市人。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起历任胶南一中教师、教导副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1998年任市教委副主任,2000年担任市职业中专校长,2005年任胶南一中校长。先后荣获胶南市十大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优秀校长、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科研工作优秀校长、首届“齐鲁名校长工程人选”等多项荣誉称号。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13日,第4版。)
 
 
 
 
 
为师生创造优质的成长环境
——山东省潍坊一中全面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陶继新 于允锋
 
编者按潍坊一中始建于1913年,时称潍县县立中学, 1952年更为现名并被山东省政府确立为省重点中学,1979年再次列入山东省首批办好的十九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等国家、省级以上荣誉称号逾百个。2007年、2009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百强中学。是一所拥有6200多名学生、517位教职工的高标准的寄宿制高中学校。
自然与人文和谐的学校文化
【于允锋】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我们通过不断优化、深化、细化学校文化、班级文化、教师文化、公寓文化等,形成了自己的学校文化特色。我们在南校门两侧竖立起中外各6座名人塑像,师生们一走进学校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中外文化名人雕塑长廊,让名人就在身边;我们在校园路边高杆灯的灯杆上,悬挂着“把简单工作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常规工作做好就是超常规”的巨幅标语;办公室内,每个老师的桌子上,都摆放着“责任重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的警示牌,处处昭示着一中人踏实的工作作风;办公楼旁,伫立着毕业生赠送母校的“方圆”图案巨型雕塑和麒麟文化石,表达了莘莘学子对母校的拳拳之情;“瀚园”、“润园”、“潜园”三个名字,既蕴含着希望学生成才的寓意,又包含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草坪上、绿树下、大小石头上,都有警示性、勉励性的字、句,真正体现出“每片风景都育人,每块石头都说话”的校园文化氛围。
【陶继新】中外文化名人雕塑长廊给予师生的,更多的是精神的启迪。每一个名人的成功,都有其必然的因素。其不懈的奋争精神,甚至是死里逃生的磨难,都成为名人生命的一笔不可复制的精神财富。它让老师和学生从中感受到——天道不但酬勤,而且还酬苦酬难。真想走向成功,特别是巨大的成功,都必须有巨大的付出甚至是巨大的波折乃至磨难。这种生命意义的启示如果走进学生的心里,就会逐渐形成一种坚韧不拔、无坚不摧的性格,进而使其一步步走向成功。
校园里的灯杆上、办公桌上、办公楼旁、草坪上、绿树下、大小石头上,都在进行着无声的文化传播。师生身处其中,耳濡目染,就会“化”了自己,逐渐有了“文味”。特别是这些文化“装饰”品位较高,含有思想寓意,所以,学生日行其间,思想品位也会自然的提升。
【于允锋】单元式和别墅式的学生公寓为寄宿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温馨的家庭气氛,而“温馨、和谐、向上”的学生公寓文化则为学生性情陶冶、身心健康创造了优良的条件。我们的公寓文化建设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公共部分,由学校统一规划确定内容。突出名人名言、书画作品、温馨提示;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构思设计等。二是室内部分,规定特定区域,以文化模板的形式,由学生自由发挥,张扬个性。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目前,学校已安装文化模板2000多块,可满足学生对公寓文化的需求。另外,还有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漫画作品、警名等。最近,我们又将国外名校的简介,学生推荐的名人名言警句悬挂在学生公寓内,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浓浓的文化氛围里,激发学生飞扬青春梦想,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砥砺情操,磨炼意志。
【陶继新】看过你们的学生宿舍,感觉不但舒适优雅,而且各个宿舍都有其不同的文化。在学校创建宿舍文化的时候,学生也成了文化的创造者,这与纯然学校给予的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以主人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塑造属于自己的宿舍文化,并不经意间将文化内化到自己的心里。由于自己亲手创建,当然就格外珍惜,于是,他们就自觉地保持了这种文化之美。而且,美好的文化环境,还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当宿舍成为他们文化与休息的双重栖息地之后,也就有了心灵的安适与舒畅。这从另一个层面,宿舍文化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生活质量。
【于允锋】我们的学校占地1259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4.5,绿化面积占58%。学校规划以人为本、自然和谐,建设定位为“走进森林,享受自然”,建筑风格中西结合、古朴典雅,校园设计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片区群栽的枫树、水杉、芙蓉、白杨、梧桐、雪松和法桐蔚然成林,绿草覆盖的校园四季常青,森林中的学校已初显端倪。揽月湖碧波荡漾,为学生撑起实现理想的风帆;励耘广场芳草萋萋,是学生放飞理想的地方;桃李园枝繁叶茂,象征着师生共同发展。
【陶继新】如果不走进潍坊一中,就很难体会“走进森林,享受自然”的感觉。1250亩的偌大校园里,竟然拥有58%的绿树红花青草覆盖,加之湖水荡漾,真的有步入森林的“特色文化”。潍坊一中是我在全国看到的最大的中学,也是绿色最多的一所高中。一入学校,就开始感慨万端!这哪里是一所学校,而是一个绿色遍地的大公园!这里的学子太幸福了,既可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又可沐浴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真是幸福莫名。
【于允锋】学校全新的教室设计凸现学生对教育的选择性和多样化,教室内配备了连接网络的学习电脑、多媒体以及内容分丰富、形式多样的图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图书馆的图书、报刊杂志和音像资料的配备全部围绕学生的修习内容,使学生在课外学习中选择自己适合的学习内容。国内一流的体育馆为同学们提供了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发展特长的场所。校园广播站和校园电视台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同时也成为了我校重要的宣传阵地和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
【陶继新】与这些绿色相映成趣的是图书馆、多媒体室、体育馆等现代化的设施,学生足不出校就可接触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各取所需地走进各自心仪的场所。校园广播站和校园电视台,则让学生有了各领风骚、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当然,也成了学生传播优秀文化的有声可视载体。
学生成为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于允锋】新课程的实施,教学时间缩短、教学任务不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一是我们积极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学段、学科教与学的规律,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革,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变五让”:变讲堂为学堂,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传授知识为知能并重;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挖掘学生自学的潜能和需求,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行为、方法和能力。二是采用有效策略,精心打磨课堂,抓好常规落实,提高教学效益。我们认真落实市教科院的“三步”、“四环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鼓励老师们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我们定期开展“学生眼中的优秀老师”、“同行眼中的优秀教师”、“学生周推荐优秀课”活动。再就是,我们积极做好课堂教学的前后延伸,以“ZF自主预习法”和“课后自主完善法”的实验与研究为主,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陶继新】“三变五让”的核心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跃起来,真正走进自我学习的天地。要想将教堂变成学堂,不但要改变观念,更要付诸行动。长期以来,教师以讲为主已经形成思维惯性,剥夺其大部分讲的权力,大都一时难以接受。有的还会产生抵触,还会有痛苦感。可是,一旦发现学生之学有教师之教无法达到的功效之后,他们就会义无反顾且心悦诚服地将讲的时间还给学生。其实,习惯了听教师讲的学生,也需要一个转变过程,不过,相对于教师,则大多少了更多的困惑与痛苦。当他们学会自学且乐于自学之后,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学习的情绪也会特别高涨。这样,学生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开展“学生眼中的优秀老师”等评选活动,关注的是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教师教学优劣,学生是最为权威的发言人。那些自以为是的教师,在得不到学生认可之后,一般都会反思自己,甚至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从而改变观念与改进教学。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不但提升了教学水平,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所谓的课堂高效,就在这种师生和谐的关系中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于允锋】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组织领导、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能力,我们在学校、教学部、班级三个层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三位一体、三级联动”立体化培养,进行重点攻关突破。具体来说,就是学校重点建设10个固定社团组织和6个社会实践基地;每个教学部以学科为依托,发展10个自主社团和3个实践基地;每个班组织1个班级社团和1个实践基地,发展学生兴趣,培养班级凝聚力,培养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学期中段,学校进行中期检查,期末前,进行结题验收并进行评比排队,成果展示形式包括文本材料、图片、视频等。为了发挥艺术特长生的潜能,学校还成立了学校艺术团,除了组织参加各类评比竞赛外,还积极组织他们到企业、军营、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锻炼培养他们的艺术素质。
【陶继新】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正如学习能力一样,也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如果在学校里就开始培养,就会为其未来走向社会积蓄一笔组织领导的才能。特别是那些有着这方面潜质的学生,常常会有出类拔萃的表现,甚至令教师生起自愧弗如的感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还可以激发其研究探索社会的浓烈兴趣,并由此在无意间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休要小看学生的课题研究能力,他们不但能够真正投入其中,而且还可以研究出一定的成果,甚至是相当有价值的成果。而成果的出现,还会生成自信心与自豪感,进而形成优质的心理素养与意志品质。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而成为一个社团,往往可以形成一种艺术场效,从而使学生趋之若鹜而乐此不疲。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看来,艺术对于人的气质修养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一生的。
【于允锋】我们积极开发利用社会资源。今年,我们与潍坊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将“六大协会”,象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引进潍坊一中,落户潍坊一中,在潍坊一中建立了艺术教育实践基地,这对我们学生来说,直接实现了与名人面对面直接对话的机制。
【陶继新】上次去你们学校采访的时候,已经对“六大协会”略知一二,而且深感兴趣。对于有特长的学生,不但要让他们在学校里发挥所长,还要让他们接触社会,特别是与他们心中的名人面对面对话。这样,就会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从而唤醒其内在的兴趣与动力。这些经历,甚至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
为教师精神储蓄增值
【于允锋】在抓好教师队伍自身培养建设上,我们尤其注重对外派出教师和请进来为我们做指导,在这个基础上,2009年,我们又和青岛二中、烟台二中、威海一中、日照一中、淄博一中六所学校组建了鲁东半岛高中联盟,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和班主任工作的交流,通过今年的开展的活动,应当说在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上都得到了相互的启发和相互的启示,现在我们还依然是围绕着高效课堂来加大研究的力度,最近我们又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二”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目的就是要高度关注课堂,能够确保三分之二的时间还给学生;确保每堂课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学会学好;确保教师传授的知识与三分之二的学生所求知识的兴奋点形成碰撞,这是我们最近刚刚推出的一个课题,我们叫课堂教学的三个三分之二。
【陶继新】“三个三分之二”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是基于以前学生活动时间太少,学得不好,以及形不成思维碰撞而提出来的。这种基于问题的研究很有价值。这里面需要突破一个观念,就是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之后,他们是不是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这些时间,是不是能够学得更好,特别是能不能学得更多快乐,更高效?对此,有的教师是不太放心的。而事实上,将这些权力还给学生之后,其效果会远远超出教师的想像。真正的高效,就要调动更多学生高效起来,而高效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情感高效,很难想象一个心情不快的学生能够实现学习的高效。他们只有成了学习的主人之后,才能在“我的学习我做主”中,感受获取成功的巨大喜悦,且由此进入更加积极快乐的学习之中。
【于允锋】在抓班主任队伍建设当中,首先是在思想认识上,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另外,我们积极开展各项研究活动,从08年开始,我们在班主任队伍当中,开展了小课题研究,鼓励班主任老师就班级管理当中的一些小的问题,形成研究机制,来共同享受优秀班主任的管理经验。今年10月,我们将举办首届班主任节,另外,我们还通过举办班主任培训班、出版《班级生活》刊物、开通班主任服务热线等,营造良好的班主任工作氛围,积极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陶继新】加强班主任小课题研究要重在小与实,切忌大而空。由于这些小的课题来自学生,研究起来比较容易且又切中要害,所以,多能以小见大,以小取胜。不过,在研究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这样,不但研究的问题更加实际,而且由于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研究起来才能如鱼得水,大获丰收。
【于允锋】在教学业务培训方面,我们给老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2009年,学校将启动新一轮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依托高校借凤引巢等,着力打造高水平教师群体,让老师对教师职业有一种幸福感和愉悦感,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福利,把提升教师素质作为最大的民心工程。
【陶继新】在物质条件逐渐丰富之后,教师的追求也开始向精神层面转移。而为其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无疑是为他们的幸福指数增值。教师不但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还要照亮自己。而通过学习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文化品位,则是这种升值的重要精神储蓄。反过来,当教师的思想文化品位提升之后,他们则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单位内,向学生输出更多的智慧,更加优质的思想与心理。这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教与学,都会步入一个理想的境界。
校长身心都在师生中
【于允锋】作为一名多年校长工作经历的教育工作者,除了政治条件的必备素质和业务素质之外,我还对自己做了几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不到外地开会和不出发,保证做好三件事情:一是要早上提前到校,迎接老师和学生走进课堂;二是每天上午和下午要确保巡视一下课间操的情况。我认为课间操正是学校管理的又一种体现形式,除了身体锻炼以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学校管理;三是要尽可能的保证每天听一节课,了解一下老师教的情况和学生学的情况。这样做上出于以下考虑:一是通过早上到校迎接老师和学生上课,传递一种安全感,让老师和学生看到校长在学校,他们就会安安心心的教书,学生会静下心来读书,有一种安全感;二是传递一种期盼感,尤其是对学生,早上迎接学生到校,走到教室,学生会感受到校长在期盼他做好每一天,学好每一天。我给学生的寄语是这样说的:“沐着晨风,迎着朝阳,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伴着琴弦,步入课堂,望一望老师那期待的目光;闻着书香,捧起饭碗,品一品劳动人民的血汗;踏着夕阳,放学路上,看一看今天进步了没有;走进家门,面对爹娘,说一说今天做的都好吗。”以此来期盼学生做好每一天;三是传递一种平衡感,校长不能搞特殊,要和老师、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让老师和学生体会到是平等。
【陶继新】您每天都要“做好三件事情”不是来自外力的逼迫,而是出于自身的心甘情愿。这令我想到孔子所说的话:“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是的,校长的一切为仁之举,是靠的自身。人们也许会说,于校长每天坚持真不容易;可我觉得,您不是坚持,因为坚持之中有无奈甚至痛苦的感觉。您是心之所至,行之必为。师生与您的生命已经融为一体,他们每天在干什么,生命状态怎么样?都是您的心魄所系。一天不见教师与学生,心里就放之不下。这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仁爱之心,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您对学生的寄语没有空话、大话,更没有假话,让人听来动情动心。所以,从您的寄语中,我感受到了一个有良知的校长震撼心灵的呼唤。而有了这种良知,就有了待人做事的生命本色,就会在学校里影响更多的人,甚至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沐浴其中的师生中,也会自然地走向良知,走向真善美了。
【于允锋】要当好一名好校长首先是要做一个真正的管理者,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办学经验,优质的教育资源至关重要。但是,能不能把这些理念发挥他的引领作用,能不能借助于好的经验来助推实施,能不能把这些优质的资源充分发挥好,关键要通过管理来实施和实践。有一句话对我启发很大:“没有教育的管理是僵硬的管理,没有管理的教育是软弱的教育。”另外,有一句广告词我也非常喜欢:“那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我认为学校管理永无止境,奥妙至深。
要当好一名校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成为一个实干家。做校长只有实实在在的和老师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带领好这支队伍。陶行知老先生有一句话:“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要躬亲躬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要躬亲躬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要躬亲躬守。”
【陶继新】您喜欢的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也喜欢,因为其中内涵着永远向上追求的况味。还有,成绩取得之后,没有自满于过去的辉煌,而是瞭望未来的发展前景。正如您所说:“永无止境,奥妙至深。”
做个“实干家”比做个口头演说家更为重要。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的以身作则,就是无声的命令。去你们学校采访与老师们交谈的时候,他们都对您的真抓实干感佩不已。所以,您的三支队伍的精神面貌与敬业精神都达到了上层境界。您这次能入选“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老师们都说当之无愧。这不但是山东省教育厅对您取得成绩的认可,更有你们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赞许。
确立发展规划与目标
【于允锋】2008年10月份,我们学校召开了新一届教代会,确定了今后四年的发展规划,在学校四年发展规划当中,我们确立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用了四个更加注重:一是要更加注重在国际大背景下来思考问题,谋划未来;二是要更加注重提升生源素质,提高教学质量,适度控制学校规模;三是要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突出管理的精细化;四是要更加注重挖掘内在潜力,走课改之路,走文化建校之路。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确定今后四年的具体发展目标上确定了五个目标,一是加快课程改革步伐,二是加快学校的国际化进程;三是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四是加快人文校园建设;五是要加强名师队伍建设,这是学校发展之根本。有句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所以教育永远是学校工作的主题。
【陶继新】召开教代会而确定的发展规划,因有了群体意志而更趋于正确。欣赏你们的“四个更加注重”,“注重挖掘内在潜力”则尤为重要。本来,教师与学生就内蕴着巨大的潜能,只不过没有被特别关注且开发而已。为什么有的学校生源不好、教师水平一般,却可以异军突起,甚至成为名校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效地挖掘了师生的潜能。师生沉睡的潜能一旦被唤醒之后,很快就会暴发出出人意外的力量。人们孜孜以求的教学成绩,就会水到渠成地获得,特别是师生的生命质量,就会走向一个特别优化的状态之中。遗憾的是,有的学校没有特别关注这种内在的力量,而是从看似重要的形式上下功夫,结果是拾了芝麻而丢了西瓜,甚至错在何方却浑然不知。“百年大计”的教育,就要像你们一样,从关键处着手,在核心处下力。
【于允锋】在确立了学校四年发展规划之后,我们又分年度来确定工作目标,像2009年,我们确立了两项重点工作:一是要加快课程改革;二是要加快国际化进程。在深化课改工作当中,应当说潍坊一中还是走在了前列,选课走班、学分认定,包括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在我们潍坊一中已全面展开。课改之初,我们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要把课改融入学校的全部,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二是在具体行动策略上,提出了二十字方针:“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边学边做,学做结合,做是前提。”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和努力,潍坊一中的课改应当说在全市、乃至全省创出了一定的经验。学校被确定为潍坊市教育“双十行动”的学校之一。2009年5月,在山东莱芜召开的高中课改调度会上,我校作为潍坊市的唯一代表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在2009年6月份全省高中校长素质教育专题培训班上,教育部基教司朱慕菊副司长和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对我们潍坊一中的新课改做法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陶继新】在选课走班、学分认定等方面,潍坊一中不但走在了全省前列,而且也为很多高中课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特别关注“二十字方针”中的“做是前提”,因为面对选课走班、学分认定这些新生事物,一些学校的教师不知如何去做,心存畏惧,观望等待,希望从别人的成功中提取现成的经验。其实,有无自身经历是大不一样的。自身经历,即使一时失败了,也会收获教训,有的时候教训比成功更具价值。只有做起来,才能真正产生属于自己的那份弥足珍贵的体验,才能真正在课程改革中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路子来。
【于允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考生家长在选择国内大学的同时,将目光转向了国外的大学。目前,出国攻读本科已经成为一种留学新趋势。根据这些新的发展趋势,加上我校国际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尤其是通过近年来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外教育机构或团体建立起来的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我们把办学目光投向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从2008年起,学校着眼高中生出国留学培训,注重不断拓宽学生多元输出渠道。2008年10月1日,学校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签署“绿色通道”合作项目,为潍坊一中学生开通了一条走向世界名牌大学之路。
2009年5月6日,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向我校颁发了生源基地学校证书。2009年5月12日,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我们潍坊一中与加拿大BC省成立了山东省中学首批中加合作课程项目班;另外,我们在山东省中学率先成立了第一家孔子课堂;目前我们学校正在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汉办把培训基地落户学校。另外,在拓宽学校办学渠道方面,我们还积极与青岛海洋大学成立了合作办学项目。应当说,我们确定的2009年的两大任务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2009年,学校有62名同学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蒙特利尔大学等国外大学录取。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学校。
【陶继新】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国外大学,更重要的是,使更多的学生拥有国际视野与世界胸怀。“走向世界”通过邓小平之口已经在在中国行走了很多年,可是,不少人心里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意识。而当今的学生,显然是要走向世界的。你们先行一步,就为学生赢得了数步,就会让他们在未来世界竞争中取得超越他人的成功。
办让人民满意学校的工作思路
【于允锋】学校今后的主要工作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树立两大观念,开展一项活动。即: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线,在全校上下牢固树立起“大质量观”和“大安全观”,深入开展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放心承诺行动”活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树立“大质量观”,就要承前启后,推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有三点考虑:首先是总结过去,批判继承。从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等各个方面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其次是把握现在,开拓创新。对在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教师发展、行政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障、安全保卫、公寓管理等各个方面总结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推广利用,进行深入实践探索,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并加以创新,实现新的成果和突破。第三点就是预测未来,嬴得主动。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系列“头脑风暴”行动,集思广益,把握教育动态,超前行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先进经验做法为我所用;继续实施项目制管理,推动工作,超越自我;以超前的理念预测未来,以实际行动嬴得未来。
【陶继新】总结不但是对过去工作的深刻反思,还要寻找出具体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是学校发展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把握现在不是沾沾自喜于取得的成果,而是要将成果有效地推广利用,这样,才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这是走向未来的前奏,也是学校发展核心环节。预测未来需要前瞻性的思想,而不是不切实际的乱想,这无疑为学校设定一个新的发展愿景与目标,从而让大家朝着这个方向前行。这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诱惑”师生向上的心灵鸡汤。
【于允锋】牢固树立“大安全观”,就要着眼未来,促进学校师生安全和谐。营造浓厚的“大安全观”氛围,努力提高师生的“大安全观”意识。除了抓好常规的安全工作外,更要把工作延伸到学生的心理安全、学业安全和前途安全等,以此推动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
【陶继新】树立“大安全观”极其重要,进行生命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使每一个生命都要拥有安全的保障。不过,这种安全不是狭义的安全观,而是包括心灵安全在内的大安全观。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安全,当是整个学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应当是他们心灵的栖息地,不能有来自领导和教师的任何形式的心理威胁。不然,即使没有出现一般意义上的安全事故,照样没有实现您所说的“大安全观”。
【于允锋】开展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放心承诺”行动,就是要求校长、中层干部、教职工、学生都要做出自己的承诺,制定出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化的教学承诺、管理承诺、服务承诺、学习承诺、行为承诺等,以承诺为主旨大力开展“放心承诺”行动。
【陶继新】你们的“放心承诺”行动涉及到了学校各个层面的人,而不仅仅是学校领导向教师和学生承诺。尽管这种承诺弥足珍贵,可是,如果教师与学生没有相应的承诺,就少了心灵的呼应,而成为单一的心理与行动。“承诺”非儿戏之言,还带着庄重严肃的含义。一旦承诺,就一定要履行承诺,不然,就要受到外在与心灵的双重惩罚。不过,我更加看重的是心灵的惩罚。如果仅仅是受到某些一般化的惩罚,而不能触及自己的心灵深处,这种承诺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了无意义。
 
于允锋校长
于允锋,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校长。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全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排球分会副主席,山东省首届“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先后获得山东省“两基”工作先进个人、潍坊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潍坊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所著《学部管理模式的尝试》、《家长参与班委会》、《质量求声誉,竞争促发展》、《浅议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师德教育》等数十篇管理论文在《中国教育报》等国家和省级以上媒体发表;主编《新课程实践与探索》、《精短美文集锦》、《走进潍柴》、《体验百大》、《感悟瑞福》等书10余部。
 
(载《中国教育报》,2009年9月6日,第3版。)
 
 
师生成长系学校发展之本
——积极进取的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陶继新 荆兆晶
 
编者按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和创建和谐文明校园开展工作,人文立校,科研兴校,全面推进以学生主动发展为特点的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此,近日,陶继新先生到学校与荆兆晶校长进行了一场对话。
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奠基
【荆兆晶】我们确定的办学思想是:尊重个性,面向全体,挖掘潜力,主动发展。立足于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为保证学生的特长发展,我们成立了各种活动小组,例如,清泉文学社、小记者团、机器人工作室、美术创作室、篮球队、田径队、舞蹈队、合唱队、民乐队等。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发展,我们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例如,齐鲁文化、影视赏析、手工制作、演讲与口才、生活中的科学等。使学生在特长发展中培养兴趣,在兴趣激发中发展特长。
【陶继新】特别欣赏你们的选修课,这些课与升学考试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与学生的生命成长却是休戚相关。比如齐鲁文化,本身就博大精深,很值得研究。学生一旦走进齐鲁文化之中,提升的就不只是文化品位,还有思想人格。因为儒家文化是齐鲁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其中不但摇曳着智慧的光华,而且也流泻着思想的要义。学生认真学习之后,就会从中获取人生成长的必备营养,从而拥有一个良好的品质与健康的心态。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当下的学习,还会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荆兆晶】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奠基,除了在选修课上传播齐鲁文化,我们还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我们建造了以孔子、老子等经典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以学校发展历程和学校精神为主题的文化墙,还有展示师生名言警句的灯箱、牌匾等。我们还借助山东省关于人文素质培养的课题研究,申请确立了“构建班级文化,培养人文素质”的子课题,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制定班训、班规和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陶继新】与儒家文化相得益彰的是道家文化,而老子则是道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你们建造以孔子、老子等经典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可谓抓住了文化的根本。每次诵读《论语》《道德经》,我都会有一种“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的感觉。如果学生诵读了这两部经典,就为其学习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就有了文化之根。而学校是文化之地,如果没有文化味,就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看你们学生的名言警句,令人有一种后生可畏的感觉。他们风华正茂,激扬文字,彰显着生命的朝气。而他们制定的班训,异彩纷呈,而又有着不同的文化追求。如此等等的文化如果内化到师生的心里,就会生成生生不息的生命动力。
【荆兆晶】是的,我们一直致力于文化对师生的影响。不仅用中国经典的文化熏染学生,还努力绿化美化校园,使校内的每一景物成为物化的思想,凝固的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我们就是通过这些载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使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突出一个“爱”字,把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主动发展。
【陶继新】文化功能之一就是育人。让学生心里充满“爱”当是育人之本。不但要爱祖国、爱人民,还要将爱落到生活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爱动物,爱植物等。人人心里拥有爱之后,整个校园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习惯养成教育同样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说,习惯的好坏,决定着人一生的发展走向。习惯养成需要优质环境的影响,也需要个体不懈的努力。因为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在习惯养成教育中,一定要有耐心,即使出现反复也不必大惊小怪。而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就有了恒定的价值,就可以终身收获其源源不断的“利息”。
【荆兆晶】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先生说:“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所以说,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根据初中三年各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确立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初中一年级以习惯养成为重点,初中二年级以全面提升为重点,初中三年级以争做优秀毕业生为重点。当然,这些工作的开展和实施离不开学校的干部和老师。
【陶继新】通过初中三年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优秀的毕业生,这是学校干部与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不过,这个优秀不单是成绩优秀,还包括思想、习惯等。所以,作为育人者,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抵达理想的境界。可喜的是,他们的付出收获了硕果,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心怀感恩地走出校园的时候,回应给学校的多是长足的发展。
【荆兆晶】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以近三年为例,在各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的就达200多人次;在科技创新方面,我校的机器人小组已两获全国FLL机器人竞赛项目金牌,学生科技制作、科普论文和科幻画等项目,在济南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人数达50多人;我校还是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篮球队、合唱队、舞蹈队在济南市文、体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和一等奖;我校每年向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和日本海星高中输送5-6名公费留学生,他们均在国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我校在国际交流中争得了荣誉。
【陶继新】学生之所以获得如此多的奖励,绝对不是一时拼命学习拼出来的,而是功夫在平时,甚至是“功夫在诗外”。前面您说到的学生开展的那么多课外活动,那么多的奖励,都属于“诗外”功夫的结晶。我发现,那些一天到晚只学习课本知识的学生,尽管可能考出高分,可是,他们的综合素养不一定太强。而那些特别关注“诗外”活动者,却可以出人意外地在大赛中获奖。而且,一些课外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大多可以获得超越课堂之上的能力,甚至可能进入到一种乐此不疲的审美状态之中。我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课堂学习之外的素养。学生毕竟是要走向社会的,如果“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书外之事所知甚少,特别是形不成能力,缺少应有的非智力因素,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为教师的生命成长搭建平台
【荆兆晶】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基于这一认识,学校一直重视三支队伍建设:一是干部队伍建设。学校通过竞争上岗把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聘到合适的管理岗位,并加强对他们的考评、监督与培养,要求每一位干部敢于负责、敢于担责,善于团结协作和改革创新,精于管理、务实高效,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做一个有热情、有追求、有激情的人。
【陶继新】问责制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不过,对于责任人而言,却是被动接受的;而“担责”则是主动承担,“敢于担责”里包含了人格与道义。其实,在学校里,不管管理者如何尽心尽职,问题虽然可以减少,完全绝迹却几无可能。一旦出现问题,不是互相推诿,而是勇于担当责任,显见的不但是胆识与胸怀,还有品格的高尚。而且,敢于担责者,大多可以吸取教训,改正错误,继续前行。这样,大家非但不会继续“问责”,反而生成敬仰之情。而担责者,当然也就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将以后的工作推向“更上一层楼”的境地。
【荆兆晶】二是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出台了《山东师大二附中班主任管理办法》,对班主任的选拔、培养与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坚持选拔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和德育工作研讨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不断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学校还实行了《山东师大二附中班主任导师制》,通过优秀班主任的传帮带,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责任心强、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班主任队伍。
【陶继新】从优秀教师中选拔班主任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说一个校长是整个学校的第一领导人的话;那么,班主任则是这个班级的第一领导人。班主任对于班风的形成,学生思想提升与学习兴趣形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拔只是起点,不断培养才能使他们更加优秀。班主任的使命感十分重要,没有为整个班级孩子生命成长担当使命的意识,就不是一个好的班主任。同时,班主任还应当是一个心理阳光者,不断地将其健康心态播撒到全班学生之中者。这种优质的情绪能量,可以全方位地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所以,班主任的阳光心态一旦内化到学生的心里,就会生成一种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
【荆兆晶】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人才是事业之本,人才是第一资源。名校需要名师,名师就是人才。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学校逐步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激励机制。例如,学校出台了《山东师大二附中基础分管理办法》《山东师大二附中首席教师管理办法》《山东师大二附中教学带头人和教学专家评选办法》等管理制度,为每一位教师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实事的有地位。学校从2004年启动名师培养工程,当时,学校根据教师队伍实际提出了“引进、分流”的工作思路,把学生意见大、工作态度差、缺乏敬业精神的个别教师分流到教辅岗位或待岗,同时积极引进一批优秀的教师来充实我校的教师队伍,这一做法,对教师的思想震动很大,有力地强化了教师的职业意识,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两年后,学校又适时提出了“引进、培养”的口号,在适当放缓引进优秀教师的同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对现任教师的培养上来。为此,学校采取专家报告会、外出培训学习等方法,增强教师的理论和专业素养,通过开展校内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等渠道,加强相互交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师博客,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到了2008年,学校又审时度势,提出了“培养、提升”的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每天安排两位名师值班,跟同学科或相近学科的老师共同研讨新课程改革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以此促进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
【陶继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他们就有了干成事的可能;“能干事的有舞台”,“英雄”就有了用武之地;“干实事的有地位”,敬业爱岗者就有了实在的价值。俗话说:“无事生非。”有事呢?就不会生非,甚至想生非也没有时间,也没有市场。这样,就营造了一个群体努力向上的人文生态环境。“分流”有一定的难度,很多领导对此退避三舍。可是,如果不分流,“学生意见大、工作态度差、缺乏敬业精神”者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反映好、工作积极努力和敬业精神强的教师的情绪,甚至还会在教师中惹是生非,进而形成一种负能量的“场”,对教育教学形成一种破坏力。“引进”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不但可以优化教学质量,还因其品德优良而增加了群体的道德含量,更有利于优质教育氛围的形成。你们的“培养、提升”工程不但对青年教师尽快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对于名师自身的成长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当今有些名师一旦有名,有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就裹足不前了。如果担起培养任务,他们就有了压力与动力,不但要培养出优秀的青年教师,自身也要快速地发展。于是,自然就形成了一个群体教师良性发展链。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社会公认的名校,之所以成名,显然与名师辈出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年教师的递进式发展不无关系。
【荆兆晶】人是有惰性的,教师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在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办法中,有许多动态管理的内容。比如,基础分管理每学期一评,成绩好了自然分数高,如果下一学期不努力,分数就会降下来。同样,我们对首席教师的评选也是一年一次,上一年度的当选者如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下一年度就可能落选。目的就是要营造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通过制度和机制激励大家不断进取,永不满足。除了在制度上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外,我们还积极引领教师读书,丰富教师的精神追求。最初,我们提出让教师珍惜工作,继而要求教师热爱工作,随着教师优秀团队的形成和学校良好工作氛围的日渐浓厚,我们又提出让教师享受工作,就是让教师收获成功的喜悦和精神的满足。
【陶继新】动态管理必然会生成动态效应,变一潭死水为一汪活水;不动者死,能动者生。同时,动态管理不是治教师,而是对教师特别是名师负责。名师必须名副其实,如果有名就吃起老本,不再学习,时间一长,就会名实不符,成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卖柑者”。不但自己不能进步,还会受到老师们的鄙视。
让教师享受工作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当下教师总体生存状态并不理想,这与工作太忙有关,而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没有给教师提供一个享受工作的优质环境。要让教师享受工作,就要在事关教师利益问题上公平、公正、公开,德才兼备者受到尊重与重用,德下才疏者受到批评,从而营造一个心理和谐、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这样,老师们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得到认可与奖励,就没了过重的心理负担;即使工作累些,也会乐在其中。
【荆兆晶】我们深知人文关怀之重要,在给予优秀教师荣誉和奖励的同时,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切实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努力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使教师能够善于工作、乐于工作,继而享受工作、体验成功。
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校的名师团队已经初步形成。在现有的106名教师中,有齐鲁名师1人、济南市名师2人、历下区首批名师3人、第二批名师3人、济南市学科带头人9人、山东省教学能手5人、济南市教学能手7人,2人获得国家优质课一等奖、12人次获得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22人次获得济南市优质课一等奖,还有17人次分别获得历下区、济南市及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13人次获得济南市优秀班主任称号,2人次获济南市建功立业先进个人称号。这些都是我校优秀教师团队的突出代表,他们引领和激励着我校教师的不断成长,从而使我校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逐步承担起教育教学的重任,并在教育教学中崭露头角。
【陶继新】让老师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是其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其实,每一个教师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只要为其提供成长的优质环境,都可以实现其生命的飞跃。为什么你们学校里涌现出如此之多的名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你们为他们的潜能开发提供了相应的机制与环境,并让他们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成为名师绝非轻而易举之事,除了学校为其提供的环境之外,还需要自己的特殊努力。“天道”的要义,就是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真正的名师,无一不是持之以恒努力奋斗者。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大多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成功才姗姗来迟的。为什么说大器晚成?就是要有一个磨砺的过程;磨砺得越多,就越有成就。对于青年教师,一定要疏离浮躁,一定要积蓄文化,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具备持久的生长动力。
为高效的课堂创设优质的环境
【荆兆晶】教师的成功,离不开学校这一平台,学校的发展,更需要大批的优秀教师。学校的管理者就应该努力为教师潜能的开发和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使更多的教师成为名师。
优秀教师团队的建立,为我校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以先规范、再有效,进而实现高效课堂为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教师在角色上由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组织者和学生潜能开发者转变,在教学目的上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过程上由教知识、教教材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转变。同时狠抓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四条工作主线:抓课改、促创新;抓教研、促提高;抓管理、促质量;抓建设、促发展。
【陶继新】教师如果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的主体就自然转移到了学生身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发展到一定阶段,甚至可以与教师一道组织自己的学习。“我的学习我作主”之后,学生学习的时候,不但心情愉快,而且有了责任感。而责任意识,则是学习持久的动力。
要想开发学生潜能,就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那种严谨得没有学生自由意志的课堂,永远不可能取得高效的效果。而处于自由状态下的学生,学习的时候,往往可以进入到物我两忘的审美状态,自然而然地收获高效学习的硕果。所以说,真正的高效课堂,不在技巧,而重在心灵。人们往往舍本逐末,于是,就有了虽然刻苦努力而效果不佳的尴尬。
【荆兆晶】我们从抓规范课做起,要求每一节课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内容充实、学生参与、环节完整、落实有效。为此,我们重点抓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统一双基训练、统一教学进度。课堂教学的规范化为落实知识传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它的参与性、开放性和民主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随着课堂教学的逐步规范,我们提出了有效课堂的新要求。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继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课堂。为真正把构建有效课堂落到实处,我们首先挖掘校本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名师的示范作用,开展各学科的有效教学示范课,用具体、鲜活的例子启发、引导教师,让大家认真观摩、思考、讨论,形成统一认识。然后,我们组织专家委员会成员对课堂教学进行督导,实行推门听课制度,监督教师是否把每一节课还给了学生?是否尊重了学生的大胆质疑?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是否注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及时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学校教务处搜集整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师,确保有效课堂的顺利进行。
【陶继新】“把每一节课还给学生”中还给学生的不只是时间,还有话语权,以及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大胆质疑”就要相信学生质疑的价值,甚至是一些错误的质疑,也要给予有效的引导。让“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价值取向走进师生心里,让“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景观自然而又不断地出现。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就要给予学生相当宽松的环境,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主动探索精神给予支持;而且,这里扩大的还不只是课堂之上学习知识的参与度,还应当体现在非智力因素等方面,以用关注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主动学习意识。“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要即时捕捉其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即使一个小小的点,也要给予肯定,最终达到形成创造精神的目的。“及时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中不但要及时,还要有积极的评价观,尽可能地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绝对不能因为某个学生出现某些偏差而伤了其自尊心。当然,也并不是说对于错误的问题进行一味的肯定,只是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否定心怀善意,言出由衷。教师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如果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完全放给学生。这样的课堂,就有了“参与性、开放性和民主性”,就有了高效。
【荆兆晶】随着有效课堂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有效课堂将逐步成为高效课堂。正如您所说的,“真正的高效课堂,不在技巧,而重在心灵。”从有效到高效,需要教师给学生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自我主导课堂,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为了保证高效课堂的落实,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的积极性,学校从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上给予充分的体现,像学校出台的《山东师大二附中教学管理办法》和《学生日常成绩管理办法》中都有明确规定,即课堂的高效性是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学生的考试分数不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从课堂参与、合作学习、质疑创新等学习过程的每一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元化的评价。同时,我们坚持科研兴校的理念,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高效课堂的进一步发展。像我校教师参与完成的“十一五”《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电子化应用研究》《初中英语情感认知教学策略研究》和《学生参与初中数学教学研究》等科研课题都对高效课堂的实施产生了积极效果。
【陶继新】高效有短时高效与长久高效之别,短时高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的问题,只有长久高效,才能让学生进入理想的学习状态。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培植学生持久的审美情趣。现在,我每月要出差半月左右,撰写4万以上的文章。于是,有人就问我:“陶老师,您这样累不累?能受了吗?”我说,我没有感到累,而是感到很美,每天快乐无比。为什么呢?因为我对自己所从事工作都爱之弥深,不做就有失落感,一做就有快乐感。所以,休说平时,就是春节,26年来,我也是在读书与写作。于是,就有了特蕾莎修女之言:“工作是最好的休闲。”而孔子则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李泽厚先生认为,“知”在知识层面,“好”在道德层面,而“乐”则在审美层面。如果学习进入到审美层面,就会虽累犹乐,高效也就自然轻松而至了。所以,我觉得,关键是培养学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审美情怀。有了这种情怀,不但学习既快乐又高效,人生也会变得更美起来。
【荆兆晶】老师,您讲得太精辟了!您指出了教育的根本。我们也经常反思,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就是让学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高效课堂的真正内涵不仅是让学生愉悦地获得知识,更是学生心灵的净化和境界的提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我们将从更高的层次和角度去认识这一问题,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陶继新】我们常常说,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可是,终身不只是以后,也包括当下的生命状态。如果在学校里不幸福,以后能否幸福就成问题。学生重要任务是学习,我们就要思考如何让他们幸福地学习,即如何像孔子所说“游于艺”于审美状态之中。我认为,审美是超越习惯之上的一个更高境界。一个人如果有了审美心灵体验,在看万事万物的时候,就有了另样的眼光,就会有一个长久的阳光心态。这样,也就拥有了一个幸福的人生。
确立规范、民主、激励的管理思路
【荆兆晶】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学校的教育思想往往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工作就是用正确、科学、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广大教职工统一认识,努力工作。可见,科学的决策与高效的管理是学校沿着正确轨道快速发展的保证。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在管理上确立了规范、民主、激励的工作思路,把创建山东省名校作为学校的奋斗目标。
【陶继新】校长有无思想,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走势。所以,一个有思想的校长,不能只是上传下达者,不应是一般意义上行政领导,而应是有着自我规划和设计、有着思想品格的文化人。不是用行政来干预教育,而是用思想引领着师生发展,用文化营造生命成长的环境。这样的校长即使离开了学校,其思想仍然会在学校里回旋不去。在某种意义上说,思想可以穿越时空,具有永恒的价值。
【荆兆晶】我们抓规范,首先抓办学行为的规范,其次抓办事程序的规范,再其次抓学校管理的规范。在学校管理上,我们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实行制度管理。几年来,学校先后出台了50余项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逐步使广大教职工形成统一的认识,建立起制度文化。制度文化跟学校的人文关怀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把学校的工作和奋斗目标内化成每个人的自发行为,便达到了文化管理的效果。
【陶继新】制度的制定需要民主,而制度一旦产生,就具有“法”的性质,全校师生都要依“法”而行。但制度的执行更是关键,而执行的核心在内化。如果制度不能内化到师生的心里,制度就会形同虚设。在采访您的时候,我感到你们的制度已经形成文化,绝大多数师生已经有了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更令人欣喜的是,你们学校的制度文化与人文关怀都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荆兆晶】我们倡导民主,一是营造平等、尊重、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搭建参政议政的平台。像我们健全了教代会审议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并定期召开民主党派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学生代表座谈会等;三是健全参与、决策、问责的长效机制。比如,大型设备和基建项目的招标均通过政府采购或学校招标小组完成,招生、评职晋级、人员招聘、先优评比等均由专门的小组来完成,经费支出和物品采购均建立了内部牵制机制,杜绝了一人说了算现象,就是要把学校的一切工作置于阳光之下。
【陶继新】校长相信群众带来的是群众也相信校长。其实,学校管理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充分相信师生,并让他们参与学校的管理,管理就会变得比较简易。您所谈的这三个方面,都是学校管理中的比较敏感的问题,而当这些问题公开、公正、透明之后,师生的心里也就没了疑虑。这需要学校领导的坦率真诚,不谋私利。可以说,校长的品质,对于学校的稳定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荆兆晶】激励是我们学校制度的鲜明特点。学校在起草每一项规章制度时,都把激励作为出发点,激励能产生平等、互动、向上的力量。我们不仅有物质激励,更多的是目标激励、关怀激励和环境激励。
【陶继新】人在受到激励的时候,就能产生一种心灵愉悦的满足感,并会生发出一种向上的进取心。而你们激励的多样化,则可以使更多的人在更多的层面受到激励,从而产生更大的正面效应。
【荆兆晶】目前,我校已经是省级规范化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我们已经拥有优秀的管理者和教师团队,有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再加上符合实际的、可行的制度做保障,就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学校办成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具有实验性和示范性的山东省名校。
【陶继新】有耕耘,就有收获。你们学校还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您与全校师生继续努力之后,定然会有一个新的超越。这是您的期待,也是我的期待。
 
 
荆兆晶简介
荆兆晶,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兼任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学化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青年教师化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编山东省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化学实验报告册》《剖析初中化学易错题》等多部教材和教辅用书,发表《浅谈校长的素质建设》等数篇论文。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济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历下区优秀教师、历下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09年10月17日,第3版。)
 
 
做有信仰的教育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办学理念与教育特色解读
 
陶继新 赵 勇
 
编者按近年来,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声名鹊起,原因自然非止一端;而赵勇校长的信仰教育与人文情怀,以及着意创设的一个特别适宜于师生发展的优质环境,当是这些原因之中的核心部分。为此,近日,陶继新先生前往学校走访,与赵校长进行了一场深入心灵的交流。
与人为善:建设信任型人际关系
【赵 勇】作为一校之长,我最自豪的事情之一是学校里形成了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我想这与多年来我们所倡导的“与人为善,建设信任型的人际关系”是分不开的。
记得我上任初期,在全体教工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不希望有人到我面前来告别人的状,如果你来说别人的闲话,告别人的状,我首先就对你产生怀疑。”
我任校长已经近4年了,让我欣慰的是没有一个人在我面前说过别人的坏话。
【陶继新】您谈到了影响一个学校发展的很重要的因素:人际关系。如果学校人际关系紧张,带来的是双重灾难:一是老师们无法从工作中感受到幸福,二是教学的效率势必下降。
如何才能构建一种和谐而又自由的氛围呢?您所说的“建设关系信任型的人际关系”是关键所在。而这个建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校长。您上任之初的一句话可谓至理名言,这向老师们发出一个毋庸置疑的信号:不要言人之短,而要说人之长,不然,校长就会怀疑你的人格。这样,从一开始就堵住了是非之口。
【赵 勇】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一个人的性格从正面看是优势,从反面看就是不足,而且,性格是难以改变的,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该提倡大家多从正面看待一个人的性格,多看别人的长处。当然,身先士卒,我在管理中始终把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地位、尊严放在第一位,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理念:
因为有自由,所以思维活跃;
因为有民主,所以积极参与;
因为有倾听,所以善于表达;
因为有宽容,所以敢于挑战;
因为有责任,所以乐于奉献;
因为有归属感,所以形成合力。
因为我知道,只有管理者乐于倾听、待人宽容、作风民主,才能充分尊重人的尊严,包括每位教职工和学生的尊严。我在学校的教师博客群组里用的名字是“春风”,这不是随意取的,因为我特别喜欢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认为一位校长的管理工作也应该是春风化雨式的,这种尊重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细节上,体现在对待别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
【陶继新】用人之长,是对人的更高层次的欣赏,为其提供了“英雄”的用武之地。其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之后,不但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还会生成一种积极的情绪。这种情绪,又会促使其更好地工作,以至连自己以往之短也会在这种长处的不断生成过程中而消减了。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就会使人人都能感到被重视,都会有快乐的心情。那么,和谐自由的学校文化也就实现了。
很欣赏您所提出的六个管理理念,我相信在您的身体力行影响下,会慢慢内化到教师的心里,正像您的网名“春风”一样,温暖每一位教师的心灵。
理解尊重:为教师发展提供一方沃土
【赵 勇】古人讲:“居移气,养移体。”我认为:教师作为知识分子,首先思想上需要有一个自由的空间,从某种角度上讲,知识分子不应该有太多的桎梏,自由的氛围是产生思想和迸发智慧的软环境。尊严是知识分子第一需求,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小心呵护每一位老师的思想和工作热情,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支持性的服务。”
理解和尊重是基础,在此之上,学校建立了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机制,帮助老师们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性服务是我们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陶继新】欣赏您说的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性的服务”。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摆正校长的位置——校长不是管教师的官,而是为教师服务者,并且是支持性服务者。不但为教师教学服务,还为其发展以及幸福指数提升而服务。教师感到幸福的首要条件,就是心里的安全感:身在学校,永远不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得到相应的认可与回报。第二个条件就是您说的“尊重”。教师队伍是一个知识分子群体,知识分子的特点之一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如果认为受到侮辱,就会奋起反抗;即使不反抗,也会感到有一种奇耻大辱窝在心中而化解不开。教师的情绪会在无意之间形成一种负能量,并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到学生。相反,如果校长尊重教师,他们就会生成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结,以及拼命工作而无怨无悔甚至是深感自豪的积极心态。
【赵 勇】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促进教师成长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功能主要是运用鼓励性评价的杠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服务,在评价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如关注教师个人的优势发挥,为其提供适宜的发展平台,认真分析每一位教师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帮助老师提升“长板”,克服“短板”,为教师的发展献计献策。
学术委员会专门研究不同教师的成长规律,进而结合学校需要、教师发展规律和教师个人的优势,确立了各类教师不同的发展方向:
第一类教师,有优秀的课堂授课素质。这一部分教师具有外在形象、普通话、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强的优势,善于调动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而且具有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
这部分教师可以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在各级优质课、展示课等评比中,展示自己的价值,逐步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走上一条充满自信、富有课堂教学成就感的道路。
第二类教师,这部分教师有自发的科研意识,具有研究方面的优势,乐于以科研来指导教学。他们对待日常的课堂教学规律、评价方式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有一些自己的研究。这部分教师可以主持相应的专题、课题研究,特别是在学科教学体系及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成为校本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拓展提高学校科研成效的骨干力量。这些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的教学成效,必然在师生、家长及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他们也会成为影响一方的名师。
第三类教师,属于管理型教师。这一部分教师在班主任工作、学生管理等方面,显现出明显的优势。鼓励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探索研究,帮助他们不断总结提炼出系列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就可以取得有效的成果。
第四类教师,是具有专家型潜质的教师。我们认为,这部分教师需要具有综合性及复合型的能力,需要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学术素养,不仅教学育人效果好,而且善于思考、善于写作、善于演讲,在教师中间拥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生命感召力。我们鼓励前三类教师中间的“领跑者”,努力达成向专家型教师转化的目标。
这样,通过研究教师发展的规律,并针对教师发展需求提供支持性服务,使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使他们各自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使山大附中真正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
【陶继新】教师发展不可能做到“均衡”,理应人尽其才。强求一律,一方面会扼杀能有为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会让那些虽然努力仍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者灰心丧气。教师发展委员会真正为每个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我认为,第一类教师大都比较年轻,富有朝气,有上进心,让他们参加优质课、展示课评比,的确可以激发他们努力进取之心。不过,还要特别关注这些教师的文化积淀。出名可以使教师生成“更上一层楼”的进取心,同时,也会滋生浮躁之气与名利之心。所以,要让他们懂得,要想成为名师,就要疏离浮躁,精心读书,丰富自己的底蕴,才能有发展的后劲。
第二类是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有着相当的发展潜力。我觉得,他们不但要承接上面的课题,更要进行校本研究,特别是一些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的小课题研究。千万不要追风,不要贪大,不要为名而研究。应当踏踏实实,在一个点上实现自己的突破,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样,虽小犹大。长期坚持下去,就会走进科研领域,甚至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第三类是管理型教师,这是一个不小的群体。目前,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凸显出来,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理念的实施,影响着学校风气的形成。班主任工作首先意味着爱与责任,其次还应该懂得如何正确地爱,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第四类是专家型教师,这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他们除了具备各种能力之外,还应当生成属于自己的生命感悟,这恰恰是一般的专家所缺少的。而有无生命感悟是大不一样的。如果只是能力的积累,还是上升不到“道”的层面,只是“专”而已。而生命感悟不是一般人能够形成的,需要生命磨砺,需要悲天悯人的情怀,需要大爱与崇高的责任等。这样的专家型教师,就会成为学校的品牌,就会在很多方面对全体教师起到引领作用。
课题搭台:倡导建立自发的学术研究团队
【赵 勇】我们还倡导建立自发的学术研究团队,鼓励有共同志趣和爱好的老师们自发组成学术研究团队,促使他们在教育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们立足岗位,志趣相投,一方面在研究中找回了工作的幸福感,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进步。
截至目前,全校已经成立了10多个课题组,90%以上的一线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因为课题组是自下而上、由有共同志趣的老师自己“凑”在一起组成的,我们称之为“草根式”课题研究。这些课题研究涵盖了德育活动、阅读教学、学科教学、体育与艺术、社团活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既有课程建设研究,也有教学模式研究,还有心理辅导策略研究等等。课题组自主制定活动方案,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活动方式多种多样,时间、地点不分校内、校外……这种研讨活动成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一道景观。
这些课题组的研究直接服务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他们的研究成果都及时转化为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柱。
【陶继新】自发组成的学术研究团队从表面上看来自“民间”,其实,有一个坚强的后盾支持,那就是您与学校领导班子无时无处的关注与欣赏。教师要想在学术研究方面出成果,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还必须有一片优良的土壤,不然,就会因为缺失水分和肥料而“胎死腹中”。在与你们学校的教师交流的时候,他们对此有着太多的感慨。这充分体现出您前面所说的自由、民主和谐的学校氛围,这正是学术研究出成果的必备条件。
【赵 勇】2006年8月,学校组建起教师博客群组,老师们在网络平台上相互学习,互相切磋,逐步形成了一支网络学术团队。例如王波、姜荣奎,赵克芳三位语文老师,他们既有着共同爱好与兴趣,又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更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很快成为了博客群组中的“三剑客”。王波老师曾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
“在博客写作上,我和赵克芳老师、姜荣奎老师都是语文老师,有着共同爱好与兴趣,有一定的文字功底,都有自己对教育、生活的见解。我们三人各有所长,姜老师以班主任工作的细腻、爱心为出发点,把博客建设成为班级管理、实践自己‘爱的教育’的园地;赵老师以文学的情怀来关注学生,关注校园中的一切,关注教育的方方面面,倡导并践行她的‘诗意语文与诗意生活’。我则在教育叙事、教师发展、宏观教育的思考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我们经常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三年多来,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百篇原创文章发表在博客上,现在这个圈子正在逐步扩大……”
显然,这样的教师发展共同体,成为了支撑教师自主成长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园地。
校内外的各种学术团体,不论其“官方”的或“民间”的背景,只要具有真正的学术力量,我们的老师都会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学术活动,借以汇集力量,为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而实行集团冲击。
实践证明,学术团队已经成为山大附中教师和谐发展的“助推器”和“孵化器”。
【陶继新】看过你们学校的博客,可谓异彩纷呈。一篇一篇读来,像是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美味大餐。可以说,你们有相当一批教师已经将写作视作了生命成长中的一部分。写作,不但是一种生命收藏,也是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甚至提升人格品位的有效途径。
【赵 勇】另外,在这要提一下山东大学的学术氛围,它对我们学校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开设的“大家讲堂”,就充分发挥得了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定期邀请山大的院士、博导、知名教授面向学生当然也面向老师举办系列讲座,开阔师生视野,提升师生品位,启迪人生智慧。
【陶继新】你们学校系山东大学的附属中学,山东大学学术研究的氛围特别浓厚,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了老师们的研究。当然,你们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山东大学的教授学者,你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请来为大家开设讲座与指导工作。可以说,诸多因素的集合,才形成了这样一支虽“草根”却研究成果丰硕的学术研究团队。
本立道生: 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的乐园
【赵 勇】把教师的发展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尤为重要。为此,我们确立了“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的办学理念。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单纯地抓升学教育必然是舍本逐末。因此,我们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作为山东大学的附属中学,大学的领导帮助我们把关定向:
“教育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基础教育。”(王琪珑,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
“在紧张的学习中,不要忘记用心体验生活的美好和科学的奇妙。”(展涛,原山东大学校长)
这些高屋建瓴的指导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方向。
【陶继新】孔子就特别注重对弟子品德的教育,他不仅将德育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有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仅自己依德而行,而且培养了一批品德学识俱佳的学生。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就是说,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在外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诚实可信,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了这些还有剩余力量的话,就去学习文献知识。看来,孔子认为以德修身远远超过了学习文献知识。
在学习《论语》中我们发现,孔子谈“学”的时候,也经常是将学的内容定格于道德教育方面。比如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第一》)意思是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适,做事勤勉,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这里的“好学”,纯然是谈的好好学做人,没有一句是谈到喜欢学习文化知识的内容。
现在一些学校的教育,更多关注的是智育,德育成了陪衬。尽管有的学生可以考出比较高的分数,可是,在做人方面却出了问题。你们将做人放在首位,就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让教育出来的学生成为真正服务于社会的人。
“用心体验生活的美好和科学的奇妙”同样非常重要。这并不是说我们不正视假恶丑,也不是不鞭挞假恶丑;而是更应当看到真善美的东西。特别是学生,如果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就会有一个很好的人生态度。一些长期走不出心理阴影的学生,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看不到真善美,由此厌学、厌世、厌生。科学奇妙无比,可是,由于“应试教育”的逼迫,使得科学固有的奇妙,被日复一日的课外练习所淹没。让科学之奇妙重见天日,让学生真正爱上科学,当是目前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赵 勇】坚持“育人为先”的理念,我们还得到了家长强有力的支持。
有一位家长在为自己孩子拟定的培养目标中写道:
“孩子是自己的,更是社会的,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精心地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正直的人,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因为‘少年强则中国强’的道理,我们都有深刻的体会。‘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过……’千百年来,人们的育子经验均已证明‘环境和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在这样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学习,首先为的是能让孩子立足于一个良好的人生起点。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孩子,使他逐步养成勤劳、真诚、合作等优秀品质,拥有健康、快乐、积极的心态。”
在今年的学生会成员竞选中,全校1600多名学生中就有700多名报名参加竞选,而且都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也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陶继新】家长是孩子教育的重要资源,不过,被一些学校忽视了。为什么你们学校的家长对学校的做人教育如此支持,就是因为你们平时的家长工作做得深入细致,得到了他们的心理认同。其实,家长没有不关心自己孩子成长的,特别是现在一些孩子屡屡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问题,就更加引起了家长对教育孩子的关注。而做人教育更多的不是说教,而是身教。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关键是自己做好人。言行不一的“做人教育”,非但起不到好的效果,还会让孩子也言行不一起来。
【赵 勇】是的,“诚之者,人之道也”。真诚是做人的基石,家庭教育责无旁贷。我们明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首先,我们帮助家长树立三个观念——正确的孩子观、成才观和科学的教子观。
正确的孩子观——充分尊重孩子。不少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容易感情用事、不客观,给孩子的爱也往往是错位了的爱。我们指导家长要看到孩子作为社会人的存在,要充分尊重孩子,树立正确的孩子观。
【陶继新】尊重孩子还要在尊重孩子的人格上体现出来。孩子不但是家长的子女,还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即使对待小孩子,家长也应当在人格上予以尊重。对孩子过度溺爱不好,而对孩子动辄就说“小孩子,你懂什么”甚至打骂,不但对孩子不尊重,甚至失去了一个大人的尊严。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潜移默化的思想与行为,还会在孩子的心里积淀成一种对人不尊重的心理定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就会将这些无意识中沉淀下来的对人不尊重的思想表现出来。
【赵 勇】正确的成才观——“行行出状元”、“人人能成才”。家长都希望让孩子拥有平安、快乐、幸福的人生,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要使家长明白,做普通工作不一定不快乐,“当官”、当教授也不一定就幸福。读大学、上“名牌”,固然是成才的一条路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要成才都必须走这条路。“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人都可以有用,有用都是人才。
【陶继新】“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的成才要求”是明智之举,因为它尊重了不同孩子成长的规律。现在家长在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是,只有考上大学,甚至是名牌大学才是成才。可是,真正考上名牌大学的毕竟只是少数。所以,那些考不上者就被认为不是人才了。其实,只要适合自己的发展且又取得成绩者,都可以视为人才。您说得对,人才还应当与是不是幸福挂钩。如果升上名牌大学,并不感到幸福;有了人人都认为的好工作,却一点儿也不珍惜,更不努力工作,就不会感到幸福。所以,真正的人才,还应当是人生幸福者。不管身处什么岗位,不管职位高低,钱财多少,都会在其“位置”上快乐地工作,并在那里取得理想的成绩,这就是人才。家长如果有了这样的成才观,再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会有了另样的眼光,有了另样的心理。
【赵 勇】科学的教子观——适度、尊重、放手、耐心。我们要求家长要对孩子保持适度的期望值,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不要剥夺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眼睛不要只盯着分数,要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和人格发展;要适当放手,但永不言弃;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家长必须懂得顺应自然,遵从孩子成长的规律,凡事不能操之过急。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方面,切忌急功近利之心。
【陶继新】“适当放手”,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成长起来。孩子毕竟是要离开家长的,毕竟是要自己生活的。具备自己生活的能力,这是每个孩子都要面临的问题。只有“放手”,孩子才能自己成长。而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其实,孩子拥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只不过有的时候被家长的过度关注与呵护悄然扼杀了而已。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在前进的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波折和问题。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像您说的那样“永不言弃”。“永不言弃”内含着一个道理,就是相信终有成功这一天的到来,而且始终会为这一天的到来而努力。这样,通过努力成功之后,孩子就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家长也会更加不言放弃地教育孩子。
家校合作: 创造育人效益的最大值
【赵 勇】如果一件事仅停止在思想阶段,那么就类似于纸上谈兵了。为了使我们的教育理念真为家长理解支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家长的教育,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我们认真办好“家长学校”,精心设计家长课程,把自编《家长手册》作为教材,帮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阶段要求与目标。
入校学生的家长拿到《家长手册》后,高兴地说:
“有了这本书,我就有了抓手,教育孩子也有底了。”
“真为山大附中的老师们而感动,谢谢他们想得如此周到,替我们提前考虑和付出了那么多。把孩子交到这样的老师们手里,放心!”
另外,经常开展“家长沙龙”,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经验交流的平台。
在家长沙龙上,老师们讲得真挚、坦诚,家长们听得专注、认真,动情之处,潸然泪下。有一位父亲听到激动处,又打电话叫来孩子的妈妈一起听。活动结束后,家长们争相留下老师及其他家长之间的联系方式。
【陶继新】自编《家长手册》系教师的份外之事,又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如果不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就绝对不会如此而为。看过你们的《家长手册》,感到很有价值。不但有家庭教育的理论,更有结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深入浅出的分析。这样,家长看起来就可以既学到理论,又可以有的放矢地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些,正是家长求之不得而又十分急需的。所以,才有了家长的惊喜。如果说有书在手可以让家长“有本可依”的话,家长沙龙则是他们与教师沟通的最好载体。教师的“真挚、坦诚”,以及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感动了家长,特别当家长认识到教师是全心全意为孩子发展做努力时,他们自然会“潸然泪下”。
【赵 勇】除了编写《家长手册》以及举办家长沙龙外,我们还组织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庭互助组,对家校合作教育起到很大作用。
家庭互助组,一般是由孩子在同班或同年级的学生家庭完全自愿组成的合作组组织。互助组的成立为家长之间、孩子之间的交流搭建起平台,他们自主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增进孩子和父母的感情,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与合作,鼓励孩子相互学习;家长也可以在活动中更全面地了解、认识孩子,学习借鉴别人的教子经验,互相解疑释惑,交流教子体会。学生家长有着不同的、丰富的、多彩的人生经历,将这些经历跟孩子们分享,不仅孩子们获益匪浅,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收获。
家庭互助组大多利用周末或节假日一起聚会、外出参观、郊游等。孩子们这样说:
“参加这个小组,我们一起郊游、聚餐,比一个人面对老爸老妈强多了。”
“自从参加这个组织,我好像不再是独生子女了,感觉不再孤独。”
家长们说:
“互助组让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家长成了朋友,成了同学。有些从自己孩子那里了解不到的东西,从孩子伙伴那里可以了解,也可以从其他父母那里得知。”
“因为孩子,我们相识,因为孩子同龄,我们常常面对同样的问题,共同研讨、共同协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做到优势互补,我们太需要了。”
【陶继新】家庭互助组是家长自发自愿组成的一个组织,有新意而且效果好。这是你们有效进行家庭教育结出的另一个果实。如果没有你们的《家长手册》和家长沙龙,就不会派生出来这样一个新的组织。
当今,安全问题困扰着学校的很多校外活动的开展,使得本应当走出校门,到社会与自然中感受与体验生活的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而家庭互助组则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互助组人员不是太多,而家长又特别负责,孩子可以处于绝对安全之中。而孩子则可以乘兴而去,尽兴而归。家长可以尽情地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与方法,特别是在现场活动中,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互助活动时间的交流,还会不断地向其他时间延伸,这就形成了一个校外家庭联系网。而孩子则在这个组织中,增进了友谊,培养了合作精神。
结语:做教育,还是应该要有信仰的
【赵 勇】我特别赞成齐涛厅长说过的一句话:“一个教育家必须有信仰,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教育家,就没有名师。真正具有教育信仰的人,不仅有理想、有追求,而且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实现理想的现实路径。”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国家、民族的未来奠基。这样的说法具体到一位教师、一所学校身上,可能让人感觉有点不自量力,但,如果心中没有这样的精神支撑,很难想象一个教师能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走得很远,也很难想象一所学校能培养出优质的人才。我常对老师们说的一句话就是:
“我们可能不能左右现在,但我们可以影响未来。”
【陶继新】是啊,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信仰,就会在培养学生的终端之处出现问题。学生是要走向未来的,如果现在没有一种信仰的支撑,即使未来有了很大的成就,也会因其信仰的缺失而误入歧途。特别是当今社会,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蔓延,就更加需要信仰的精神支持。人们,甚至是教师,现在也很少谈论信仰了。教学是为了崇高的教育事业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吗?我们常说,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而没有信仰,何谈神圣?
【赵 勇】的确如您所说,在充满浮躁和功利气息的当下社会,谈信仰会让一些人侧目以视,速效速成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信仰”能带来多少实际的效益呢?在现实面前,信仰经常显得无力而望不到边际,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意想不到或者很棘手的问题,路也不是一马平川,好在我们没有迷失方向,凭借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越过了一些磕绊,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陶继新】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吧!它像灯塔,给黑夜里海上航行的水手照亮了前方的路。不管现实如何,教育始终应该坚守一种纯净和崇高,应该永远是俗世中最美好的“象牙塔”。
 
赵勇校长简介
赵勇,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首届“齐鲁名校长工程人选”。曾获山东省创新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青春立功”二等功,山东省优秀地理教师。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博客伴我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发表《教育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以人的发展为本,在实践中凝练学校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凝练核心价值观》《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等多篇文章。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4日,第4版。)
 
 
打造“一中人”精神的品牌
——山东省胶南市第一中学的高目标追求
陶继新 管仁福
 
 
编者按由于课改成绩突出,山东省胶南市第一中学被评为青岛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教师在课改中成长,近几年涌现出省级优秀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青岛市特级教师、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级教学能手,青岛市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6人;举行青岛市公开课、示范课40节。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近三年该校有3名山东省优秀学生、1名省十佳中学生、2名青岛市十佳中学生;有3名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均获得50万港币的全额奖学金,其中2007届的程艳迪代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全球华人大专辩论赛获得第一名;2008届毕业生赵登辉、2009届毕业生李姝涵在全市举办了个人专场演唱会答谢学校的培养;2008届学生卢柯宏参加青岛市双语大赛,荣获青岛市高中组个人比赛第一名;2009届学生唐松民的《奥运畅想》参加由《青岛早报》举办的“金锚杯”我的2008寒假征文大赛,荣获高中组唯一的特等奖;2009届学生杨硕被推荐参加了青岛奥帆夏令营……
这些成果的取得,当是必然的。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还会收获更多的成果。优质的素质,往往可以延续很长时间,甚至可以伴随一生。所以,实施素质教育,更是关注学生一生生命成长的教育大计。
鼓舞师生奋进的“一中人”精神
【管仁福】学校管理的实质在于寻求全方位的合作,在于让整个团队都服从于共同的愿景,逐步将学校打造成一个有着高尚理想和高远目标的价值共同体。为此,我们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精心构建和谐校园;内涵发展,着力打造一中品牌”这一中心,始终抓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这条主线,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树立了新的发展理念、创建了新的管理模式,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来凝聚和引领教职工,激发教职工的内在活力,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陶继新】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异常重要,而且你们的价值追求总属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这样,就有了正确的导向,有了共同的追求目标,大家就可以朝着这个目标持续不断地奋进。不过,价值观的确定只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将其内化到师生的心里,才是关键所在。在采访您的时候,我感到您在内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仅从你们师生精神焕发的生命状态,就显见出了这种价值观内化的成果了。
【管仁福】实现学校和谐是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我们坚持文化立校,提出“一中人”这一温馨称谓,组织了“一中人”文化内涵大讨论,不断挖掘和丰富“一中人”的内涵,提炼升华出“志存高远,海纳百川”、“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用心做事,脚踏实地”的“一中人”精神。用“一中人”精神团结和凝聚各种力量,引导教职工把自己真正融入一中这个大集体,做一名合格的“一中人”,齐心协力共同营建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一中人”精神逐渐成为学校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陶继新】“一中人”精神之所以给人亲切的感觉,因为它是一中师生共同思考的结晶,是与一中人的思想内核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它成了一种内化与外化俱在的精神象征,几乎无时不在地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志存高远”之所以指向美好的未来,关键是有一个一中人的“志”在,它可以无坚不摧,可以破解各种各样的困难,从而去追索心中那个高远的目标。“海纳百川”呈示了一中人胸怀的博大宽广,也显见了一中人视野的宽阔,甚至可以直指古今中外,大凡可以“拿来”者,都可以“拿来”;但“拿来”虽然能以“他山之石”“攻玉”,却更是为自己的创造积蓄精神资本。“追求卓越”反映的是一中人具有超越意义的追求,与“敢为人先”紧密相连,有点冒险精神,而又不是盲动,用胆识与气魄,去追求卓越的成就。“用心做事”之中的“心”,让我看到的还有一中人的良知,有了它,就不是外在的逼迫,而是一种内在的需求。“脚踏实地”在行上,也有实在真诚意。它不是追求外在的浮夸、虚幻的荣誉,而是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认真努力,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做下去。所以,这样的“一中人”精神,就成了鼓舞师生向上的一种动力源。
【管仁福】我们把“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作为目标和追求,把“教育即是服务”的观念深深地根植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把师生需求作为工作的第一需要,强化“把第一时间交给师生”意识。我们要求学校干部理解教职工,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看主流、少看枝节,鼓励竞争,强调竞合,减轻教职工的心理负担,时刻把教师冷暖挂在心上,用真情换取教职工的真心,用真情唤起教职工的责任感。
大力实施“四民工程”,做到“知民情,合民意,聚民心,用民智”,要求学校干部每学期重点联系1个备课组、10名教职工和10名学习经济困难生,倾听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校长信箱、校园网AM交流平台、校长接待日的作用,拓宽干群、师生交流沟通渠道。
实施“温暖工程”,倡导教职工要“有滋有味地生活,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情有意地交往”,注重教师的幸福感受,积极创造温馨、温暖、温情的工作环境。帮助教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合理调度教师班车,帮助解决教工子女就学和部分教职工两地分居问题。每年免费给全体教职工健康查体,为教师办理大珠山景区免费登山年卡,投资30万元建设教工俱乐部,保证教职工活动场所和时间。每年组织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这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理念赢得了教职工的认可。
【陶继新】实施“四民工程”是一个既聚民心又得民心的工程。“知民情”是基础,不然,民心工程就可能步入歧途。而要想真正知民心,学校领导就要深入师生之中,知其学习与生活情况,特别是要知其心灵需求。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做出“合民意”的事来。不过,有的时候,心之所想,与事之所行,还往往有一定的距离。而领导要想真正“合民意”,就要使师生与自己的所想对接。你们的“温暖工程”,就是与师生对接的一个生动写照。他们所要求的,领导几乎全部做到了。如此而为之后,“聚民心”就成了水到渠成的必然。而民心聚之后,每一个人就都会竭其全力地工作和学习。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具有巨大的潜力,而这种潜力一旦发挥出来,学校的快速发展就成必然之势。
“明德至善,博学大成”的校训
【管仁福】成才先做人。针对当代中学生责任感的普遍缺失,围绕“明德至善,博学大成”校训的内涵,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我们探索实施了学生“精彩人生”德育系列工程。以“明德、博学、志远”为明确目标和阶段标志,以学生的道德面貌、精神力量、知识技能为重点,提出了各阶段、各年级不同的德育内容,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高一侧重抓好习惯养成和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高二侧重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公民教育,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三侧重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指导学生搞好人生规划,培养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陶继新】欣赏你们“明德至善,博学大成”的校训,大气、厚重,又蕴含着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如果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话,高中生的生命起程,也应当是“明明德”,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在未来甚至当下出现问题。有了“明明德”,才能抵达人格“至善”的境界。如果再能博学之,就可以成就一番有益于人类的大事情,就会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精彩人生”。
【管仁福】要想抵达“明德至善”的境界,就要富有爱心与责任心。我们把加强师德建设作为教师发展的永恒主题,把爱与责任作为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开展以“真情塑造未来”为主题的家访活动,每年寒暑假组织干部和全体班主任深入五类特殊学生的家庭,送上书籍、送去温暖。在学生中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征文活动,虚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连续5年评选“十佳师德标兵”、“十佳岗位奉献标兵”,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坚持期末开展“家长评教、社会评校”和“魅力教师”评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管理的目标,才能使学校发展充满生机活力。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引领教师健康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增强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树立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和安心从教的职业道德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陶继新】爱与责任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爱发乎心底,行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学生从教师之爱中,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从而对教师产生爱戴甚至是依恋的感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生成内在的学习动力。责任是与爱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使命是将学生教育成人成才,所以,很多优秀教师虽累虽忙依然因责任的存在而乐此不疲地工作着。支持教师如此工作的不但需要其内在的品格,还需要一定机制的检测与激励。你们所开展的评选“十佳师德标兵”、“十佳岗位奉献标兵”活动,以及“家长评教、社会评校”和“魅力教师”评选活动,无疑对教师更加富有爱心与责任感是一个促进。一些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正是在这些评选中脱颖而出的。他们更加看重的不是这些荣誉,而是师生及其家长甚至是社会的高度认可。当一个教师拥有了一定的美誉度与信赖度之后,他会更加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更加投入地工作。而他们的努力与收获,又会影响到更多的教师。这样,就会在学校里形成一种群体教师自主要求发展的氛围,从而使爱与责任更加有效地在学生那里产生效用。
【管仁福】要想“博学大成”,就离不开经典的学习。从2006年秋季开始,开展了“研读经典,营造和谐书香校园”活动。学校为教职工配发了教育经典图书,每人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实行干部每周行政办公会交流管理随笔、教育叙事制度,建立教师“日读、周写、月总结”、“组内交流、级部汇报、校内展示”学习机制。邀请专家作报告,举行演讲、征文比赛,评选年度十大读书人物,刊发校报校刊,为老师们提供介绍经验、交流思想的平台。使教师走进书报的殿堂,感受阅读的快乐,激发教育的灵感,撰写心灵的感触,使阅读、写作成为教师日常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陶继新】我一直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特别是通过对经典文化的阅读与背诵,可以使教师的智慧不断生成,思想不断提升。这样,他们越来越拥有了教书育人的精神资本。而当一个人经常与经典为伴之后,还会拂去心里的许多浮躁之气,生成心灵安顿之感。这样,他们在教学的时候,就会将这种心态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让他们也逐渐地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而心态不但会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还会对其学习的效率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管仁福】“博学大成”应当是群体教师的发展,为此,我们建立教师梯度发展机制,为不同层面的教师群体搭建发展培养平台。针对青年教师群体开展“教坛新秀”的评选与培养活动,实行青年教师拜师结对制,为每一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明确导师的责任和目标,严格把好过程关和结果考核关,通过结对指导,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针对中级教师群体,开展“骨干教师”的评选与培养活动。针对高级教师群体,开展“首席教师”和“首席班主任”的评选与培养活动。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过程考核,突出培养实效,从而引领不同层面的教师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与成长意识。
我们还建立了“教师成长档案袋”,里面装载着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获得的荣誉称号、获奖发表的论文、举行的公开课和每月的教育教学反思记录等丰富材料。其中“月反思记录”要求教师对每月的工作情况作出深刻的反思,概括一月来的主要工作,记述取得的成绩,总结成功的经验,感受成功的愉悦;记述工作中的不足或失败,总结失败的教训,感受失败的苦涩,进而制定改进的措施,促使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成熟。
【陶继新】“教坛新秀”的评选与培养,无异于给青年教师精神输氧。由于一对一“导师”的跟踪培养,每个青年教师都可以享受高级“研究生”的待遇。不过,在培养的过程中,不但要在教学上进行指导,还要在修身做人上言传身教。一个真正抵达特别优秀境界的教师,没有一个不是人格高尚者。人格高下不但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高度,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学术高度。而青年教师只有从这两个高度中学到真“经”,才能不但当下快速发展,更能持续长久地发展。着意“骨干教师”“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的评选与培养,让中、高级教师群体不再满足于既有的职称职位,而是去追索更高的目标。人往往是有惰性的,特别是有了中学高级职称之后,就更容易产生不再奋进的惰性思维。其实,这个时候,恰恰是他们“更上一层楼”的时段。学校助其一臂之力,给予一定的精神引领,他们就可能走向更高的层面,特别是拥有一种向上的精神状态与生命态度。这样,他们就会成为全校教师的典范,从而引领大家去不断地努力进取,甚至形成一种群体向上发展的场效。
为学生提供优质发展的环境
【管仁福】近年来,我校的主体性教育和开放式办学像绵绵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发展着学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在学生管理方面,我们提出“三自主”“三参与”培养模式,实行学生全员值周,常规管理工作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管理;学校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升旗仪式、社会实践活动等由学生自主承办;足球、篮球俱乐部,校刊编辑部,学生社团让学生自主组建。放手让学生参与学校决策,参与评议学校工作、评议课堂教学,参与监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青春礼赞”诗会、读书报告会、课本剧表演、“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会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征帆》杂志,星河文学社,天文物理协会,足球、篮球俱乐部成为学生挥洒青春的阵地,体育节、文化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舞林大会”成了同学们亮出精彩的自由天空……
【陶继新】你们为什么让学生自主参与这么多的活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你们充分相信学生。你们并没有简单地将学生当成教育的对象,而是将其作为可以自我教育,甚至生成教育的鲜活生命。学生有着超越想象的创造力,给他们一点阳光,他们就能灿烂起来。同时,由于自主是主动的、自愿的,学生就有了异乎寻常的积极性,其潜能也就在这种积极心态与行为中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看你们学生的这些活动,人们往往惊诧于他们超常的能力。为什么有的学校的学生就没有这样的能力呢?是他们笨吗?不是。是人们无意中扼杀了这些潜能而已。而你们是激发了这种能力,培植了这种潜能,为学生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优质环境。所以,就有了这么精彩纷呈的表现。
【管仁福】在课堂学习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同时为各班配备了问题疑问卡袋,每天由科代表收集和反馈学生的疑难问题。在全省规范办学行为后,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多的情况,我们大力推广“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课堂学案、自习学案和周末学案“三案”并举,要求各年级各学科统一规范学案编制和使用,全部实行电子稿,根据实施情况不断充实完善,为学生全程高效学习提供保证。“学案导学”的实施,使我校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2008年10月,青岛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全面推广了我校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今年2月,在2009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暨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我校董军老师代表全省教师作了题为《又是一年春满园》典型发言,全面介绍了我校贯彻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规范办学行为,落实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措施,得到了黄胜副省长和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
【陶继新】实施“三先”既基于对学生的信任,也基于对他们主动解决疑难问题能力的培养。问题意识之于学生异常重要,如果只是从教师或教材那里收取现成的答案,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孔子说:“君子不器。”学生是有自我探索问题能力的生命体,而自我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植,恰恰是让他们“不器”的有效途径。
“三案”并举体现的不只是教学改革精神,还反映了你们面对当前教育新形势顺时而变的教育态度。素质教育的实施,无疑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可是,素质教育还不能简单地用“将时间还给孩子”来概括其丰富的内涵,更不能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尽情玩耍特别是沉迷网吧与打架斗殴,而是让学生既玩得好,又学会利用课余时间增长自己的智慧。
【管仁福】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普遍关心的话题。
我们成立了赵凯博士工作室,邀请南京师大赵凯教授为我校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培训指导,打造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家长有效协作的平台,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知心大姐工作坊,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和心理问题诊疗。本学期始,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课程,间周开设一节选修课。
我们通过主动介入,持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团体辅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智力优势和能力倾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免疫能力。开展了“中学生学习能力训练对比实验”,将学习性心理辅导与教学的实效性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训练,打造具有持续学习力、心智成熟与全面发展的学生。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中国教育报》、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网报道了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7年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举办的全国心理健康杯评比中被评为先进学校。2008年4月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会上全面介绍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陶继新】在参观你们赵凯博士工作室与听你们心理教师介绍经验时,感到很有收益。当下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难点与重点,你们则有效地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你们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待问题出来之后再进行心理辅导或治疗。这样,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更为重要的是,刚刚露出萌芽的心理问题,解决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一个经常处于优质心理状态下的学生,其学习效率自然会比一般学生高。而罗素认为,人应当遵守精神纪律。即不应当有的忧愁、恐惧、气愤、嫉妒等,就应当“拒之门外”。可是,休说学生,就是教师,也往往难以做到。那么,心理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长期甚至一生守持精神纪律,让那些完全不应当属于自己的不良情绪离我而去。长期优质的心理,不但会提升当下的学习甚至生命质量,还可以延续下去,甚至可以一生幸福。从这意义上说,你们学校的心理教育,当是为学生当下以及未来的幸福,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情。
“差不多就等于差很多”的管理理念
【管仁福】管理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在管理上我们提出了“差不多就等于差很多”的理念,因为“差不多”积多了就是“差很多很多”,因此一定要努力做到使每一个管理策划都精心,每一个管理环节都精细,每一个管理结果都精致。坚持一手抓教师的教学常规,一手抓学生的学习常规。
【陶继新】“差不多就等于差很多”的理念说得好!满足于“差不多”的潜台词是不负责任,至少是不求更好。而没了对更好更高的追求,在学校领导管理层首先就从思想上懈怠下来,更遑论一般教师和学生了。您所追求的“精心”“精细”“精致”,不但不能差不多,还要好上更好,永不满足。这是对自己负责,对师生负责,也是对学校发展负责的态度。
【管仁福】我们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项教学管理常规和制度,对教师的备课、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的设置与批改、辅导、训练、讲评等教学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制定具体的量化评估标准,通过“有效管理”、“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这些细节,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落实,搞好当堂质量反馈、作业质量反馈、质量检测反馈等,让教师及时发现日常教学的得与失,自行调整、完善各自的日常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陶继新】在教学上,您提出了四个“有效”。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的时候并不与学生学习时间成正比,而是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关,特别是与师生的“高效情感”有关。良好的情绪,会给课堂教学带来盎然生机,会使教师特别是学生生成积极甚至是超级效率。灵感不惠顾于心灵“死机”者,而是青睐于心情愉悦者。这并不是说排除科学的教学与学习方法,而是强调情感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管仁福】我们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学生的学习常规,对学生的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小结等环节提出科学具体的要求,加强学生日常规、周常规和月常规的指导,向学生日常学习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要质量。严格落实省素质教育规定,把时间还给学生。周末实行“4+X+1”选择模式,学生可以选择回家自习或者在校学习、活动,在学校可以有四种选择:在教室上自习、到操场活动、去阅览室阅览、在微机室上网,以两节课为单位活动,教室、操场、阅览室、微机室安排教师值班,每班由专人负责统计学生出勤。“X”指不定期的面向学生的专家讲坛、首席教师讲座等活动。
【陶继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学生学习常规,而且一一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学习的时间与质量。“4+X+1”选择模式则是一种“非常规”,学生自己拥有了自由度与选择权。有自由与选择,学生就会心向往之;心向往之,就会心灵愉快且有收获。
【管仁福】在后勤管理上,我们立足于为学生创造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全方位加强精细化管理。2005年开始,竞争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后勤专业化服务,采取托管、连锁、联办等形式,引入青岛弘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青岛举鑫帮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胶南市糖酒副食品总公司、胶南市慧泰购物超市、青岛三德物业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师生餐厅、超市及学生公寓,为师生提供专业化后勤管理和服务。与隐珠街道办事处派出所、胶南市公安局保安公司联合成立警务社区服务站。与胶南市开发区医院联合成立了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站,把学生的医疗就诊纳入到医院的统一管理和服务范围,还开设了洗衣房、理发店、眼镜店等。在各项工作中我们都提出了环节精细的要求,比如在餐饮方面实行“样品预留制度”,把每样饭菜取样保留48小时;“饭前品尝制度”和“困难学生免费就餐制度”。在胶南市教体局组织的对各个学校的社会满意度测评中,我校连续多年名列全市第一位。
【陶继新】不管是餐厅,还是商店,要想在你们学校“安家落户”,都要经过竞争这个门槛。竞争的“赢家”,也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共生共存。这样,谁要想竞争取胜,就必须经过几千名学生的认可。于是,为学生服务,就成了任何一家进驻胶南一中的唯一选择。当然,受益的也就是学生了。为什么会出现“样品预留制度”“饭前品尝制度”和“困难学生免费就餐制度”?说到底,还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满意。况且,真正参加竞争者,都系正规企业,都有一定的知名度,都在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美誉度。所以,要想让餐厅等企业自始至终服务于学生,还必须有相应的机制作保障。而机制的背后,是学校领导的无私与公正。不然,这些机制就不会在胶南一中产生。
 
管仁福校长简介
管仁福,男,汉族,山东省胶南市人。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起历任胶南一中教师、教导副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1998年任市教委副主任,2000年担任市职业中专校长,2005年任胶南一中校长。先后荣获胶南市十大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优秀校长、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科研工作优秀校长、首届“齐鲁名校长工程人选”等多项荣誉称号。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13日,第4版。)
 
 
 
全面提升师生的素养
——发展求索的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
陶继新 李孝河
 
编者按近年来,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做名师,育名生,创名校”为发展目标,创新理念,注重内涵,加强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努力争创品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网站系统示范单位”、“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山东省英语特色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山东省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示范学校”、“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为此,2009年6月28日,陶继新先生专门前往学校采访,并于30日通过QQ,就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与李孝河校长进行了一场对话。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
【李孝河】我们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又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办学,就要做到尊重人、凝聚人、依靠人、发展人,让学校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
【陶继新】“以人为本”不只是一个理念,关键要是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在你们学校采访期间,我已充分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文情怀。身处其中的师生,有一种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李孝河】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着师生的发展与成长去做文章,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是以教师为本,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环境;二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比如为了师生的身体健康,我们积极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全面落实“阳光体育工程”,积极开展“快乐大课间”活动;再如我们认真搞好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陶继新】外在身体与内在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的和谐,才能培植真正健康的体魄,才能为未来积蓄雄厚的发展资本。为“本”有奠基的况味,没有本,未来发展就没有根基。以师生为本,就要特别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与心理优化。你们采取的这些措施,就是为师生固本,为他们的未来奠基。当然,与之相悖的加班加点等会影响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应试”行为就要中止,而那些促进师生健康的学习与活动就要增加。这样,师生的发展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活水,才能拥有一生的幸福。
【李孝河】在学校管理上,我们坚持追求发展,崇尚尊重,达成和谐,把学校管理逐渐从“治”的角度转移到“爱”的轨迹上来。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要求干部和教师修炼博大的爱心,自觉地做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引路人,用师爱滋润心灵,成就理想,诠释教育。
【陶继新】管理离开了爱,即使管理得“井井有条”,也只是一种表面“繁荣”;相反,如果关注师生心里的“井井有条”,那就是心灵与行为和谐之后自然外化出来的一道风景。这就升华了管理的品格,提升了师生的生命质量。而要想进入这个“领地”,就要像您所说的“修炼博大的爱心”。博大的爱心不是呼之即来的,而是要经历一个“修炼”的过程,即“为仁由己”的修心过程。这样形成的爱心,才少了功利,多了真诚,少了眼前利益,多了长远规划,过滤掉了狭隘,拓展到了博大。
【李孝河】我认为,管理要靠科学的制度,但更重要的是净化师生的心灵,“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让他们有一种心灵的归属感。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当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注,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了形成和谐的校本管理文化氛围,我们着力于学校精神的继承与深化,积极创建“人文一中、诚信一中、和谐一中”。在管理中充分发扬民主,给予师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与师生以心交心,以情感人,让欢乐、生机、活力和爱充满校园。
我们真心关心教师,给教师办一些实事,努力使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如学校教师过生日,我们都送去生日蛋糕和祝福。教师有子女上学、家属找工作等困难,我们都尽力帮助解决,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陶继新】学校是教师的第二个“家”,是他们心灵的栖息地。如果在学校里感到快乐幸福,整个人生就会变得灿烂多彩。您说让老师“有一种心灵的归属感”,就是为他们一生幸福着想啊。
不要小看这个一年一度所送的生日蛋糕,它的价钱虽然不高,可是,却承载着来自校长的真诚祝福。教师子女上学、家属找工作等困难是其心里一个难解的结,他们大多无能为力。你们主动且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难题,老师会感动终生,且会将这份感动化作高度的责任感与极大的工作热情。人人如此,群体的和谐就会形成。
【李孝河】结合新课程改革,我们努力构建和谐课堂,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实现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以及潜能开发的过程,在井然有序、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充满活力、优质高效。和谐校园由理念到形成制度,由制度到走向践行,让和谐之花在城阳一中绽放。
【陶继新】人们在追求高效课堂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形成高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和谐。高效不一定和谐,而和谐则一定高效。师生为了高效而牺牲了其固有的快乐幸福,失则远远超过了得。而和谐课堂则因师生之间心灵相通而形成一种愉悦的心理场,即所谓的高效情感,学习的高效率也就有了不求自得的结果。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李孝河】教师是办学的第一要素。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既是把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前提,也是其关键所在。我们首先做的是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要求教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坚定不移地落实好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精神,把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贯穿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四种观念”: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观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的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同时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即面向全体和关注个体的关系;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陶继新】由关注老师之教转向关注学生之学,这是教学上的一次革命。其中的“尊重人”特别重要。学生本来就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可是,由于课堂上教师之讲剥夺了学生自我探索的权利,使得课堂学习变得被动而低效。更重要的是,教师并没有感到不尊重学生,学生也认为本应如此。这就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于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成了悬在口头的一个招牌,教师则成了毋庸置疑的“中心”。你们的“四个观念”,不但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还和谐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
【李孝河】为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加强师德建设,如开展“师德教育月”活动,邀请全国师德标兵张桂梅到校举行师德报告会等,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还利用“中国教育学会实验学校”的优势,邀请了像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等30余名高层次专家、教授、名师到校作报告、上示范课、同上一节课、诊断教学,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陶继新】全国师德标兵到校报告,给教师心灵的震撼;而高层专家、教授和名师到校作报告与上课,则可以提升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我一直认为,要想提升思想与文化品位,关键是要“取法乎上”。为什么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因为这样的“君”在做人与为学两个方面均属上乘,是老师们一生追求的目标甚至是崇拜的偶像。一个不断听“君”报告与讲课的教师队伍,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向“君”靠近。久而久之,就有了“君”的风度与水平,就成了当地甚至更大范围的名师。“名师出高徒”,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学习能力,也自然就有了比较快的提高。这样的“以人为本”,显然已经进入到了高层境界。
【李孝河】我们提倡教师要具有“静的状态”和“高的境界”:要静下心来,不为外界的浮躁而动,静心学习、静心研究,静心发展;工作要高标准、高追求,善于用心思考,善于查找不足、不断改进,“把每节课都上成精品,把每件小事都做成精品”,达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高境界。我们努力做到:一是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一个不爱学习的教师,肯定不是一个好教师。我们努力为教师营造学习氛围,让浓浓书香滋润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二是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状态。我们提出“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口号,人人开展课题研究,定期进行教学研究成果展示,保证个个课题能落实,次次研究有收获。三是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方式。引导教师养成时时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积累,在反思中发现,在反思中成长。
【陶继新】教师具有“静的状态”非常重要。当社会浮躁之风频频袭来的时候,一些老师的心灵也跟着喧嚣起来了。于是,不再全神贯注于教育教学工作,甚至将这种浮躁之气有意无意地传染给学生,进而形成一种躁动不安的消极“场”,学生的学习精神与心理状态因此而受到污染。所以,要想方设法,让老师的心定在学生身上,定在自身发展身上,这样,学校发展才能拥有流动不息的生命活水。
只有静心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您所说的高的“境界”。境界决定的不只是成败,还有学生发展的走向。我们将目标锁定月亮,尽管不一定得到月亮,却可以瞭望满天的星斗与如水的月光;况且,说不定哪一天我们还可以承载宇宙飞船抵达月球呢!看来,高的境界给了人奋斗的信心,让人看到美好的希望,且可以为之而去努力。
学习一旦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就会生成一种终生向上的精神动力,以其持续不断的文化升值,向自己的学生输送精神的食粮。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在长期的读书中,不断地丰盈自己的思想,且可以将这种思想外化成行动,影响自己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因这种学习型的老师也爱上学习。
【李孝河】我们组织教师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名校考察学习,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交流研讨活动,选派优秀教师、青年教师到省内外名校挂职锻炼。与名校建立联姻关系,开展交流活动等。近两年,学校每年外出学习和教研交流的教师都在200余人次以上,一线教师几乎都曾外出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这些活动使教师开阔了视野,积累了教学经验。
【陶继新】让更多的教师走出去,不只是学习先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还开阔了眼界。“走万里路”与“读万卷书”同样重要。开阔的视野对教师的教学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往往在不经意间发挥其意想不到的作用。即使教师在学习空闲时间,游览一下异地名胜古迹,都会在不自觉中积淀成思想与文化,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一笔资本。
【李孝河】我们实施“名师工程”、打造名师团队,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优秀教师管理,鼓励教师走“学习、实践、科研”的名师之路。建立“名师工作室”,让名师发挥在教师专业发展和青年教师培养中的示范引领效能。目前,学校有教职工31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73人,中学一级教师82人。有荣获全国、省、市、区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特级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等称号的教师170余人次。
【陶继新】你们鼓励教师走“学习、实践、科研”的名师之路,且已经有一批教师脱颖而出,这对打造学校品牌无疑是一个战略决策。不过,名师的培养一定要注重积淀,千万不要急功近利。真正意义上的名师,没有一个是速成的。名师重的不应当是名,而应当是实。人格高尚,学识渊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之后,才能进入名师的殿堂。
【李孝河】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前几年,我校招聘了大批大学本科毕业生,怎样激发这些青年教师的活力,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就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制订了《关于实施‘金字塔’教师培训战略暂行规定》,对青年教师按照见习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制定培养计划,建立青年教师聘任制和考核体系,通过“导师制”进行导帮带,让青年教师像“金字塔”一样逐步提高,达到教育教学的“塔顶”。
【陶继新】在与你们学校的包括80后的青年教师座谈的时候,我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他们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年轻是他们的一笔年龄财富,也是他们的一个生命经历缺失。学校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培养,这种活力就会形成生命发展的动力。“导师制”无疑是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一个好方法。富有经验的老师教给青年教师的不只是教学经验,还有为人之道;而他们也没有一味地付出,他们也从青年教师那里获取了青春的活力,以及新的思维与新的思想。这样就构成了双赢的态势。这里面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老教师特别是名师,一定不要滋生优越感,青年教师一定不要太过气盛。不然,导师制中的双方就形不成一个“共同体”,甚至会造致一种心理的裂痕。
创建民主、和谐的高效课堂
【李孝河】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改变以教材为本位来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真正做到把时间、健康和能力还给学生,就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建充满生命力的民主、和谐、高效课堂。
【陶继新】要想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就要关注三个“生命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文本。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学生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正所谓“君子不器”也。可是,人们往往忽略了文本的生命意识。如果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只是将其视作文字或数字的积累的话,文本就会处于沉睡甚至死亡状态。其实,文本是有生命的,因为它是有生命的人写出来的,其间熔铸了写作者的生命感悟或理性思辨。所以,师生在面对文本的时候,要用生命与之“对话”,激活其沉睡了的生命。而这种生命一旦被激活,就会使课堂教学成为生命对接与碰撞的生命场。
【李孝河】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明确要求做到“一个突出”、“两个目标”、“三个优化”和“四个转变”。也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轻负、高效,优化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方法、优化集体备课,转变课堂教学理念、转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在师生、生生互相激发、合作质疑并达成体验的课堂呈现过程中,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陶继新】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不但要共同学习,还要共同成长与共同快乐。共同成长不是缓慢行进,而是快速发展。共同快乐不是哪几个人的愉快,而是师生之间形成心理的和谐,彼此传递着快乐、感受着快乐。这种状态下的学习,不但高效,而且高度愉悦。所以,“共同体”还形成了一个优质生命场,大家都会在这个“场”里享受到学习的幸福。
【李孝河】我们鼓励教师用“创新”的眼光看待课堂教学,不拘泥于传统,探索教学新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苟日新,日日新”。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自主解决问题,激发了课堂活力。
【陶继新】合作学习具有动态与积极的特点,每个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否定别人的意见时,心灵都是处于开放状态的,畅所欲言,无所顾忌。这种状态下的学习,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使学习进入物我两忘的“乐之”审美状态之中。这样,学生不但可以较快地破解知识的难点重点疑点,还在“群情激昂”之中培植了合作精神。
【李孝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在新理念指导下进行革新和重建。为了落实“先学后教”的学为主、导为辅的教学思想,我们采用“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在教学中,我们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导为主导,让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知道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意图,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这种模式流程明确,操作性强,通过教师有效地“导”,促进学生有效地“自主”学,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实现了课堂的拓展,让课前预习、课堂和课后相互连接和沟通,形成了持续性、连贯性的学习链条。但这种教学模式对“学案”的质量要求高,需要教师个体与集体智慧多次进行有机融合,有的环节的落实扩展到了课堂外,所以开始的实施非常关键。我们之前曾多次组织教师进行交流论证,也多次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指导培训。“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陶继新】“学案导学”是近几年教学上的一个新生事物,有着很大的生命活力。不过,这里面也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学案”的形成应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而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而是要像孔子那样“循循然则善于诱人”。二是学生在“学案”形成过程中,要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挑战精神。“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嘛。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人格上平等的和谐“团队”,才能产生超越意义上的高效。三是切忌面面俱到,而是突破群体需要解决的难点重点疑点;只要学生课下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一般不要纳入“学案”的范畴之中。
【李孝河】我们还成立了“学科研究中心”。其核心工作是学科教学研究,重点解决国家课程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集体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高一、高二、高三学科教学的衔接,同时及时解决各级部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及学科本质问题,为各年级打造高效课堂搭建了平台。
【陶继新】成立“学科研究中心”,既可以集中相同学科教师的智慧,又能够使每一个老师都从这些智慧中“分一杯羹”。同时,这个研究中心具有学科研究的学术氛围,又具人心凝聚力。大家群策群力,一些有发展潜质的老师就可以在这片沃土中快速成长。
【李孝河】我们积极推行“先行课”,在每学科超前一周集备的基础上,由负责教师通过精备上“先行课”,全学科教师参与听课,然后集体研讨评课,进行修改,最终形成高质量的“学案”。让每堂课都融入集体智慧的“先行”因素,形成学科合力。
【陶继新】上“先行课”者只有“精备”,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在大家质疑问难时应付自如。这就不能一般化地备课,而是要深入地研究。其他老师呢?也绝不能听之任之,因为他们也要在集体研讨中发表自己的“高见”,所以,也要备课。这样,形成的“学案”才真正具有了智慧系数。
【李孝河】我们认真实施“导师制”,通过师生双向选择和班主任协调,让每位教师确定4-5名学生为指导对象,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帮助指导,有效地促进了优生的培养及待进生的转化和提高工作。
【陶继新】实施“导师制”的过程,也是充分体现民主自由的过程,导师与学生都是各取所需,这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师生之间彼此信赖的关系。你们的“导师”不同于大学的导师,而是缩小了的“微型”“班主任”。这样,学生不管在任何方面遇到问题,都可以直接迅速地与自己的“导师”取得联系并得到帮助,“导师”也会将解决这些“研究生”的问题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李孝河】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坚持向过程管理要质量。学校修订完善了《城阳一中教学常规》、《城阳一中学生学习常规》、《城阳一中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等制度,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提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陶继新】没有规矩,成不了方圆。常规管理对于青年教师尤为重要。但你们的常规不是因循守旧,而是适应素质教育之下的“新”规。不然,常规就会成为学校发展的桎梏。特别欣赏《城阳一中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让学生从重负之下走出来,才能有心灵的舒展,才能实现学习上的高效。
【李孝河】学校不断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走科研兴校之路。提出“人人有课题,问题即课题”的思路。认真组织示范课、汇报课、观摩课,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公开课”和“优质课”比赛,参加区级以上教研活动。通过校园网,建立教学研究平台,并创建了具有学校教学特色的“学科教学资源库”。近两年,作为青岛市“课题协作体学校”,承担着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网络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及校本研究》、“十一五”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创新教学研究与实验》子课题《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关系》等6项国家级课题,省、市、区12项课题研究任务。完成了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1项。课题研究中坚持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相结合,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与新课程理念落实相结合。
【陶继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科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会越来越丰富,这就形成了属于你们城阳一中的一笔优质资源。每个老师既可以从中“拿来”适合于自己教学的资源,也可以将自己成功的经验输入资源库中。我觉得,资源还应当是动态的,不但是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也要不断提升。对于既有资源,不是马放南山,而是要经常性地进行审视与研究,使资源不断优化与创新。这样,资源库就会成为大家共享的智慧库,成为大家学习且收藏的精神宝库。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李孝河】古人对人才的培养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论述,而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形成了“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具体就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人格塑造、智能开发、智慧启迪和学业素养的提升,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定基础。
【陶继新】这些年来,中小学,尤其是高中,重视应试而忽视学生健康的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而你们“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的理念,不但是对“应试教育”的挑战,更是从最本质意义上关注学生的成长。毛主席谈到“三好学生”时,第一就是谈的身体好。没有了身体健康,即使成绩优异、道德高尚,也因终成“废品”而抱恨终身,更遑论成为社会栋梁之才了。
【李孝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教育,培养人格完善、具有良好素质的个体。我非常推崇爱因斯坦的观点:学校的目标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陶继新】学生如果在人格与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即使一时考出高分,甚至升上“理想”的大学,也会在未来行程中出现问题。你们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就从急功近利的小圈子里面走了出来,去瞭望学生前行中的那一方蔚蓝且辽阔的天空。
【李孝河】我们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内容融入其中。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追求真理等高尚的思想品德。如:在课堂学科教学中落实情感教学目标,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在军训中培养学生的国防和纪律观念;结合“十一”和“五四”等重大节日,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陶继新】孔子说:“仁者爱人。”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爱心。一个有爱心的学生,走出校门之后,也会将其爱心自然而然地洒向社会。其实,天地之间有一个规则,就是当你爱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爱你;一味索取爱者,大多被爱所遗弃。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也是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
【李孝河】“率性之谓道。”我们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成立了奥赛、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兴趣小组和“北极大陆”文学社、“书画社”、“小记者团”等学生社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与青岛农业大学联合建立了“奥赛辅导基地”;我们选派师生到江苏奥赛基地学习奥赛辅导经验;我们邀请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意大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罗凡华,为师生上“轻松发明课”。一系列措施,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陶继新】已经领略了你们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在采访您的时候,你们学校不正在举办“尚德电力杯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暨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城阳赛区选拔赛”吗?当时您的脸上一直洋溢着收获的幸福,因为在您看来,学生的成功,就是您的骄傲。你们没有让学生在题海之中苦苦挣扎,而是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收获快乐,在“轻松发明”中享受喜悦。
【李孝河】社会是育人的永恒教科书。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们注重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社区服务、社会调查、感恩活动、劳动实践等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在生命体验中受到知识的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心灵的洗礼。
【陶继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如果将学校学习视作“张”的话,“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则是“弛”。这是生命成长之道,缺一不可。况且,你们所安排的这些属于“弛”的活动,还是学生生命成长不可缺少的必需内容,尤其对于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审美能力,就更有作用。
【李孝河】城阳一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硕果累累。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升入名校深造。近两年,学生有100余人次在全国省市才艺、知识、技能比赛中获奖,在省、市运动会上共获得7金13银18铜,涌现出众多获得“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全国青少年优秀艺术人才特长生”、“全国十佳青少年记者”、“山东省优秀学生”等称号的同学。
【陶继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们之所以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就是因为你们持之以恒实施素质教育的结果。学生取得的还不只是荣誉与成果,还有由此升腾起来的自豪感与自信力。而这点,则又可以促使他们更加信心百倍地去迎接新的挑战,去攀登新的高峰。
李孝河简介
李孝河,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留学预科学院国际教育专家委员,山东省高级中学协会理事,青岛教育学会会员,城阳区人大代表、城阳区人民政府兼职督学。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中央教科所“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试验”优秀实验学校校长、“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优秀实验学校校长、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百名优秀校长、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优秀校长、青岛市农村教育工作先进个人、青岛市优秀教师、城阳区劳动模范、城阳区优秀校长等称号。
(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19日,第4版。)
 
争创立足于世界的一流教育
——记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高玉琛
人物小档案:高玉琛,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1964年—1978年,在北京市白家庄中学任教;1978—1982年在北京市八十中任教。从1983年开始,任校长,其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1990—1994年任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局局长;1994年—1996年任北京市教育局督学室副主任;1996—2001年任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常务副主任。现任北京市八十中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教育部国家督学;全国教育评价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督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教育学会监事长;北京市教育督学与评价研究会理事长。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作为中国21世纪发展奠基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对于每一个有志为中国在新世纪腾飞的基层教育工作者而言,这是一个展示才华的机遇,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近日,我专程走访了享有盛誉的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高玉琛,一位把终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的老校长,一位在教育战线上颇有建树的园丁,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聆听了一位老校长对基础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高玉琛校长在1983年至1990年曾经任八十中校长,尔后,在朝阳区和北京市等有关部门从事领导工作,退休之后,被聘任为八十中校长。他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学识,感染着他的老师和学生,使八十中这所名校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扎实的基础性学力、深厚的发展性学力、良好的创造性学力的高素质高层次基础性后备人才,不仅是八十中的培养目标,更是高校长办学思想的精髓。
  德育是核心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是由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所决定,由素质教育的社会价值所决定,由德育对其它素质因素具有渗透性的功能所决定。高玉琛校长认为,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学生逐渐形成有自己的道德准则,会自己进行判断,能够进行自律的过程。他首先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的修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不断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加强研究,用科学的头脑思考;善于关心团结同志,支持老师的创新精神,发挥团队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于人的态度,对学生对未来公民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用美好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启迪学生,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教师的政治观点、思想品德、治学态度,甚至言语、仪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八十中,已经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有了一个坚强的核心。
 高玉琛校长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深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久不衰,有其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标志。塑造中华魂,培养国际人,树立当代中学生的美好形象、开创一代新风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在八十中,校园文化高品位就体现在民族精神的传承与时代精神的开拓相互统一,着力进行人文精神的建设。环境建设但求精品,不求奢华,充分发挥教育功能。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人本精神和礼治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容入了更多的时代精神,赋予了更强的生命力。在班风、教风、校风的建设体现由外到内的建设思路,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两方面入手,在人文环境中师生、生生关系的建设和师生风貌得以展现。
 高校长说,一所名校要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有新发展,出现新亮点才更加有优势,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学校跟踪和研究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动态,把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作为新思考、新举措,把德育建设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动。注重民族性、国际性、时代性的培养。把民族传统美德、民族积淀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重大活动的亮点的强化通过艺术团、合唱队、戏剧社、科技活动来具体体现。
 学校历来教育学生从细微处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甲午海战的惨败到园明园的遗迹,无不提醒着同学们。但同时要有开放的胸怀、民族的相容和博大的胸襟,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在教育过程中,八十中强调的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具体的讲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老师的工作到位,接着学生的自我管理到位,最后是学生把管理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自信人生、完善人生是基础,主动发展、报效祖国是目的;心理的培养、终身学习是手段,报效祖国是落脚点。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最终形成同学们良好的修养和素质。
 高校长常说:对人要讲情,对事要讲理。要求学生用高尚的情操做人,以科学的精神做事,学校教育要点燃孩子们心灵的火炬,开启智慧的闸门,培养腾飞的翅膀。
  厚基础、宽领域、善整合、有创见
 江总书记在论述创新时讲到: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在八十中高校长带领师生,致力于传统双基和现代双基的结合,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校构建了一个合理有效、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动态和综合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管理方面制定了可行的方案和制度。
 学校建立了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三大板块为基本结构的课程体系。在八十中,必修课严格执行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充分重视试验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外在学习为内在需求学习,变艰苦学习为快乐学习,使学生置身于多维空间,尽可能多侧面、多角度接受知识,学的生动活泼。
 选修课则根据社会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以拓展知识面,发展特长为主,贯穿人文和科学两大主题。选修课的开设,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从国内到国外,从古代到当代都有所体现。包括学科综合性选修课、拓展延伸性选修课和新技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类选修课三大类。学校聘请大学教授及有关专家到学校开选修课,聘请外籍教师开口语课或文化课。着眼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相互统一,着眼于建设校本课程。
 活动课以办好各种课外活动小组为主,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包括劳动技术教育课、社会实践课、社区服务课和研究性学习课四大类型。
 为了加强对全校教学的管理,高中各年级实施必修课中的导师制,使必修课教学呈现出导师带学、主体拓展、基础教学三大层次,保证了特长生更加特长,特殊学生特殊培养。在评价学生方面,采用学分制管理方法,由基础学分、绩点学分和奖励及附加学分三个部分组成,使之成为评定特优生、优良生和合格生的标准。
 针对三大板块课程在各年级的操作情况,学校在教学初建立必修课、选修课以及研究性学习课的管理平台,有专人负责对平台的管理,保证了学校的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是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体系化、科学化。
 在三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确定了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型课堂教学学科双语教学三项课题,发动全体教师从不同的课题角度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实现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根本目标,使教师能够迅速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
 高校长说,我们以从业责任、敬业精神、创业成果作为对教师考核评价的基本内容,注重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我们的精品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有五个方面的内涵即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感的结合;工作细到微处;个性化;教育性示范性。
 现代教育思想更需要教师启发学生会思考和提出问题,一个好的提问往往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把握基点、突出重点、培育亮点是八十中的总体精神。
 在八十中,好课是指新的教育理念和探究式学习、启发式引导,在课堂上的应用。学生要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新问题出课堂。现代的教育方式、方法,师生互动式学习、主动学习的精神,在课堂上的体现。课堂的知识含量高,知识密度大,教学节奏快,打好基础的深度。声、光、图像等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得运用和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育性融入学生喜爱的课,融入传统美德,爱国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
  没有国际化就没有现代化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越来越引起世人的注目。在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随着国内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北京教育资源发达,教育质量高,利用其自身优势,招收国外的学生,可以促进中外学生交流
 凭着多年来对教育的思考,依据对教育的超前认识,高玉琛校长提出了没有国际化就没有现代化的办学思路。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八十中的办学思想、管理体制和教育模式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和保守的。我们在学校内部各学科各专业要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资源共享,形成宽松、和谐、向上的学术氛围,在此基础上,加强国内外校际间的横向联系;在对社会开放,发挥学校的辐射作用和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向国内外教育界、学术界开放,不断汲取教育信息和学术信息,开阔办学视野,从中获取办学丰富的营养,获得有益的借鉴,勇于创新,动态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八十中,引进外教讲授英语,招收外籍学生,接待外国访问生,与国外友好学校进行交流,在教育国际化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学校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中学建立友谊校。他们组织夏令营,开展教育论坛等国际性的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学校敏感的信息意识和畅通的信息渠道;学校师生基本具备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学校的管理基本上实现电子化、科学化。这一切为教育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校长认为,没有个性化,就没有示范性。强调在发展中,不断研究规律,与时俱进。在八十中,科技、电教、体育成绩卓著,已经成为学校的三大特色,孕育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今面对时代和社会的迅猛发展,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正在努力创建外语、计算机新的特色。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八十中学更新观念,与国际接轨,正在努力创办立足于世界的一流教育。
 走访结束时,高校长动情地说:培养高精尖的创造性后备人才,建立精良的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厚实优良的教科研水平,优秀的教育模式和较高的综合效益,一定能够使八十中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将用3—5年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走在全国前列、与国际接轨、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研究型、开放型、高质量、信息化现代教育示范中学,基本建成一个有机的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的良性循环的学校素质教育系统。
 
 

  党建工作

党建知识
中学教育创新的思考和实践
作者:  作者:佚名  |   来源: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 2008-02-08 点击数: 3950

 

中学教育创新的思考和实践
——浙江名校校长论坛摘要
 
A.贵在天下先
嘉兴市第一中学校长吴颖生如何培养和造就大批富有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首先,教育观念要创新,要确立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树立育人为本,重在发展的教育理念。学校教育重在帮助学生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精神。为此,学校教育要不断完善人才的培养模式,创造多样化的学习,让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中提高创新意识,打好终身发展的基础。
  其次,学校管理要创新,培养四个意识
一是以德治校的意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学校的一切工作要围绕以德育为核心展开。
二是科研立校的意识。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以科研指导教育改革,以科研造就师资,以科研提高质量,以科研促进教育发展。为此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
三是名师兴校的意识。治校之道,教师为本,高素质教师造就高素质人才,要努力建设一支品格高、观念新、业务精、能力强、教风正、数量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是求实办校意识。从严求实的校风是我校的优良传统,百年历史传承至今,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发展与提高的统一。
  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教育创新作为一个革命性命题,正引发着广大教师生命激情与智慧火花的极大迸发。它的价值意义在于创造,在于突破,在于行动。站在学校层面上何以为之?一言以蔽之:贵在天下先。
  一贵先醒细听蝉翼寂,遥感雁来声,醒为上。觉醒是教育创新的前设。怎样觉醒?不外有四:一靠理想主义,视真理为生命。二靠教育良知,以学生为本。三靠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四靠国际视野,大背景比较。
  二贵先行。行动是创新的脚步。实际的行动应直接指向:1、现代学校制度的形成。2、师生互动式发展性平台的创设。3、旨在创造激情迸发的教育模式的建构。4、基于网络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围绕此,咬定第一取向(原创性),展示第二曲线(超常态创造力的迸发),打造第三代产品(面向未来人才)。
三贵先省。创新的理性往往源于反省。善省者,先为上。反省,既要注重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又要注重思维的批判性;既要注重文化的生发与内化,又要注重文化的多元同构;既要注重对未来的感知,又要注重对未来的理性对接;既要注重本土化的审视,又要注重超本土化的跨越。
  反省者,人人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教育创新贵讲的是一种气量,一种做派。持之以恒,必有建树。
  舟山中学校长缪和平办学体制创新是名校教育创新的关键。把品牌打造与扩大优质教育规模统一起来,开展办学体制创新,不仅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的需要,而且还是促进名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名校是一种优质教育。优质资源是名校的宝贵财富,重视优质资源的积累与发挥优质教育的作用是名校走向成熟的关键。当名校的优质教育理念渐趋成熟后,它向社会辐射成为一种必然。理念输出,使名校优质资源成为源头活水,在不断的流动与交汇中表现出活力与生机。名校在优质资源基础上实施理念输出战略,不但不会削弱名校地位,淡化名校教育特色,造成优质资源丢失,而且为名校发展提供新机遇,产生良好的教育效益,出现社会与教育的双赢
  确立精品意识,打造优质品牌是深化名校办学体制改革的前提。只有以体制创新为平台,在原有资源优势基础上,不断地开展对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制度资源、物质资源和特色资源的内在聚敛活动,铸造成能够经受住任何考验的名符其实的优质教育品牌,才能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长久需要,才能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瑞安中学校长吴学彬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的主旋律。基于这一认识,瑞安中学以扬教育创新之帆,促历史名校发展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注重学校建设的基本环节,将德育创新、课程改革实验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首先,坚持德育创新,构建主体教育新模式,融真善美于一体,促知情意行于全程,寓德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形成了有特色、实效性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其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实验,通过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协调与结合,构建以人为本的具有弹性的课程结构体系。八十年代初,我校在省内率先开设小发明课,大力开展创造发明活动,被誉为发明家的摇篮。近年来,又在创设研究性课程、综合文科课程以及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大胆实验,使高中课程体系在改革探索中不断完善。再次,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放在核心位置,抢占信息技术这个现代教育制高点,实施数字化学习基础工程,以信息化的校园、现代化的教育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
  在教育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中,我校注重基础、着眼素质、立足发展的教育思想,向着高质量、高品位、有特色、国际化的知名学校的目标迈进。
  宁波效实中学校长王家祥宁波效实中学创建于1912年,是辛亥革命的产物。求适务实,与时俱进,是90年来效实中学办学理念的概括。
  以人为本,发展第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是现阶段我校走教育创新之路的基本构想。我校所谋求的,是在遵循青少年心智发展规律,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追求教学的高效率和高效益。这就要求教师重视每一节课的教学,通过精心准备,以求在限定的时间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是最基础性的工作,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我们学校,无故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去搞题海战术,会被看成是低层次的教学。三抓(七天抓五天,五天抓白天,白天抓课堂45分钟)的要求,在我校可谓深入人心。它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需要,符合教育规律。
  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另一重要途径是尽可能多地开展由学生自主选择自行组织主持的课外活动。学校从时间、地点、经费、设施、指导教师等各方面,尽可能地给予支持、帮助和鼓励。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间互相观摩,互相激励,互相学习,互相教育,学生许多方面的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由于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诸多的差异。建立和健全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创新教育的需要,应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主攻课题。
  B.摒弃急功近利的诱惑
  杭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汤子良突出以人为本以发展为重的基本理念,清除教育中的泡沫,摒弃急功近利的诱惑,把为不同水平与个性的每一位师生创设最优发展条件作为学校管理的最重要的工作,才能真正推进教育的创新。
  在学校管理中,把学生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教育中落实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才能真正推进素质教育。从提高全民族的教育质量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资源作用,是学校管理者应该思考的另一个问题。应该淡化一些校际的竞争,多一些合作与大局观,允许校际间进行优秀教师的互聘;另一渠道是开发网上名师学校,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优秀教师的熏陶,也激发教师争做优秀教师的积极性。
  为了培养、保护学生的创造意识,对于那种非思想、道德性的违规问题,应该有更多的宽容性,要给予学生发展的自由度,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标准,要让学生自己来判断、认识原有想法与做法的正确与否。对教师的评课也有同样的问题。应该削弱同行评课的作用,更多地采用学生的评价。只要教师的师德及教育责任性没有问题,凡是学生能够接受与认可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都不应该轻易地去否定。只有允许多种教学风格的存在,为教师的成长创设宽松的氛围,才会有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产生。
  温州中学校长胡海帆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人,是现代教育的要义,是教育创新的根本。
  办学理念是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鲜明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基于传统文化品味和人才培养特色的凝聚,是新时期学校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的选择。科学、超前的办学理念无疑是引领学校不断创新的航灯。
  师资队伍是教育创新的关键所在。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是教师获得发展的舞台。教育创新是一个对教育发展规律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作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知识、能力、素质建构和知识创新的探索者,毫无疑问是学校教育创新的关键所在。教师只有自觉养成三种精神(职业精神、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培养三种能力(专业能力、研究能力和合作能力),才能承担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使命。
  管理制度是教育创新的重要保证。良好的管理、合理的制度能有力地激发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制度创新有利于巩固观念更新的成果,形成开放、有序的管理体系,围绕教学、科研、后勤服务、学生工作等,营造创新氛围和完善创新服务。
  校园文化是教育创新的环境要素。学校特有的人文科学环境和氛围有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对师生精神文化品位的熔铸有着独特的感染力。
  湖州中学校长王慧才孔子说,君子不器,把一个人塑造成了一个器具,从根本上说,那是教育的失败。学校的使命,是为学生营造全面发展的人生基础,打造自强不息的人生追求。我们向学生提出了爱国立志,报效人民,律己修身,孝敬父母,学有特长,个性优良,基础扎实,全面发展32字努力目标,帮助和促进学生养成自信、自觉、自强、自律、自主五自精神
  当今教育的缺失,很重的是文化的缺失。教育要创新,必须重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开展艺术教育。自觉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氛围,注重积淀,努力改变学校教育中缺少人文精神的现象。
  教育创新要同时关注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以及隐蔽课程,注重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形式的交互性。我校的四节(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成了展现学生多种才华的重要舞台,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有效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方法,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强大动力。
  教育创新,不是追求浅近的功利,不是去做表面的文章,必须力避浮躁、作秀和虚假。教育上的任何投机行为,最终必然是以牺牲学生的根本利益为代价。我们在教育创新方面的一切工作,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使我们工作本身也可持续发展。
  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教育创新的关键是改革和完善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教育创新的目的是要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实现教育自身的改革创新,是实施创新教育最可靠的途径,以教育创新实现创新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使命。
  多年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似乎停留在反思层面,减负减得学生累、教师累、校长累、学校累,这不能不说是教育创新的尴尬。因此,教育创新有时候不但需要有割害的见识,还要有割爱的勇气,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割弃一些眼前的利益。同时,现行教育评价严重滞后,是一种但求结果不问耕耘的单纯的结果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我认为,要重视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实施过程评价、激励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师生创造性教与学的有效手段。
  创新教育是塑造学生的创造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造人格的生长和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陶养与熏染。教育创新就是通过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精神环境,为创新教育培植崭新的精神土壤。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是全程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教育创新则是一个全新创造,它需要教育工作者以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教育的创造培养创造性学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C.教育管理民主化
  杭州高级中学校长葛锦发教育创新的首要条件在教育理念的创新,而教育理念的创新关键在学校教育管理。学校教育管理的民主化则是教育创新的一个值得尝试的内容。
  学生民主评议教师,是教育管理民主化的一个环节。我校坚持每学年一次全校性无记名式学生问卷调查,努力弘扬师生主体意识,新型师生关系,推动广大教师在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学识水平、文化修养、人格魅力等方面设立更高目标,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
  教育民主化是现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走向,教育民主化有助于培养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现代人,而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现代人会更加有利于促进世界教育的民主化,进而实现社会的民主化。
  教育创新能否成功,最终取决于教育的主体力量——教师及其素质结构。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最新成果的教师,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一个具有教育创新意识的学校,既要给教师提供相当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又要给教师一定的约束和牵制;保持教师队伍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使之自觉加强修养,主动钻研教学。而学生民主评议教师则是教育创新的一种有益举措。
  萧山中学校长夏国良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在教学理念上来一个根本的转变。过去的理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学习。现在应当改为: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学生乐意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来。过去是教师带着种种精挑细选的学科走向学生,在学生的头脑中注入知识,现在应是,引导学生走向学科,力求教与学两种活动的协调一致,让学生乐学、会学。
  另外,要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享有权威的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平等的伴奏者的角色,不再主要以先知的角色传播知识,塑造学生的人格,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在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关系的过程中,要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最优的学校环境。教师要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积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大胆地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向教材质疑,在质疑中求疑,在求疑中发展思维。以课堂为核心,民主地对待学生,就能创造一个学生能最优发展的学校环境。
  宁波中学校长蒋裕源应把教育思想的创新放在教育创新的首要位置,这句话使我这个从事基础教育30余年的教育工作者深有感触。
  办学者的理念是决定一所学校发展的。要想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搏击世纪风云的创新型人才,不仅在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育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更新教育观念,逐步形成并确立现代教育思想,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超越以往的旧思想、旧模式,创造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思想、新模式。
  怎样进行有效的观念创新?我认为,第一,观念创新必须兼顾历史传统和教育发展的主流价值观。在历史传统与时代特征上寻找最佳结合点,以此推动学校教育创新;第二,提升教师的思想观念是教育创新的根本保证。通过教育科研,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第三,当前教育观念创新的关键是冲破传统的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及其程式,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挖掘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建全新的学校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学会会学的转变,达到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素质的目的。
  东阳中学校长杜承平学校教育创新的核心在于尊重、保障和实现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权。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享受到参与的权利,这是学校教育中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题中之义。传统的教育轻率剥夺学生的参与权,现实的教育忽视学生的参与权,从而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过多的压抑。
  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就是要赋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选择的自由基于众多机会和条件的创设,这种机会,一方面是由国家、社会所提供并由学生主体个性、能力的发展层次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可通过社区、团体、家庭支付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对优质教育的选择权。
  学校还应该帮助学生实现他的发展权,学生受教育权利的真正体现,就在于学生发展潜能的充分开发,这也是任何学校实施教育创新活动的根本和第一要务。
  总之,进行教育创新,根本目的就是要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尊重、保障、实现学生在教育中的参与权、选择权和发展权,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进行教育创新的核心所在,更是任何教育创新的基本立足点。
  D.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杭州学军中学校长任继长教育创新,首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我们把它概括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如何实现这种理念?我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实际,提出了学教和谐,因人施教,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十六字办学方针。实施弹性教学、学分制、综合社会实践等教学改革举措,因人制宜,让学生有较大的自我选择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特长与潜能都能得到发展。学校教育不能仅仅传授知识,而应特别注重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核心因素在于教师。今后学校教育需要的是那些善于将自己各方面知识整合,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监控自己的教学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老师,需要的是那些善于将教育与科研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实现五个转变;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发展的转变;由课程内容应试为主向体现内容的现代化转变;由重教师向重学生的转变;由评价体系的重结果轻过程向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相统一的转变。
  绍兴市第一中学校长费锡如教育为改变人的素质而存在,凡教育皆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有优劣正负之分,全面片面之异,广度深度之别。  人的最重要的素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爱国热忱、献身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二是文化科学知识及其创新精神和能力;三是心理、身体的健康和完善的人格。
  学校、校长、教育工作者以育人为天职,以造就具有全面优良素质的学生为己任,一切工作都应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以求最优。十多年来,我在领导学校工作中一直提倡和力行抓合格、抓全体、抓优化即是基于对教育本质理解的结果。
  解放五十多年来,教育界的争论虽此起彼伏,但大多集中在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怎么实现培养目标上,特别集中在德育和智育、升学与素质、理论与实践、传承知识和创新精神培养等的关系以及位置上。教育理论的讨论尽管热烈,教育现实的形势依然严峻,陈旧的教材、陈旧的思路、陈旧的方法包括陈旧的要求通向陈旧的应试之路,闯过陈旧的评估之关,应循这些陈旧其后果不言而喻,冲破这些陈旧即为创新,实现创新需要勇气,因为它必须同传统观念、世俗观念及其功利主义包括个人、集体的名利挑战,并战而胜之。
  最简单的道理最难认同,教育者需要与受教育者同时接受教育,先行接受教育和终身接受全面教育。
  衢州第二中学校长徐建平教育创新,要求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要从关注书更多地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工作更多的是要去引导、指导、辅导学生如何做人、学习。
  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需要每个教师都投入其中。教师不要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教师身处教学第一线,存在着搞教育研究的巨大潜力。一旦潜力发挥,就能变局外人为局内人。
  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有助于增强教师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从新的角度去思考老问题,往往会导致新的发展与突破。
  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需要教师调整思维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多用推断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方式,前者是属逻辑性思维,运用因果律确立各问题之间相互关系,后者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它适用于寻求随机过程中和突变过程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及整体框架结构。
  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需要教师具有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对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研究,都离不开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地交流与合作,只有发挥广大师生聪明才智,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互补。
  宁波市鄞州中学校长周钧教育创新要求我们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使每个个体得到充分、自然的发展。不可偏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的发展。很难设想,一个缺乏教育灵性和独特个性的教师会带出一群鲜活的、具有创造个性的学生。
  要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个性,首先应努力营造良好、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以校长的人性化管理求教师的个性化发展,让老师在不断总结、反思、提高的过程中形成与别人迥然不同的个性行为,表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个性化特质。
  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追求和谐。它不讲究过多刚性管理、硬性约束,而较多强调柔性管理、自我约束;它紧紧抓住人性中积极进取的一面,使个体事业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需求相结合。
  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校长需要把握以下原则:多些平等,少点架子;多些微笑,少点脸色;多些关爱,少点淡漠;多些宽容,少点苛求;多些合作,少点说教;多些诚意,少点心计;多些倾听,少点厌烦;多些赞赏,少点责备;多些激励,少点刺激;多些投入,少点应付
  金华第一中学校长高亚军教育创新是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教育创新的核心是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观念的创新,必须实现以下三个转变:其一,必须转变人才观。我们认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能为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的人就是人才。听话的、本份的、成绩好的,但不会说,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会动手实践,不会合作的恐怕算不上是好学生。其二,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书本为权威,以教师为中心,只会解决设计的和当前发生的问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培养创新性人才。教育创新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工作者非常艰苦的工作。其三,必须转变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创新、教学改革的指挥棒,怎么评价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怎么教与怎么学。评价应该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优质教育资源又十分紧缺,因而评价的主要功能成了分等鉴定,为升学服务。这种评价严重制约和阻碍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推进。教育创新就是要转变社会的评价观念,重新认识教育的本义和人的价值的本义,转变评价目的、功能的评价标准,为教育模式的创新扫除障碍,为教育模式的创新服务。
  E.既见树木,更见森林
  诸暨中学校长潘国权加强基础求发展,严谨治学扬个性是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其要点是在学校教育中辩证地处理好两对重要关系:一是全体学生的整体提高与个别优秀学生潜能挖掘的关系;二是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扬的关系。这种教育可形象地比喻为既见树木,更见森林。这种教育创新的理念主要体现为:
  教育目的多元性。整体发展教育针对传统教育过分注重传承知识的偏向,要求教育把传授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做到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整合。
  教育对象的全体性。努力创造一切为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学校针对不同对象,增设多种课程类型,组织多种班级形式,施行多种教学方法。因人施教,挖掘潜能,面向全体,发扬个性,使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能成才。
  教育过程的连贯性。把每次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有句话比较真切地蕴含这一思想: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从人的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角度去看待问题,去培养、尊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主动权。
  义乌中学校长朱斌学校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构建切合学校实际的办学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实践。
  一要更新教育体制观。重点中学也应从国有化的办学体制逐渐向一主多化体制转变,从单一的投资体制向多渠道方向转变,建立开放式、经营型的办学体制,提高办学效益。
  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全新的教育内容,创造适应全体学生、适应张扬学生个性的教育。杜绝或减少结构化封闭式权力型控制式的教学模式与行为。
  三要确立能力为本的人才观。必须克服急功近利思想,不能让教育建立在损害学生个性发展、能力发展上,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为代价。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持续的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要倡导提升全面素质的质量观。学校要营造一个适应学生获得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环境。应整体设计学校的教育,从纵向和横向,内容与形式两个维度整合教育的途径,使每一项教育措施都具整合性,与其他措施互补,让学生生活在充满协同教育因素的环境中。
  当前,义乌中学要紧紧抓住校园新迁的机遇,精心构建具有美学建树、高品位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探索开放性教育模式,进一步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努力开拓教育的新天地。
  台州中学校长叶良文学习型学校的建构成了教育创新的一大热点。学习型学校可从以下几个层面思考:
一是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办学理念。我们要从人本出发,从精英教育转向国民素质教育;从高升学率转向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二是建构开放式服务型的学校经营模式。校长应以开放、民主、自由、参与的胸怀,经营学校。必须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互为服务,实现共享,提高育人效能。
三是建构熔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于一炉的学生本位课程。这种课程不再是以往的学科课程,它融入了探究性学习活动,涵盖了教育性活动所提供的满足学生兴趣和需要的课程素材,包含了学生课外和校外的直接经验。这种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四是建构共享式的课堂教学新境界。共享就是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对话,同时也互相倾听,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达到教学相长。
五是建构学生终身学习的素质,建构信息文化背景下的学习方式的新形态。我们可以通过整合(筛选、优化)信息文化,将它们引入学校,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背景下的学习新形态。
  丽水中学校长陈志勇丽水中学是所百年老校,其未来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的支持,科学、人文、创新是我校新世纪的办学新理念。
  丽水中学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创新的精神超越自我,对学校的发展进行诊断和规划,以发展和开放的态势对校园文化进行重新整合,积极推进教育改革,进行观念更新、体制创新、管理手段创新,向科学管理要质量,以人文精神塑形象,积极打造名校品牌。
  科学是有规律的,科学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增长效益和提高质量。教育管理要以法治校,以法治校还要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加强民主管理。教育改革必须要遵循科学规律,重在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尤其要盘活教职工在教改中的个体价值。丽水中学的教改的一个重点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文精神是学校塑造形象、打造品牌基础,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学校集体的共同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校长要时刻注意与教职工的沟通,增加人文关怀,以增强校长的信度和集体凝聚力;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践中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对话孙先亮校长
 
编者按孙先亮校长非常愿意与老师和学生在校园中散步,看着一草一木、一楼一亭,他常常自豪地说:“二中的校园是最美的!”同时在他那深邃的目光中,也流露出一份美丽的期待,他期待着素质教育在二中结出累累硕果,他期待着新课程改革在二中顺利推进,他期待着给二中学生一个幸福和发展的未来……
从教以来,他已将自己的生命融于学校的发展之中,同时,也与师生一起勤奋地耕耘着,幸福地收获着。为此,本刊记者陶继新与孙先亮校长进行了对话。现将对话的部分内容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先进理念成为学校的灵魂
【孙先亮】我认为,一所好学校就是要靠一种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的引领,所以从2000年开始,我就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的建设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在学习与思考中,结合我在青岛二中工作多年的观察和对学校办学实际的认识,不断地提出新的观念和思想。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要有对传统的良好继承,又要根据整个世界教育和中国教育发展的潮流,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这样才能使这种思想不断地引领学校发展,也领先于这个时代的潮流。
【陶继新】思想决定行动,有没有思想,是衡量一个校长水平高下的试金石。我在与您交往的过程中,感到您是一个很有思想的校长。青岛二中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学校,您的理念与思想,为这所学校增添了生命的活力,使其在这些年里有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有您与大家的努力,而您的思想则是一种隐性的力量。这力量,不但会对现在的学校发展起到作用,还会对其未来的发展发挥作用。
《周易》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可是,很多校长还是在器的层面徘徊复徘徊。这样的话,往往就会陷入繁忙的事务之中,而进不到游刃有余的道的层面。我发现,您经常关注道的问题。您读的书,也多是高层次的,是与道相接的。而一个与道分离的人,永远抵达不了高层境界。
【孙先亮】我最早接触先进的教育思想是在大学期间,有一次听到上海建平中学冯恩洪校长谈他们学校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当时就想,如果给我一所学校,我也要用这样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引领学校发展。1999年夏天,青岛二中高中部东迁至高科园,我就留在了初中部以及在这基础上改名的育才中学主持工作。那半年是我思考最多、真正有机会尝试自己多年的教育理想的一段时光,我让我的思想以及由此而来的办学设计在这样一个初中校园里得以初步实施。那时在青岛二中初中部及育才中学这一片小小的校园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让每一个孩子对学校、对学习都充满了兴趣,我也因此而感觉到个人工作的幸福,但那时的我思想还处于一个起飞的阶段。
【陶继新】上大学的时候就有一个如此美好的梦想,而且没有仅仅停留在梦的幻境里,而是进入到了大脑的思考之中,真是令人赞赏。而在育才中学主持工作的时候,您也在深入地思考。我想这个时候,您的潜意识里已经在思考如何在一所名校里实施您的思想。这种思想一旦化为现实,就会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从您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您在育才中学时的快乐与愉悦。没有对学校与孩子的热爱,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而这种感觉再与比较深邃的思想连接起来,就有了一种特殊的生命张力,不但自己开始起飞,学校也快速地发展起来。
这样看来,在大学与育才中学期间,您已经为来青岛二中担任校长进行了有效的热身,尽管那个时候不一定知道要来二中担任校长。可是,我相信您是一个有宏大志向的人,您的思想也是一般校长未必拥有的。
【孙先亮】思想的逐步形成,正如您所说,是与我坚持不懈的学习与思考分不开的。我深知,每天面对繁杂的工作的时候,很容易让这些世俗的、琐碎的事情干扰我纯净的心灵。而学习,特别是阅读一些中外哲学大师的著作,与他们对话,才能真正找回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一份宁静。宁静才能致远,才能使自己的思考更加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所以您说的“道”,其实就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崂山太清宫有一句话,叫作“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我想其中的“道”是要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去俯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本质性的东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必须拥有一种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心态,才能真正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陶继新】校长之忙是共通的,可是,如果沉浸于忙碌之中,不给自己留一点思考的空间,特别是没有入“道”的感觉,就会被俗事缠身,而丧失自我,也会丧失掉学校发展的机会。我与您一样,特别欣赏“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而真想做到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共同的爱好,一是读书,而且是“取法乎上”地读高层次的书;二是实践,生命感悟性的实践。只有这两者相结合,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即使事情与工作在别人看来非常复杂、困难甚至痛苦,但我们却能够驾轻就熟,从容自若,甚至有一种审美的体验。
办学思想决定发展的走向
【孙先亮】2000年,我调入刚刚东迁一年的青岛二中。其时尚年轻的我感觉没有太多的资本去承担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但是,年轻却又是我最大的资本,我可以探索,也可以失败,但决不做一个墨守成规的守业者。在负责起草学校工作计划的时候,我就已经把我对于新世纪办学条件已经发生很大改变情况下的学校发展的构思融入其中。当时,大家都用比较惊奇的目光来看待我的这些设想,而老校长却已经感觉到其中的思想内涵。其实我是想,思想与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逐步渗透和熏染的过程。虽然那个春天我从初中部回到了青岛二中新校区,但那时的主要责任不是构建一个新的学校发展战略框架,而是规范学校管理。我也知道,计划当中的那些想法不具备实现的条件,但是我要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知道,面对新的世纪,教育思想对学校发展的引领价值。
【陶继新】年轻是一笔资本,给了年轻者失败的机会,也给了年轻者创造奇迹的机遇。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失败还可以成为成功之母;成功了可以再接再厉,而且为未来的更大成功积累经验。但是,年轻者绝对不能亦步亦趋,墨守成规,必须开拓创新。唯其如此,才能开创一番大的事业。2000年春天,是您生命的另一个开端,也是青岛二中发展的另一个起点。因为您的设想容载着您超前的思想,又烙印着您个性的未来发展设计。尽管当时还是一种设想、一种理想(教育是不能没有设想与理想的,它未必要在当下实现),但却让人们从这种高远的预设中,看到学校发展的远景。尽管有的人有些惊诧,可是,这正说明了您的思想的超前与领先。况且,事实给了人们一个最圆满的答复,尽管经历了一段时间。其实,一个优秀的校长,在规划学校前景的时候,必须有前瞻意识。而这种前瞻性,又是校长立足于实践之上深层思考的必然结晶。
【孙先亮】学校办学思想的构建是一个过程,在2000年秋季开学的工作计划中,我全面阐述了自己的办学思想,提出了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创建世纪名校”;育人目标是“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办学指导方针是“以真诚凝聚人心、以制度规范行为、以机制激发活力、以思想引导方向、以素质赢得素质”;办学模式是“成功园丁模式、创新教育模式、学生自主发展模式”;办学特色是“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终身发展”。当时的这些思考和我们今天的办学思想是不同的,这也正反映了我们不断创新的心路历程和探索感悟。比如,我们今天的办学目标已经变成了“深化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凸显办学特色,创建国际名校”,从“实施”到“深化”,从“形成”到“凸显”,从“世纪名校”到“国际名校”,在时空的转换过程中,我们不断以更高远的境界和更开阔的视野引领学校走向未来。再如,办学特色从“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终身发展”到“自主·开放”,这种抽象更体现了我们对师生和学校发展的深邃理解。
【陶继新】办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反映了您对素质教育一开始就有了特别的兴趣与研究;后来全面的阐述是对以前认识的一种深化,也是结合青岛二中飞速发展的实际进行的进一步升华。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正确性与坚定性,在应试教育“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青岛二中才依然保持了对素质教育的坚守与实施。
【孙先亮】我的很多对教育的理解都贯穿在我们为学生、为教师以及为学校发展所设计的实践性探索上。但是我深知,思想永远不可能代替实践,而实践也未必能完全让你的思想生根、开花与结果。在追求素质教育的道路上,我常常为自己能够不断在“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的目标指引下,去进行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感到高兴。
但是现实的压力却又是巨大的。2004年夏天高考结束之后,南京的《扬子晚报》以“追问南京‘高考之痛’”为题,对南京因为实施素质教育而造成高考水平下降提出了批评,当时的《青岛晚报》也仿照这篇文章,认为青岛市市区全部高中高考升学的人数不如郊区的一所中学,矛头直指青岛二中,那些批评甚至包含谩骂的声音,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地向我袭来,甚至有人说青岛二中的校长,已换成了郊区某所中学的校长。而正在这个时候,我的父亲又突然去世。面对这样强大的舆论压力和丧失亲人的痛苦,我内心也在经受煎熬。本来就难以入眠,此时更是长夜无眠。我在想,难道素质教育就这样“夭折”了吗?我们的方向有问题吗?我们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在教育战线奋斗了近20年,素质教育并不是我的一时冲动,而始终是我坚定不移的信念。在夏天学校召开的教学工作会议上,这种外在的压力已经演变成内在的压力。学校里也出现了一些怀疑我们办学方向和素质教育追求的声音,甚至有的人的发言也似乎有让二中素质教育调转方向的意思,此时我知道二中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我们离成功也许已经很近了,但也可能非常遥远。所以在上午的会议结束之后,我召集教研组长及中层干部研究下午讨论事宜,提出四个坚持不动摇——“坚持深化素质教育不动摇、坚持提高教学效益不动摇、坚持凸显办学特色不动摇、坚持打造教育国际知名品牌不动摇”。青岛二中素质教育的方向是没有错误的,我们必须以“严格、细致、扎实”的管理方针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各项政策措施。由此进一步坚定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办学方向,增强了广大教职工实施素质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陶继新】《扬子晚报》的《追问南京“高考之痛”》在全国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说明“应试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学校、家庭与社会上的很多人,已经将高考与学校优劣成败混为一谈。所以,重点高中一旦出现高考成绩不佳,人们就会群起而攻之。这是一个悲剧,不但是教育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在那个时候,您的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您稍不坚定,就可能从素质教育的路上折头而回,那样,一切指责与非难都会烟消云散。可是,您一贯坚持的素质教育,就会前功尽弃。更为重要的是,那不是您的归宿,那样做也不符合您的性格。您的“浪遏飞舟”彰显的不但是您的坚强,还有您对素质教育的坚定不移的信念:素质教育是不能走回头路的,青岛这个品牌不能毁在“应试教育”中。
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使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对于困难特别是重大困难的抗拒力越强,其成就就越大,人格魅力也就越强。克服困难不但需要勇气与胆识,也需要良知。我想,您能坚持下来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为了孩子。他们在青岛二中幸福地成长,是对您最大的精神奖励。如果回到“应试教育”的轨道,最大的受害者当是学生,而您的心灵同样会受到永远愈合不了的伤害。
【孙先亮】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一定是来自它的文化,正是我们对办学思想的不断提升使学校形成了一种民主、平等、创新与卓越的文化氛围。这些年来我们的每一次创新与变革无不体现着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辩证过程,所以今天的二中人已经把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包括文化创新、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创新等等,都使学校不断地突破传统、超越自我、跨越发展。办学思想的形成仅仅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开始,要实现我们的追求,必须创造更多的条件。
【陶继新】我有一个讲座,题目就是“文化建设:学校魂兮所系”。文化建设应当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学校的文化建设,不但要“建设”,而且要“化”。没有“化”的学校文化建设,就像是一个口头理论家在旁无他人地谈玄论道,听者大多不感兴趣,更不会将其理论付诸行动。在采访您与其他老师的时候,我的一个突出感受就是,你们的民主、平等、创新与卓越的文化已经内化到了老师以及学生的心里。于是,您即使“不令”,师生照样在“行”,行得照样精彩。比如,你们招标让学生自主承办学校运动会等,就是学校文化扎根于学生那里结下的一颗异常丰硕的果实。更为可贵的是,这种文化还会不断地迁移,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在今后的大学里,以至于在工作单位里,都会流溢着青岛二中的文化气息,从而熏染他人,悄悄地起着“以文化人”的作用。
【孙先亮】学校发展战略的构想,是决定学校发展方向的层次与水平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校长,我时常把对学校发展战略的思考作为我最重要的职责。这些年,随着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战略问题显得更具有长远意义和引领作用。根据对学校发展实际和国际教育发展潮流的判断,我提出了教育“精品化和国际化”的战略。在许多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我认为青岛二中这样一所学校就必须真正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历史和社会责任。因此学校始终重视内涵的发展,把对学生的精品化培养、实现办学的高层次作为学校的追求,使每一个进入青岛二中的学生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培养。因为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我们就必须让学校办学和学生发展符合国际人才的培养需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和对国际文化的理解能力。所以在这样的战略指导下,我们始终在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更高素质的学生培养中处于领先的地位。2005年我校学生林粼在高二就被美国斯坦福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这是当时美国在中国内地唯一录取的一名高二学生。从那以后每年均有不少优秀学生被世界名牌大学录取。到今天这个数量已经达到了二百余名。我们并不是因为世界名校录取我们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而是因为我们培养的孩子既能够适应国内名校的教育环境,也符合世界名校的录取条件而感到欣慰。在某种意义上说,对于人才的培养是没有国界的,一种教育只有符合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造就出优秀的人才。正因为战略的引领如此重要,所以我倍感战略选择的压力。为了更好地集思广益,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为发展战略献计献策,近几年,我们每年都要举办“学校发展战略研讨”,教育专家、企业精英、家长代表和教职工代表都从不同角度来启发对学校发展战略的深层思考,正是因为有开阔的战略决策的胸怀,我们的战略才真正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创新。
【陶继新】“精品化和国际化”的战略,是基于青岛二中的软实力提出来的,其中烙印着您的远见与胸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学生走向世界名牌大学?因为他们具备了走向世界的品格与能力。因为青岛二中有一方培养世界性人才的沃土,他们破土而出之后,就能够在更广的社会土壤中长成参天大树,从而成为青岛二中的荣耀,进而为我们的国家争光。我们说现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那么,你们的学生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的村民。而如果只是在“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转悠的话,他们就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绚丽多彩,就更不可能步入其中挥洒才思。
近年来你们举办的“学校发展战略研讨”,已经从教育领域扩展开来,让学生在青岛二中校园里,聆听教育特别是教育之外的各个层面的精英人士的精神声响。这种思想熏染,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走向卓越的品质。
良知、责任成为心灵的力量
【孙先亮】对孩子的教育,我只是想他们的幸福和快乐,而很少去想我所获得的成绩。我非常期待荣誉,因为在某种意义上那是对我人生价值的肯定,但是这些身外之物不可能让我的心灵有持久的坚韧不拔的追求。我必须超越这些,正如居里夫人将所获奖杯给孩子当玩具一样,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荣誉不是符号,而是孩子们实实在在的生活表现。只有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以及因此而获得社会广泛、高度的认可,才能真正延续教育工作者的灵魂与生命。
【陶继新】期待荣誉是人们共同的心理,可是,这些比起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陈寅恪先生会十几个国家的语言,在世界几个顶尖级的大学读完了博士学业,而且特别优秀。但是,他一个学位也没要。可是,他的人格与学品,却构筑了一道中国人文学者的丰碑。现在,很多人对于荣誉孜孜以求,甚至不择手段,丧失掉自己的人格也在所不惜。外部的世界的确特别精彩,可是,正如老子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看来,五彩缤纷的外部世界,作用于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的,往往是一些有害的东西。可是,如果没有宁静的心灵,就视害为利了。所以,我欣赏您对心灵高尚的追求,而且相信这种追求对全校师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还会在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彰显出更大的作用。
【孙先亮】教育的良知与责任在我这么多年的教育经历中一直是我心灵深处最大的力量。它不允许我因为个人的荣辱得失而产生动摇。我认为良知是人内心深处最感性的东西,它源于我对孩子们的爱,那就是不能让孩子们只有今天没有未来,只有知识没有能力,只有分数没有道德。每当我遇到困难时,良知总是在不断地追问我:你爱孩子们吗?你希望他们的未来是什么?可能在人生当中让我唯一屈服的就是这样一种追问。责任是我们对于教育的一种理性担当,我们是教师,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与义务,其核心就是要为学生负责、为国家和民族负责。良知与责任的结合要求我们既要有对孩子和教育事业的情感,又要对孩子和社会负起责任。
【陶继新】良知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良知使您更有责任,责任中弥散着良知。而这两点,对于校长尤为重要。如果校长没了良知,没了责任,就会影响到众多教师和一大批学生的生命状态。所以,您的坚韧不拔的品质背后,正是这种良知与责任。一个经常接受良知与责任拷问的校长,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
【孙先亮】做教育,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拥有爱,并且真诚地去爱孩子们,所以,我总是把对他们一生发展最大的期待作为我思考教育、设计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归宿。因而,我就像一个在教育的道路上前行的人,总是不太顾及那些让人失去自我、干扰理想目标实现的功利性的诱惑,也不顾及人们对我这份努力的质疑和批评。所以,相对而言,我的理想目标是更重要的关系孩子一生成长的内容。
【陶继新】真正将自己的价值追求定位于孩子一生的成长,就不会被与之相悖的诱惑所左右。一个校长,不管你如何兢兢业业,不管你有多么大的能力,都会遭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质疑甚至攻击,可是,我觉得,这恰恰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生命意识的校长的生命常态。所以,大凡这个时候,不能灰心丧气,不能裹足不前,而应当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因为前方有一道对自己的心灵最有诱惑的风景,那就是孩子越来越成长,越来越可爱。而同时,您也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绩,甚至是比较大的成就,而这也是生命的常态。大凡这个时候,不能忘乎所以,不能趾高气扬,而应当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这正是我对您的感觉。
孙先亮简介
孙先亮,男,46岁,大学学历,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得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个人、青岛市中小学教师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评为首届中国教育管理科学人物、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杰出校长、全国科研创新校长和山东省2005年度教育创新人物。
自2000年主持学校行政工作以来,带领全校师生员工遵循国家教育方针的,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确立了“领先一步,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深化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凸显办学特色、创建国际名校”的办学目标和“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育人目标。在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孙先亮同志还注重总结提炼管理经验并撰写论文。多篇论文在《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等发表。其教育思想和管理经验也得到教育界的关注,2006年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了青岛二中暨孙先亮校长教育创新实践研讨会。
 
(原载于《创新教育》2009年第6辑)
(收入《名校解码——陶继新对话名校长》书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打造“一中人”精神的品牌
——山东省胶南市第一中学的高目标追求
陶继新 管仁福
 
 
编者按由于课改成绩突出,山东省胶南市第一中学被评为青岛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教师在课改中成长,近几年涌现出省级优秀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青岛市特级教师、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级教学能手,青岛市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6人;举行青岛市公开课、示范课40节。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近三年该校有3名山东省优秀学生、1名省十佳中学生、2名青岛市十佳中学生;有3名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均获得50万港币的全额奖学金,其中2007届的程艳迪代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全球华人大专辩论赛获得第一名;2008届毕业生赵登辉、2009届毕业生李姝涵在全市举办了个人专场演唱会答谢学校的培养;2008届学生卢柯宏参加青岛市双语大赛,荣获青岛市高中组个人比赛第一名;2009届学生唐松民的《奥运畅想》参加由《青岛早报》举办的“金锚杯”我的2008寒假征文大赛,荣获高中组唯一的特等奖;2009届学生杨硕被推荐参加了青岛奥帆夏令营……
这些成果的取得,当是必然的。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还会收获更多的成果。优质的素质,往往可以延续很长时间,甚至可以伴随一生。所以,实施素质教育,更是关注学生一生生命成长的教育大计。
鼓舞师生奋进的“一中人”精神
【管仁福】学校管理的实质在于寻求全方位的合作,在于让整个团队都服从于共同的愿景,逐步将学校打造成一个有着高尚理想和高远目标的价值共同体。为此,我们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精心构建和谐校园;内涵发展,着力打造一中品牌”这一中心,始终抓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这条主线,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树立了新的发展理念、创建了新的管理模式,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来凝聚和引领教职工,激发教职工的内在活力,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陶继新】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异常重要,而且你们的价值追求总属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这样,就有了正确的导向,有了共同的追求目标,大家就可以朝着这个目标持续不断地奋进。不过,价值观的确定只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将其内化到师生的心里,才是关键所在。在采访您的时候,我感到您在内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仅从你们师生精神焕发的生命状态,就显见出了这种价值观内化的成果了。
【管仁福】实现学校和谐是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我们坚持文化立校,提出“一中人”这一温馨称谓,组织了“一中人”文化内涵大讨论,不断挖掘和丰富“一中人”的内涵,提炼升华出“志存高远,海纳百川”、“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用心做事,脚踏实地”的“一中人”精神。用“一中人”精神团结和凝聚各种力量,引导教职工把自己真正融入一中这个大集体,做一名合格的“一中人”,齐心协力共同营建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一中人”精神逐渐成为学校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陶继新】“一中人”精神之所以给人亲切的感觉,因为它是一中师生共同思考的结晶,是与一中人的思想内核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它成了一种内化与外化俱在的精神象征,几乎无时不在地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志存高远”之所以指向美好的未来,关键是有一个一中人的“志”在,它可以无坚不摧,可以破解各种各样的困难,从而去追索心中那个高远的目标。“海纳百川”呈示了一中人胸怀的博大宽广,也显见了一中人视野的宽阔,甚至可以直指古今中外,大凡可以“拿来”者,都可以“拿来”;但“拿来”虽然能以“他山之石”“攻玉”,却更是为自己的创造积蓄精神资本。“追求卓越”反映的是一中人具有超越意义的追求,与“敢为人先”紧密相连,有点冒险精神,而又不是盲动,用胆识与气魄,去追求卓越的成就。“用心做事”之中的“心”,让我看到的还有一中人的良知,有了它,就不是外在的逼迫,而是一种内在的需求。“脚踏实地”在行上,也有实在真诚意。它不是追求外在的浮夸、虚幻的荣誉,而是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认真努力,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做下去。所以,这样的“一中人”精神,就成了鼓舞师生向上的一种动力源。
【管仁福】我们把“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作为目标和追求,把“教育即是服务”的观念深深地根植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把师生需求作为工作的第一需要,强化“把第一时间交给师生”意识。我们要求学校干部理解教职工,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看主流、少看枝节,鼓励竞争,强调竞合,减轻教职工的心理负担,时刻把教师冷暖挂在心上,用真情换取教职工的真心,用真情唤起教职工的责任感。
大力实施“四民工程”,做到“知民情,合民意,聚民心,用民智”,要求学校干部每学期重点联系1个备课组、10名教职工和10名学习经济困难生,倾听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校长信箱、校园网AM交流平台、校长接待日的作用,拓宽干群、师生交流沟通渠道。
实施“温暖工程”,倡导教职工要“有滋有味地生活,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情有意地交往”,注重教师的幸福感受,积极创造温馨、温暖、温情的工作环境。帮助教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合理调度教师班车,帮助解决教工子女就学和部分教职工两地分居问题。每年免费给全体教职工健康查体,为教师办理大珠山景区免费登山年卡,投资30万元建设教工俱乐部,保证教职工活动场所和时间。每年组织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这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理念赢得了教职工的认可。
【陶继新】实施“四民工程”是一个既聚民心又得民心的工程。“知民情”是基础,不然,民心工程就可能步入歧途。而要想真正知民心,学校领导就要深入师生之中,知其学习与生活情况,特别是要知其心灵需求。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做出“合民意”的事来。不过,有的时候,心之所想,与事之所行,还往往有一定的距离。而领导要想真正“合民意”,就要使师生与自己的所想对接。你们的“温暖工程”,就是与师生对接的一个生动写照。他们所要求的,领导几乎全部做到了。如此而为之后,“聚民心”就成了水到渠成的必然。而民心聚之后,每一个人就都会竭其全力地工作和学习。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具有巨大的潜力,而这种潜力一旦发挥出来,学校的快速发展就成必然之势。
“明德至善,博学大成”的校训
【管仁福】成才先做人。针对当代中学生责任感的普遍缺失,围绕“明德至善,博学大成”校训的内涵,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我们探索实施了学生“精彩人生”德育系列工程。以“明德、博学、志远”为明确目标和阶段标志,以学生的道德面貌、精神力量、知识技能为重点,提出了各阶段、各年级不同的德育内容,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高一侧重抓好习惯养成和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高二侧重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公民教育,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三侧重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指导学生搞好人生规划,培养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陶继新】欣赏你们“明德至善,博学大成”的校训,大气、厚重,又蕴含着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如果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话,高中生的生命起程,也应当是“明明德”,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在未来甚至当下出现问题。有了“明明德”,才能抵达人格“至善”的境界。如果再能博学之,就可以成就一番有益于人类的大事情,就会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精彩人生”。
【管仁福】要想抵达“明德至善”的境界,就要富有爱心与责任心。我们把加强师德建设作为教师发展的永恒主题,把爱与责任作为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开展以“真情塑造未来”为主题的家访活动,每年寒暑假组织干部和全体班主任深入五类特殊学生的家庭,送上书籍、送去温暖。在学生中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征文活动,虚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连续5年评选“十佳师德标兵”、“十佳岗位奉献标兵”,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坚持期末开展“家长评教、社会评校”和“魅力教师”评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管理的目标,才能使学校发展充满生机活力。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引领教师健康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增强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树立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和安心从教的职业道德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陶继新】爱与责任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爱发乎心底,行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学生从教师之爱中,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从而对教师产生爱戴甚至是依恋的感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生成内在的学习动力。责任是与爱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使命是将学生教育成人成才,所以,很多优秀教师虽累虽忙依然因责任的存在而乐此不疲地工作着。支持教师如此工作的不但需要其内在的品格,还需要一定机制的检测与激励。你们所开展的评选“十佳师德标兵”、“十佳岗位奉献标兵”活动,以及“家长评教、社会评校”和“魅力教师”评选活动,无疑对教师更加富有爱心与责任感是一个促进。一些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正是在这些评选中脱颖而出的。他们更加看重的不是这些荣誉,而是师生及其家长甚至是社会的高度认可。当一个教师拥有了一定的美誉度与信赖度之后,他会更加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更加投入地工作。而他们的努力与收获,又会影响到更多的教师。这样,就会在学校里形成一种群体教师自主要求发展的氛围,从而使爱与责任更加有效地在学生那里产生效用。
【管仁福】要想“博学大成”,就离不开经典的学习。从2006年秋季开始,开展了“研读经典,营造和谐书香校园”活动。学校为教职工配发了教育经典图书,每人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实行干部每周行政办公会交流管理随笔、教育叙事制度,建立教师“日读、周写、月总结”、“组内交流、级部汇报、校内展示”学习机制。邀请专家作报告,举行演讲、征文比赛,评选年度十大读书人物,刊发校报校刊,为老师们提供介绍经验、交流思想的平台。使教师走进书报的殿堂,感受阅读的快乐,激发教育的灵感,撰写心灵的感触,使阅读、写作成为教师日常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陶继新】我一直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特别是通过对经典文化的阅读与背诵,可以使教师的智慧不断生成,思想不断提升。这样,他们越来越拥有了教书育人的精神资本。而当一个人经常与经典为伴之后,还会拂去心里的许多浮躁之气,生成心灵安顿之感。这样,他们在教学的时候,就会将这种心态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让他们也逐渐地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而心态不但会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还会对其学习的效率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管仁福】“博学大成”应当是群体教师的发展,为此,我们建立教师梯度发展机制,为不同层面的教师群体搭建发展培养平台。针对青年教师群体开展“教坛新秀”的评选与培养活动,实行青年教师拜师结对制,为每一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明确导师的责任和目标,严格把好过程关和结果考核关,通过结对指导,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针对中级教师群体,开展“骨干教师”的评选与培养活动。针对高级教师群体,开展“首席教师”和“首席班主任”的评选与培养活动。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过程考核,突出培养实效,从而引领不同层面的教师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与成长意识。
我们还建立了“教师成长档案袋”,里面装载着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获得的荣誉称号、获奖发表的论文、举行的公开课和每月的教育教学反思记录等丰富材料。其中“月反思记录”要求教师对每月的工作情况作出深刻的反思,概括一月来的主要工作,记述取得的成绩,总结成功的经验,感受成功的愉悦;记述工作中的不足或失败,总结失败的教训,感受失败的苦涩,进而制定改进的措施,促使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成熟。
【陶继新】“教坛新秀”的评选与培养,无异于给青年教师精神输氧。由于一对一“导师”的跟踪培养,每个青年教师都可以享受高级“研究生”的待遇。不过,在培养的过程中,不但要在教学上进行指导,还要在修身做人上言传身教。一个真正抵达特别优秀境界的教师,没有一个不是人格高尚者。人格高下不但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高度,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学术高度。而青年教师只有从这两个高度中学到真“经”,才能不但当下快速发展,更能持续长久地发展。着意“骨干教师”“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的评选与培养,让中、高级教师群体不再满足于既有的职称职位,而是去追索更高的目标。人往往是有惰性的,特别是有了中学高级职称之后,就更容易产生不再奋进的惰性思维。其实,这个时候,恰恰是他们“更上一层楼”的时段。学校助其一臂之力,给予一定的精神引领,他们就可能走向更高的层面,特别是拥有一种向上的精神状态与生命态度。这样,他们就会成为全校教师的典范,从而引领大家去不断地努力进取,甚至形成一种群体向上发展的场效。
为学生提供优质发展的环境
【管仁福】近年来,我校的主体性教育和开放式办学像绵绵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发展着学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在学生管理方面,我们提出“三自主”“三参与”培养模式,实行学生全员值周,常规管理工作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管理;学校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升旗仪式、社会实践活动等由学生自主承办;足球、篮球俱乐部,校刊编辑部,学生社团让学生自主组建。放手让学生参与学校决策,参与评议学校工作、评议课堂教学,参与监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青春礼赞”诗会、读书报告会、课本剧表演、“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会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征帆》杂志,星河文学社,天文物理协会,足球、篮球俱乐部成为学生挥洒青春的阵地,体育节、文化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舞林大会”成了同学们亮出精彩的自由天空……
【陶继新】你们为什么让学生自主参与这么多的活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你们充分相信学生。你们并没有简单地将学生当成教育的对象,而是将其作为可以自我教育,甚至生成教育的鲜活生命。学生有着超越想象的创造力,给他们一点阳光,他们就能灿烂起来。同时,由于自主是主动的、自愿的,学生就有了异乎寻常的积极性,其潜能也就在这种积极心态与行为中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看你们学生的这些活动,人们往往惊诧于他们超常的能力。为什么有的学校的学生就没有这样的能力呢?是他们笨吗?不是。是人们无意中扼杀了这些潜能而已。而你们是激发了这种能力,培植了这种潜能,为学生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优质环境。所以,就有了这么精彩纷呈的表现。
【管仁福】在课堂学习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同时为各班配备了问题疑问卡袋,每天由科代表收集和反馈学生的疑难问题。在全省规范办学行为后,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多的情况,我们大力推广“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课堂学案、自习学案和周末学案“三案”并举,要求各年级各学科统一规范学案编制和使用,全部实行电子稿,根据实施情况不断充实完善,为学生全程高效学习提供保证。“学案导学”的实施,使我校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2008年10月,青岛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全面推广了我校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今年2月,在2009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暨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我校董军老师代表全省教师作了题为《又是一年春满园》典型发言,全面介绍了我校贯彻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规范办学行为,落实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措施,得到了黄胜副省长和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
【陶继新】实施“三先”既基于对学生的信任,也基于对他们主动解决疑难问题能力的培养。问题意识之于学生异常重要,如果只是从教师或教材那里收取现成的答案,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孔子说:“君子不器。”学生是有自我探索问题能力的生命体,而自我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植,恰恰是让他们“不器”的有效途径。
“三案”并举体现的不只是教学改革精神,还反映了你们面对当前教育新形势顺时而变的教育态度。素质教育的实施,无疑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可是,素质教育还不能简单地用“将时间还给孩子”来概括其丰富的内涵,更不能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尽情玩耍特别是沉迷网吧与打架斗殴,而是让学生既玩得好,又学会利用课余时间增长自己的智慧。
【管仁福】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普遍关心的话题。
我们成立了赵凯博士工作室,邀请南京师大赵凯教授为我校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培训指导,打造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家长有效协作的平台,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知心大姐工作坊,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和心理问题诊疗。本学期始,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课程,间周开设一节选修课。
我们通过主动介入,持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团体辅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智力优势和能力倾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免疫能力。开展了“中学生学习能力训练对比实验”,将学习性心理辅导与教学的实效性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训练,打造具有持续学习力、心智成熟与全面发展的学生。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中国教育报》、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网报道了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7年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举办的全国心理健康杯评比中被评为先进学校。2008年4月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会上全面介绍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陶继新】在参观你们赵凯博士工作室与听你们心理教师介绍经验时,感到很有收益。当下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难点与重点,你们则有效地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你们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待问题出来之后再进行心理辅导或治疗。这样,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更为重要的是,刚刚露出萌芽的心理问题,解决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一个经常处于优质心理状态下的学生,其学习效率自然会比一般学生高。而罗素认为,人应当遵守精神纪律。即不应当有的忧愁、恐惧、气愤、嫉妒等,就应当“拒之门外”。可是,休说学生,就是教师,也往往难以做到。那么,心理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长期甚至一生守持精神纪律,让那些完全不应当属于自己的不良情绪离我而去。长期优质的心理,不但会提升当下的学习甚至生命质量,还可以延续下去,甚至可以一生幸福。从这意义上说,你们学校的心理教育,当是为学生当下以及未来的幸福,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情。
“差不多就等于差很多”的管理理念
【管仁福】管理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在管理上我们提出了“差不多就等于差很多”的理念,因为“差不多”积多了就是“差很多很多”,因此一定要努力做到使每一个管理策划都精心,每一个管理环节都精细,每一个管理结果都精致。坚持一手抓教师的教学常规,一手抓学生的学习常规。
【陶继新】“差不多就等于差很多”的理念说得好!满足于“差不多”的潜台词是不负责任,至少是不求更好。而没了对更好更高的追求,在学校领导管理层首先就从思想上懈怠下来,更遑论一般教师和学生了。您所追求的“精心”“精细”“精致”,不但不能差不多,还要好上更好,永不满足。这是对自己负责,对师生负责,也是对学校发展负责的态度。
【管仁福】我们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项教学管理常规和制度,对教师的备课、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的设置与批改、辅导、训练、讲评等教学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制定具体的量化评估标准,通过“有效管理”、“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这些细节,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落实,搞好当堂质量反馈、作业质量反馈、质量检测反馈等,让教师及时发现日常教学的得与失,自行调整、完善各自的日常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陶继新】在教学上,您提出了四个“有效”。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的时候并不与学生学习时间成正比,而是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关,特别是与师生的“高效情感”有关。良好的情绪,会给课堂教学带来盎然生机,会使教师特别是学生生成积极甚至是超级效率。灵感不惠顾于心灵“死机”者,而是青睐于心情愉悦者。这并不是说排除科学的教学与学习方法,而是强调情感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管仁福】我们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学生的学习常规,对学生的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小结等环节提出科学具体的要求,加强学生日常规、周常规和月常规的指导,向学生日常学习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要质量。严格落实省素质教育规定,把时间还给学生。周末实行“4+X+1”选择模式,学生可以选择回家自习或者在校学习、活动,在学校可以有四种选择:在教室上自习、到操场活动、去阅览室阅览、在微机室上网,以两节课为单位活动,教室、操场、阅览室、微机室安排教师值班,每班由专人负责统计学生出勤。“X”指不定期的面向学生的专家讲坛、首席教师讲座等活动。
【陶继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学生学习常规,而且一一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学习的时间与质量。“4+X+1”选择模式则是一种“非常规”,学生自己拥有了自由度与选择权。有自由与选择,学生就会心向往之;心向往之,就会心灵愉快且有收获。
【管仁福】在后勤管理上,我们立足于为学生创造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全方位加强精细化管理。2005年开始,竞争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后勤专业化服务,采取托管、连锁、联办等形式,引入青岛弘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青岛举鑫帮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胶南市糖酒副食品总公司、胶南市慧泰购物超市、青岛三德物业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师生餐厅、超市及学生公寓,为师生提供专业化后勤管理和服务。与隐珠街道办事处派出所、胶南市公安局保安公司联合成立警务社区服务站。与胶南市开发区医院联合成立了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站,把学生的医疗就诊纳入到医院的统一管理和服务范围,还开设了洗衣房、理发店、眼镜店等。在各项工作中我们都提出了环节精细的要求,比如在餐饮方面实行“样品预留制度”,把每样饭菜取样保留48小时;“饭前品尝制度”和“困难学生免费就餐制度”。在胶南市教体局组织的对各个学校的社会满意度测评中,我校连续多年名列全市第一位。
【陶继新】不管是餐厅,还是商店,要想在你们学校“安家落户”,都要经过竞争这个门槛。竞争的“赢家”,也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共生共存。这样,谁要想竞争取胜,就必须经过几千名学生的认可。于是,为学生服务,就成了任何一家进驻胶南一中的唯一选择。当然,受益的也就是学生了。为什么会出现“样品预留制度”“饭前品尝制度”和“困难学生免费就餐制度”?说到底,还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满意。况且,真正参加竞争者,都系正规企业,都有一定的知名度,都在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美誉度。所以,要想让餐厅等企业自始至终服务于学生,还必须有相应的机制作保障。而机制的背后,是学校领导的无私与公正。不然,这些机制就不会在胶南一中产生。
 
管仁福简介
管仁福,男,汉族,山东省胶南市人。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起历任胶南一中教师、教导副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1998年任市教委副主任,2000年担任市职业中专校长,2005年任胶南一中校长。先后荣获胶南市十大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优秀校长、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科研工作优秀校长、首届“齐鲁名校长工程人选”等多项荣誉称号。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13日,第4版。)
 
 
 
 
 
为师生创造优质的成长环境
——山东省潍坊一中全面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陶继新 于允锋
 
编者按潍坊一中始建于1913年,时称潍县县立中学, 1952年更为现名并被山东省政府确立为省重点中学,1979年再次列入山东省首批办好的十九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等国家、省级以上荣誉称号逾百个。2007年、2009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百强中学。是一所拥有6200多名学生、517位教职工的高标准的寄宿制高中学校。
自然与人文和谐的学校文化
【于允锋】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我们通过不断优化、深化、细化学校文化、班级文化、教师文化、公寓文化等,形成了自己的学校文化特色。我们在南校门两侧竖立起中外各6座名人塑像,师生们一走进学校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中外文化名人雕塑长廊,让名人就在身边;我们在校园路边高杆灯的灯杆上,悬挂着“把简单工作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常规工作做好就是超常规”的巨幅标语;办公室内,每个老师的桌子上,都摆放着“责任重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的警示牌,处处昭示着一中人踏实的工作作风;办公楼旁,伫立着毕业生赠送母校的“方圆”图案巨型雕塑和麒麟文化石,表达了莘莘学子对母校的拳拳之情;“瀚园”、“润园”、“潜园”三个名字,既蕴含着希望学生成才的寓意,又包含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草坪上、绿树下、大小石头上,都有警示性、勉励性的字、句,真正体现出“每片风景都育人,每块石头都说话”的校园文化氛围。
【陶继新】中外文化名人雕塑长廊给予师生的,更多的是精神的启迪。每一个名人的成功,都有其必然的因素。其不懈的奋争精神,甚至是死里逃生的磨难,都成为名人生命的一笔不可复制的精神财富。它让老师和学生从中感受到——天道不但酬勤,而且还酬苦酬难。真想走向成功,特别是巨大的成功,都必须有巨大的付出甚至是巨大的波折乃至磨难。这种生命意义的启示如果走进学生的心里,就会逐渐形成一种坚韧不拔、无坚不摧的性格,进而使其一步步走向成功。
校园里的灯杆上、办公桌上、办公楼旁、草坪上、绿树下、大小石头上,都在进行着无声的文化传播。师生身处其中,耳濡目染,就会“化”了自己,逐渐有了“文味”。特别是这些文化“装饰”品位较高,含有思想寓意,所以,学生日行其间,思想品位也会自然的提升。
【于允锋】单元式和别墅式的学生公寓为寄宿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温馨的家庭气氛,而“温馨、和谐、向上”的学生公寓文化则为学生性情陶冶、身心健康创造了优良的条件。我们的公寓文化建设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公共部分,由学校统一规划确定内容。突出名人名言、书画作品、温馨提示;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构思设计等。二是室内部分,规定特定区域,以文化模板的形式,由学生自由发挥,张扬个性。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目前,学校已安装文化模板2000多块,可满足学生对公寓文化的需求。另外,还有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漫画作品、警名等。最近,我们又将国外名校的简介,学生推荐的名人名言警句悬挂在学生公寓内,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浓浓的文化氛围里,激发学生飞扬青春梦想,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砥砺情操,磨炼意志。
【陶继新】看过你们的学生宿舍,感觉不但舒适优雅,而且各个宿舍都有其不同的文化。在学校创建宿舍文化的时候,学生也成了文化的创造者,这与纯然学校给予的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以主人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塑造属于自己的宿舍文化,并不经意间将文化内化到自己的心里。由于自己亲手创建,当然就格外珍惜,于是,他们就自觉地保持了这种文化之美。而且,美好的文化环境,还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当宿舍成为他们文化与休息的双重栖息地之后,也就有了心灵的安适与舒畅。这从另一个层面,宿舍文化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生活质量。
【于允锋】我们的学校占地1259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4.5,绿化面积占58%。学校规划以人为本、自然和谐,建设定位为“走进森林,享受自然”,建筑风格中西结合、古朴典雅,校园设计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片区群栽的枫树、水杉、芙蓉、白杨、梧桐、雪松和法桐蔚然成林,绿草覆盖的校园四季常青,森林中的学校已初显端倪。揽月湖碧波荡漾,为学生撑起实现理想的风帆;励耘广场芳草萋萋,是学生放飞理想的地方;桃李园枝繁叶茂,象征着师生共同发展。
【陶继新】如果不走进潍坊一中,就很难体会“走进森林,享受自然”的感觉。1250亩的偌大校园里,竟然拥有58%的绿树红花青草覆盖,加之湖水荡漾,真的有步入森林的“特色文化”。潍坊一中是我在全国看到的最大的中学,也是绿色最多的一所高中。一入学校,就开始感慨万端!这哪里是一所学校,而是一个绿色遍地的大公园!这里的学子太幸福了,既可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又可沐浴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真是幸福莫名。
【于允锋】学校全新的教室设计凸现学生对教育的选择性和多样化,教室内配备了连接网络的学习电脑、多媒体以及内容分丰富、形式多样的图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图书馆的图书、报刊杂志和音像资料的配备全部围绕学生的修习内容,使学生在课外学习中选择自己适合的学习内容。国内一流的体育馆为同学们提供了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发展特长的场所。校园广播站和校园电视台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同时也成为了我校重要的宣传阵地和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
【陶继新】与这些绿色相映成趣的是图书馆、多媒体室、体育馆等现代化的设施,学生足不出校就可接触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各取所需地走进各自心仪的场所。校园广播站和校园电视台,则让学生有了各领风骚、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当然,也成了学生传播优秀文化的有声可视载体。
学生成为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于允锋】新课程的实施,教学时间缩短、教学任务不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一是我们积极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学段、学科教与学的规律,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革,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变五让”:变讲堂为学堂,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传授知识为知能并重;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挖掘学生自学的潜能和需求,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行为、方法和能力。二是采用有效策略,精心打磨课堂,抓好常规落实,提高教学效益。我们认真落实市教科院的“三步”、“四环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鼓励老师们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我们定期开展“学生眼中的优秀老师”、“同行眼中的优秀教师”、“学生周推荐优秀课”活动。再就是,我们积极做好课堂教学的前后延伸,以“ZF自主预习法”和“课后自主完善法”的实验与研究为主,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陶继新】“三变五让”的核心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跃起来,真正走进自我学习的天地。要想将教堂变成学堂,不但要改变观念,更要付诸行动。长期以来,教师以讲为主已经形成思维惯性,剥夺其大部分讲的权力,大都一时难以接受。有的还会产生抵触,还会有痛苦感。可是,一旦发现学生之学有教师之教无法达到的功效之后,他们就会义无反顾且心悦诚服地将讲的时间还给学生。其实,习惯了听教师讲的学生,也需要一个转变过程,不过,相对于教师,则大多少了更多的困惑与痛苦。当他们学会自学且乐于自学之后,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学习的情绪也会特别高涨。这样,学生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开展“学生眼中的优秀老师”等评选活动,关注的是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教师教学优劣,学生是最为权威的发言人。那些自以为是的教师,在得不到学生认可之后,一般都会反思自己,甚至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从而改变观念与改进教学。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不但提升了教学水平,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所谓的课堂高效,就在这种师生和谐的关系中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于允锋】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组织领导、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能力,我们在学校、教学部、班级三个层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三位一体、三级联动”立体化培养,进行重点攻关突破。具体来说,就是学校重点建设10个固定社团组织和6个社会实践基地;每个教学部以学科为依托,发展10个自主社团和3个实践基地;每个班组织1个班级社团和1个实践基地,发展学生兴趣,培养班级凝聚力,培养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学期中段,学校进行中期检查,期末前,进行结题验收并进行评比排队,成果展示形式包括文本材料、图片、视频等。为了发挥艺术特长生的潜能,学校还成立了学校艺术团,除了组织参加各类评比竞赛外,还积极组织他们到企业、军营、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锻炼培养他们的艺术素质。
【陶继新】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正如学习能力一样,也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如果在学校里就开始培养,就会为其未来走向社会积蓄一笔组织领导的才能。特别是那些有着这方面潜质的学生,常常会有出类拔萃的表现,甚至令教师生起自愧弗如的感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还可以激发其研究探索社会的浓烈兴趣,并由此在无意间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休要小看学生的课题研究能力,他们不但能够真正投入其中,而且还可以研究出一定的成果,甚至是相当有价值的成果。而成果的出现,还会生成自信心与自豪感,进而形成优质的心理素养与意志品质。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而成为一个社团,往往可以形成一种艺术场效,从而使学生趋之若鹜而乐此不疲。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看来,艺术对于人的气质修养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一生的。
【于允锋】我们积极开发利用社会资源。今年,我们与潍坊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将“六大协会”,象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引进潍坊一中,落户潍坊一中,在潍坊一中建立了艺术教育实践基地,这对我们学生来说,直接实现了与名人面对面直接对话的机制。
【陶继新】上次去你们学校采访的时候,已经对“六大协会”略知一二,而且深感兴趣。对于有特长的学生,不但要让他们在学校里发挥所长,还要让他们接触社会,特别是与他们心中的名人面对面对话。这样,就会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从而唤醒其内在的兴趣与动力。这些经历,甚至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
为教师精神储蓄增值
【于允锋】在抓好教师队伍自身培养建设上,我们尤其注重对外派出教师和请进来为我们做指导,在这个基础上,2009年,我们又和青岛二中、烟台二中、威海一中、日照一中、淄博一中六所学校组建了鲁东半岛高中联盟,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和班主任工作的交流,通过今年的开展的活动,应当说在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上都得到了相互的启发和相互的启示,现在我们还依然是围绕着高效课堂来加大研究的力度,最近我们又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二”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目的就是要高度关注课堂,能够确保三分之二的时间还给学生;确保每堂课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学会学好;确保教师传授的知识与三分之二的学生所求知识的兴奋点形成碰撞,这是我们最近刚刚推出的一个课题,我们叫课堂教学的三个三分之二。
【陶继新】“三个三分之二”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是基于以前学生活动时间太少,学得不好,以及形不成思维碰撞而提出来的。这种基于问题的研究很有价值。这里面需要突破一个观念,就是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之后,他们是不是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这些时间,是不是能够学得更好,特别是能不能学得更多快乐,更高效?对此,有的教师是不太放心的。而事实上,将这些权力还给学生之后,其效果会远远超出教师的想像。真正的高效,就要调动更多学生高效起来,而高效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情感高效,很难想象一个心情不快的学生能够实现学习的高效。他们只有成了学习的主人之后,才能在“我的学习我做主”中,感受获取成功的巨大喜悦,且由此进入更加积极快乐的学习之中。
【于允锋】在抓班主任队伍建设当中,首先是在思想认识上,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另外,我们积极开展各项研究活动,从08年开始,我们在班主任队伍当中,开展了小课题研究,鼓励班主任老师就班级管理当中的一些小的问题,形成研究机制,来共同享受优秀班主任的管理经验。今年10月,我们将举办首届班主任节,另外,我们还通过举办班主任培训班、出版《班级生活》刊物、开通班主任服务热线等,营造良好的班主任工作氛围,积极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陶继新】加强班主任小课题研究要重在小与实,切忌大而空。由于这些小的课题来自学生,研究起来比较容易且又切中要害,所以,多能以小见大,以小取胜。不过,在研究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这样,不但研究的问题更加实际,而且由于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研究起来才能如鱼得水,大获丰收。
【于允锋】在教学业务培训方面,我们给老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2009年,学校将启动新一轮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依托高校借凤引巢等,着力打造高水平教师群体,让老师对教师职业有一种幸福感和愉悦感,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福利,把提升教师素质作为最大的民心工程。
【陶继新】在物质条件逐渐丰富之后,教师的追求也开始向精神层面转移。而为其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无疑是为他们的幸福指数增值。教师不但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还要照亮自己。而通过学习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文化品位,则是这种升值的重要精神储蓄。反过来,当教师的思想文化品位提升之后,他们则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单位内,向学生输出更多的智慧,更加优质的思想与心理。这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教与学,都会步入一个理想的境界。
校长身心都在师生中
【于允锋】作为一名多年校长工作经历的教育工作者,除了政治条件的必备素质和业务素质之外,我还对自己做了几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不到外地开会和不出发,保证做好三件事情:一是要早上提前到校,迎接老师和学生走进课堂;二是每天上午和下午要确保巡视一下课间操的情况。我认为课间操正是学校管理的又一种体现形式,除了身体锻炼以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学校管理;三是要尽可能的保证每天听一节课,了解一下老师教的情况和学生学的情况。这样做上出于以下考虑:一是通过早上到校迎接老师和学生上课,传递一种安全感,让老师和学生看到校长在学校,他们就会安安心心的教书,学生会静下心来读书,有一种安全感;二是传递一种期盼感,尤其是对学生,早上迎接学生到校,走到教室,学生会感受到校长在期盼他做好每一天,学好每一天。我给学生的寄语是这样说的:“沐着晨风,迎着朝阳,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伴着琴弦,步入课堂,望一望老师那期待的目光;闻着书香,捧起饭碗,品一品劳动人民的血汗;踏着夕阳,放学路上,看一看今天进步了没有;走进家门,面对爹娘,说一说今天做的都好吗。”以此来期盼学生做好每一天;三是传递一种平衡感,校长不能搞特殊,要和老师、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让老师和学生体会到是平等。
【陶继新】您每天都要“做好三件事情”不是来自外力的逼迫,而是出于自身的心甘情愿。这令我想到孔子所说的话:“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是的,校长的一切为仁之举,是靠的自身。人们也许会说,于校长每天坚持真不容易;可我觉得,您不是坚持,因为坚持之中有无奈甚至痛苦的感觉。您是心之所至,行之必为。师生与您的生命已经融为一体,他们每天在干什么,生命状态怎么样?都是您的心魄所系。一天不见教师与学生,心里就放之不下。这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仁爱之心,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您对学生的寄语没有空话、大话,更没有假话,让人听来动情动心。所以,从您的寄语中,我感受到了一个有良知的校长震撼心灵的呼唤。而有了这种良知,就有了待人做事的生命本色,就会在学校里影响更多的人,甚至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沐浴其中的师生中,也会自然地走向良知,走向真善美了。
【于允锋】要当好一名好校长首先是要做一个真正的管理者,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办学经验,优质的教育资源至关重要。但是,能不能把这些理念发挥他的引领作用,能不能借助于好的经验来助推实施,能不能把这些优质的资源充分发挥好,关键要通过管理来实施和实践。有一句话对我启发很大:“没有教育的管理是僵硬的管理,没有管理的教育是软弱的教育。”另外,有一句广告词我也非常喜欢:“那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我认为学校管理永无止境,奥妙至深。
要当好一名校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成为一个实干家。做校长只有实实在在的和老师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带领好这支队伍。陶行知老先生有一句话:“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要躬亲躬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要躬亲躬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要躬亲躬守。”
【陶继新】您喜欢的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也喜欢,因为其中内涵着永远向上追求的况味。还有,成绩取得之后,没有自满于过去的辉煌,而是瞭望未来的发展前景。正如您所说:“永无止境,奥妙至深。”
做个“实干家”比做个口头演说家更为重要。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的以身作则,就是无声的命令。去你们学校采访与老师们交谈的时候,他们都对您的真抓实干感佩不已。所以,您的三支队伍的精神面貌与敬业精神都达到了上层境界。您这次能入选“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老师们都说当之无愧。这不但是山东省教育厅对您取得成绩的认可,更有你们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赞许。
确立发展规划与目标
【于允锋】2008年10月份,我们学校召开了新一届教代会,确定了今后四年的发展规划,在学校四年发展规划当中,我们确立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用了四个更加注重:一是要更加注重在国际大背景下来思考问题,谋划未来;二是要更加注重提升生源素质,提高教学质量,适度控制学校规模;三是要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突出管理的精细化;四是要更加注重挖掘内在潜力,走课改之路,走文化建校之路。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确定今后四年的具体发展目标上确定了五个目标,一是加快课程改革步伐,二是加快学校的国际化进程;三是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四是加快人文校园建设;五是要加强名师队伍建设,这是学校发展之根本。有句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所以教育永远是学校工作的主题。
【陶继新】召开教代会而确定的发展规划,因有了群体意志而更趋于正确。欣赏你们的“四个更加注重”,“注重挖掘内在潜力”则尤为重要。本来,教师与学生就内蕴着巨大的潜能,只不过没有被特别关注且开发而已。为什么有的学校生源不好、教师水平一般,却可以异军突起,甚至成为名校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效地挖掘了师生的潜能。师生沉睡的潜能一旦被唤醒之后,很快就会暴发出出人意外的力量。人们孜孜以求的教学成绩,就会水到渠成地获得,特别是师生的生命质量,就会走向一个特别优化的状态之中。遗憾的是,有的学校没有特别关注这种内在的力量,而是从看似重要的形式上下功夫,结果是拾了芝麻而丢了西瓜,甚至错在何方却浑然不知。“百年大计”的教育,就要像你们一样,从关键处着手,在核心处下力。
【于允锋】在确立了学校四年发展规划之后,我们又分年度来确定工作目标,像2009年,我们确立了两项重点工作:一是要加快课程改革;二是要加快国际化进程。在深化课改工作当中,应当说潍坊一中还是走在了前列,选课走班、学分认定,包括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在我们潍坊一中已全面展开。课改之初,我们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要把课改融入学校的全部,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二是在具体行动策略上,提出了二十字方针:“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边学边做,学做结合,做是前提。”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和努力,潍坊一中的课改应当说在全市、乃至全省创出了一定的经验。学校被确定为潍坊市教育“双十行动”的学校之一。2009年5月,在山东莱芜召开的高中课改调度会上,我校作为潍坊市的唯一代表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在2009年6月份全省高中校长素质教育专题培训班上,教育部基教司朱慕菊副司长和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对我们潍坊一中的新课改做法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陶继新】在选课走班、学分认定等方面,潍坊一中不但走在了全省前列,而且也为很多高中课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特别关注“二十字方针”中的“做是前提”,因为面对选课走班、学分认定这些新生事物,一些学校的教师不知如何去做,心存畏惧,观望等待,希望从别人的成功中提取现成的经验。其实,有无自身经历是大不一样的。自身经历,即使一时失败了,也会收获教训,有的时候教训比成功更具价值。只有做起来,才能真正产生属于自己的那份弥足珍贵的体验,才能真正在课程改革中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路子来。
【于允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考生家长在选择国内大学的同时,将目光转向了国外的大学。目前,出国攻读本科已经成为一种留学新趋势。根据这些新的发展趋势,加上我校国际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尤其是通过近年来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外教育机构或团体建立起来的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我们把办学目光投向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从2008年起,学校着眼高中生出国留学培训,注重不断拓宽学生多元输出渠道。2008年10月1日,学校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签署“绿色通道”合作项目,为潍坊一中学生开通了一条走向世界名牌大学之路。
2009年5月6日,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向我校颁发了生源基地学校证书。2009年5月12日,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我们潍坊一中与加拿大BC省成立了山东省中学首批中加合作课程项目班;另外,我们在山东省中学率先成立了第一家孔子课堂;目前我们学校正在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汉办把培训基地落户学校。另外,在拓宽学校办学渠道方面,我们还积极与青岛海洋大学成立了合作办学项目。应当说,我们确定的2009年的两大任务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2009年,学校有62名同学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蒙特利尔大学等国外大学录取。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学校。
【陶继新】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国外大学,更重要的是,使更多的学生拥有国际视野与世界胸怀。“走向世界”通过邓小平之口已经在在中国行走了很多年,可是,不少人心里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意识。而当今的学生,显然是要走向世界的。你们先行一步,就为学生赢得了数步,就会让他们在未来世界竞争中取得超越他人的成功。
办让人民满意学校的工作思路
【于允锋】学校今后的主要工作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树立两大观念,开展一项活动。即: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线,在全校上下牢固树立起“大质量观”和“大安全观”,深入开展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放心承诺行动”活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树立“大质量观”,就要承前启后,推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有三点考虑:首先是总结过去,批判继承。从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等各个方面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其次是把握现在,开拓创新。对在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教师发展、行政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障、安全保卫、公寓管理等各个方面总结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推广利用,进行深入实践探索,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并加以创新,实现新的成果和突破。第三点就是预测未来,嬴得主动。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系列“头脑风暴”行动,集思广益,把握教育动态,超前行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先进经验做法为我所用;继续实施项目制管理,推动工作,超越自我;以超前的理念预测未来,以实际行动嬴得未来。
【陶继新】总结不但是对过去工作的深刻反思,还要寻找出具体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是学校发展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把握现在不是沾沾自喜于取得的成果,而是要将成果有效地推广利用,这样,才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这是走向未来的前奏,也是学校发展核心环节。预测未来需要前瞻性的思想,而不是不切实际的乱想,这无疑为学校设定一个新的发展愿景与目标,从而让大家朝着这个方向前行。这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诱惑”师生向上的心灵鸡汤。
【于允锋】牢固树立“大安全观”,就要着眼未来,促进学校师生安全和谐。营造浓厚的“大安全观”氛围,努力提高师生的“大安全观”意识。除了抓好常规的安全工作外,更要把工作延伸到学生的心理安全、学业安全和前途安全等,以此推动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
【陶继新】树立“大安全观”极其重要,进行生命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使每一个生命都要拥有安全的保障。不过,这种安全不是狭义的安全观,而是包括心灵安全在内的大安全观。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安全,当是整个学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应当是他们心灵的栖息地,不能有来自领导和教师的任何形式的心理威胁。不然,即使没有出现一般意义上的安全事故,照样没有实现您所说的“大安全观”。
【于允锋】开展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放心承诺”行动,就是要求校长、中层干部、教职工、学生都要做出自己的承诺,制定出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化的教学承诺、管理承诺、服务承诺、学习承诺、行为承诺等,以承诺为主旨大力开展“放心承诺”行动。
【陶继新】你们的“放心承诺”行动涉及到了学校各个层面的人,而不仅仅是学校领导向教师和学生承诺。尽管这种承诺弥足珍贵,可是,如果教师与学生没有相应的承诺,就少了心灵的呼应,而成为单一的心理与行动。“承诺”非儿戏之言,还带着庄重严肃的含义。一旦承诺,就一定要履行承诺,不然,就要受到外在与心灵的双重惩罚。不过,我更加看重的是心灵的惩罚。如果仅仅是受到某些一般化的惩罚,而不能触及自己的心灵深处,这种承诺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了无意义。
 
于允锋校长
于允锋,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校长。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全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排球分会副主席,山东省首届“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先后获得山东省“两基”工作先进个人、潍坊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潍坊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所著《学部管理模式的尝试》、《家长参与班委会》、《质量求声誉,竞争促发展》、《浅议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师德教育》等数十篇管理论文在《中国教育报》等国家和省级以上媒体发表;主编《新课程实践与探索》、《精短美文集锦》、《走进潍柴》、《体验百大》、《感悟瑞福》等书10余部。
 
(载《中国教育报》,2009年9月6日,第3版。)
 
 
师生成长系学校发展之本
——积极进取的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陶继新 荆兆晶
 
编者按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和创建和谐文明校园开展工作,人文立校,科研兴校,全面推进以学生主动发展为特点的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此,近日,陶继新先生到学校与荆兆晶校长进行了一场对话。
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奠基
【荆兆晶】我们确定的办学思想是:尊重个性,面向全体,挖掘潜力,主动发展。立足于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为保证学生的特长发展,我们成立了各种活动小组,例如,清泉文学社、小记者团、机器人工作室、美术创作室、篮球队、田径队、舞蹈队、合唱队、民乐队等。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发展,我们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例如,齐鲁文化、影视赏析、手工制作、演讲与口才、生活中的科学等。使学生在特长发展中培养兴趣,在兴趣激发中发展特长。
【陶继新】特别欣赏你们的选修课,这些课与升学考试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与学生的生命成长却是休戚相关。比如齐鲁文化,本身就博大精深,很值得研究。学生一旦走进齐鲁文化之中,提升的就不只是文化品位,还有思想人格。因为儒家文化是齐鲁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其中不但摇曳着智慧的光华,而且也流泻着思想的要义。学生认真学习之后,就会从中获取人生成长的必备营养,从而拥有一个良好的品质与健康的心态。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当下的学习,还会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荆兆晶】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奠基,除了在选修课上传播齐鲁文化,我们还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我们建造了以孔子、老子等经典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以学校发展历程和学校精神为主题的文化墙,还有展示师生名言警句的灯箱、牌匾等。我们还借助山东省关于人文素质培养的课题研究,申请确立了“构建班级文化,培养人文素质”的子课题,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制定班训、班规和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陶继新】与儒家文化相得益彰的是道家文化,而老子则是道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你们建造以孔子、老子等经典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可谓抓住了文化的根本。每次诵读《论语》《道德经》,我都会有一种“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的感觉。如果学生诵读了这两部经典,就为其学习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就有了文化之根。而学校是文化之地,如果没有文化味,就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看你们学生的名言警句,令人有一种后生可畏的感觉。他们风华正茂,激扬文字,彰显着生命的朝气。而他们制定的班训,异彩纷呈,而又有着不同的文化追求。如此等等的文化如果内化到师生的心里,就会生成生生不息的生命动力。
【荆兆晶】是的,我们一直致力于文化对师生的影响。不仅用中国经典的文化熏染学生,还努力绿化美化校园,使校内的每一景物成为物化的思想,凝固的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我们就是通过这些载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使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突出一个“爱”字,把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主动发展。
【陶继新】文化功能之一就是育人。让学生心里充满“爱”当是育人之本。不但要爱祖国、爱人民,还要将爱落到生活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爱动物,爱植物等。人人心里拥有爱之后,整个校园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习惯养成教育同样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说,习惯的好坏,决定着人一生的发展走向。习惯养成需要优质环境的影响,也需要个体不懈的努力。因为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在习惯养成教育中,一定要有耐心,即使出现反复也不必大惊小怪。而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就有了恒定的价值,就可以终身收获其源源不断的“利息”。
【荆兆晶】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先生说:“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所以说,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根据初中三年各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确立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初中一年级以习惯养成为重点,初中二年级以全面提升为重点,初中三年级以争做优秀毕业生为重点。当然,这些工作的开展和实施离不开学校的干部和老师。
【陶继新】通过初中三年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优秀的毕业生,这是学校干部与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不过,这个优秀不单是成绩优秀,还包括思想、习惯等。所以,作为育人者,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抵达理想的境界。可喜的是,他们的付出收获了硕果,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心怀感恩地走出校园的时候,回应给学校的多是长足的发展。
【荆兆晶】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以近三年为例,在各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的就达200多人次;在科技创新方面,我校的机器人小组已两获全国FLL机器人竞赛项目金牌,学生科技制作、科普论文和科幻画等项目,在济南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人数达50多人;我校还是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篮球队、合唱队、舞蹈队在济南市文、体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和一等奖;我校每年向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和日本海星高中输送5-6名公费留学生,他们均在国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我校在国际交流中争得了荣誉。
【陶继新】学生之所以获得如此多的奖励,绝对不是一时拼命学习拼出来的,而是功夫在平时,甚至是“功夫在诗外”。前面您说到的学生开展的那么多课外活动,那么多的奖励,都属于“诗外”功夫的结晶。我发现,那些一天到晚只学习课本知识的学生,尽管可能考出高分,可是,他们的综合素养不一定太强。而那些特别关注“诗外”活动者,却可以出人意外地在大赛中获奖。而且,一些课外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大多可以获得超越课堂之上的能力,甚至可能进入到一种乐此不疲的审美状态之中。我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课堂学习之外的素养。学生毕竟是要走向社会的,如果“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书外之事所知甚少,特别是形不成能力,缺少应有的非智力因素,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为教师的生命成长搭建平台
【荆兆晶】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基于这一认识,学校一直重视三支队伍建设:一是干部队伍建设。学校通过竞争上岗把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聘到合适的管理岗位,并加强对他们的考评、监督与培养,要求每一位干部敢于负责、敢于担责,善于团结协作和改革创新,精于管理、务实高效,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做一个有热情、有追求、有激情的人。
【陶继新】问责制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不过,对于责任人而言,却是被动接受的;而“担责”则是主动承担,“敢于担责”里包含了人格与道义。其实,在学校里,不管管理者如何尽心尽职,问题虽然可以减少,完全绝迹却几无可能。一旦出现问题,不是互相推诿,而是勇于担当责任,显见的不但是胆识与胸怀,还有品格的高尚。而且,敢于担责者,大多可以吸取教训,改正错误,继续前行。这样,大家非但不会继续“问责”,反而生成敬仰之情。而担责者,当然也就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将以后的工作推向“更上一层楼”的境地。
【荆兆晶】二是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出台了《山东师大二附中班主任管理办法》,对班主任的选拔、培养与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坚持选拔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和德育工作研讨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不断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学校还实行了《山东师大二附中班主任导师制》,通过优秀班主任的传帮带,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责任心强、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班主任队伍。
【陶继新】从优秀教师中选拔班主任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说一个校长是整个学校的第一领导人的话;那么,班主任则是这个班级的第一领导人。班主任对于班风的形成,学生思想提升与学习兴趣形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拔只是起点,不断培养才能使他们更加优秀。班主任的使命感十分重要,没有为整个班级孩子生命成长担当使命的意识,就不是一个好的班主任。同时,班主任还应当是一个心理阳光者,不断地将其健康心态播撒到全班学生之中者。这种优质的情绪能量,可以全方位地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所以,班主任的阳光心态一旦内化到学生的心里,就会生成一种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
【荆兆晶】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人才是事业之本,人才是第一资源。名校需要名师,名师就是人才。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学校逐步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激励机制。例如,学校出台了《山东师大二附中基础分管理办法》《山东师大二附中首席教师管理办法》《山东师大二附中教学带头人和教学专家评选办法》等管理制度,为每一位教师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实事的有地位。学校从2004年启动名师培养工程,当时,学校根据教师队伍实际提出了“引进、分流”的工作思路,把学生意见大、工作态度差、缺乏敬业精神的个别教师分流到教辅岗位或待岗,同时积极引进一批优秀的教师来充实我校的教师队伍,这一做法,对教师的思想震动很大,有力地强化了教师的职业意识,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两年后,学校又适时提出了“引进、培养”的口号,在适当放缓引进优秀教师的同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对现任教师的培养上来。为此,学校采取专家报告会、外出培训学习等方法,增强教师的理论和专业素养,通过开展校内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等渠道,加强相互交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师博客,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到了2008年,学校又审时度势,提出了“培养、提升”的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每天安排两位名师值班,跟同学科或相近学科的老师共同研讨新课程改革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以此促进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
【陶继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他们就有了干成事的可能;“能干事的有舞台”,“英雄”就有了用武之地;“干实事的有地位”,敬业爱岗者就有了实在的价值。俗话说:“无事生非。”有事呢?就不会生非,甚至想生非也没有时间,也没有市场。这样,就营造了一个群体努力向上的人文生态环境。“分流”有一定的难度,很多领导对此退避三舍。可是,如果不分流,“学生意见大、工作态度差、缺乏敬业精神”者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反映好、工作积极努力和敬业精神强的教师的情绪,甚至还会在教师中惹是生非,进而形成一种负能量的“场”,对教育教学形成一种破坏力。“引进”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不但可以优化教学质量,还因其品德优良而增加了群体的道德含量,更有利于优质教育氛围的形成。你们的“培养、提升”工程不但对青年教师尽快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对于名师自身的成长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当今有些名师一旦有名,有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就裹足不前了。如果担起培养任务,他们就有了压力与动力,不但要培养出优秀的青年教师,自身也要快速地发展。于是,自然就形成了一个群体教师良性发展链。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社会公认的名校,之所以成名,显然与名师辈出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年教师的递进式发展不无关系。
【荆兆晶】人是有惰性的,教师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在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办法中,有许多动态管理的内容。比如,基础分管理每学期一评,成绩好了自然分数高,如果下一学期不努力,分数就会降下来。同样,我们对首席教师的评选也是一年一次,上一年度的当选者如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下一年度就可能落选。目的就是要营造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通过制度和机制激励大家不断进取,永不满足。除了在制度上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外,我们还积极引领教师读书,丰富教师的精神追求。最初,我们提出让教师珍惜工作,继而要求教师热爱工作,随着教师优秀团队的形成和学校良好工作氛围的日渐浓厚,我们又提出让教师享受工作,就是让教师收获成功的喜悦和精神的满足。
【陶继新】动态管理必然会生成动态效应,变一潭死水为一汪活水;不动者死,能动者生。同时,动态管理不是治教师,而是对教师特别是名师负责。名师必须名副其实,如果有名就吃起老本,不再学习,时间一长,就会名实不符,成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卖柑者”。不但自己不能进步,还会受到老师们的鄙视。
让教师享受工作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当下教师总体生存状态并不理想,这与工作太忙有关,而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没有给教师提供一个享受工作的优质环境。要让教师享受工作,就要在事关教师利益问题上公平、公正、公开,德才兼备者受到尊重与重用,德下才疏者受到批评,从而营造一个心理和谐、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这样,老师们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得到认可与奖励,就没了过重的心理负担;即使工作累些,也会乐在其中。
【荆兆晶】我们深知人文关怀之重要,在给予优秀教师荣誉和奖励的同时,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切实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努力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使教师能够善于工作、乐于工作,继而享受工作、体验成功。
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校的名师团队已经初步形成。在现有的106名教师中,有齐鲁名师1人、济南市名师2人、历下区首批名师3人、第二批名师3人、济南市学科带头人9人、山东省教学能手5人、济南市教学能手7人,2人获得国家优质课一等奖、12人次获得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22人次获得济南市优质课一等奖,还有17人次分别获得历下区、济南市及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13人次获得济南市优秀班主任称号,2人次获济南市建功立业先进个人称号。这些都是我校优秀教师团队的突出代表,他们引领和激励着我校教师的不断成长,从而使我校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逐步承担起教育教学的重任,并在教育教学中崭露头角。
【陶继新】让老师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是其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其实,每一个教师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只要为其提供成长的优质环境,都可以实现其生命的飞跃。为什么你们学校里涌现出如此之多的名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你们为他们的潜能开发提供了相应的机制与环境,并让他们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成为名师绝非轻而易举之事,除了学校为其提供的环境之外,还需要自己的特殊努力。“天道”的要义,就是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真正的名师,无一不是持之以恒努力奋斗者。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大多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成功才姗姗来迟的。为什么说大器晚成?就是要有一个磨砺的过程;磨砺得越多,就越有成就。对于青年教师,一定要疏离浮躁,一定要积蓄文化,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具备持久的生长动力。
为高效的课堂创设优质的环境
【荆兆晶】教师的成功,离不开学校这一平台,学校的发展,更需要大批的优秀教师。学校的管理者就应该努力为教师潜能的开发和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使更多的教师成为名师。
优秀教师团队的建立,为我校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以先规范、再有效,进而实现高效课堂为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教师在角色上由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组织者和学生潜能开发者转变,在教学目的上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过程上由教知识、教教材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转变。同时狠抓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四条工作主线:抓课改、促创新;抓教研、促提高;抓管理、促质量;抓建设、促发展。
【陶继新】教师如果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的主体就自然转移到了学生身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发展到一定阶段,甚至可以与教师一道组织自己的学习。“我的学习我作主”之后,学生学习的时候,不但心情愉快,而且有了责任感。而责任意识,则是学习持久的动力。
要想开发学生潜能,就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那种严谨得没有学生自由意志的课堂,永远不可能取得高效的效果。而处于自由状态下的学生,学习的时候,往往可以进入到物我两忘的审美状态,自然而然地收获高效学习的硕果。所以说,真正的高效课堂,不在技巧,而重在心灵。人们往往舍本逐末,于是,就有了虽然刻苦努力而效果不佳的尴尬。
【荆兆晶】我们从抓规范课做起,要求每一节课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内容充实、学生参与、环节完整、落实有效。为此,我们重点抓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统一双基训练、统一教学进度。课堂教学的规范化为落实知识传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它的参与性、开放性和民主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随着课堂教学的逐步规范,我们提出了有效课堂的新要求。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继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课堂。为真正把构建有效课堂落到实处,我们首先挖掘校本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名师的示范作用,开展各学科的有效教学示范课,用具体、鲜活的例子启发、引导教师,让大家认真观摩、思考、讨论,形成统一认识。然后,我们组织专家委员会成员对课堂教学进行督导,实行推门听课制度,监督教师是否把每一节课还给了学生?是否尊重了学生的大胆质疑?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是否注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及时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学校教务处搜集整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师,确保有效课堂的顺利进行。
【陶继新】“把每一节课还给学生”中还给学生的不只是时间,还有话语权,以及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大胆质疑”就要相信学生质疑的价值,甚至是一些错误的质疑,也要给予有效的引导。让“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价值取向走进师生心里,让“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景观自然而又不断地出现。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就要给予学生相当宽松的环境,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主动探索精神给予支持;而且,这里扩大的还不只是课堂之上学习知识的参与度,还应当体现在非智力因素等方面,以用关注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主动学习意识。“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要即时捕捉其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即使一个小小的点,也要给予肯定,最终达到形成创造精神的目的。“及时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中不但要及时,还要有积极的评价观,尽可能地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绝对不能因为某个学生出现某些偏差而伤了其自尊心。当然,也并不是说对于错误的问题进行一味的肯定,只是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否定心怀善意,言出由衷。教师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如果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完全放给学生。这样的课堂,就有了“参与性、开放性和民主性”,就有了高效。
【荆兆晶】随着有效课堂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有效课堂将逐步成为高效课堂。正如您所说的,“真正的高效课堂,不在技巧,而重在心灵。”从有效到高效,需要教师给学生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自我主导课堂,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为了保证高效课堂的落实,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的积极性,学校从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上给予充分的体现,像学校出台的《山东师大二附中教学管理办法》和《学生日常成绩管理办法》中都有明确规定,即课堂的高效性是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学生的考试分数不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从课堂参与、合作学习、质疑创新等学习过程的每一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元化的评价。同时,我们坚持科研兴校的理念,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高效课堂的进一步发展。像我校教师参与完成的“十一五”《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电子化应用研究》《初中英语情感认知教学策略研究》和《学生参与初中数学教学研究》等科研课题都对高效课堂的实施产生了积极效果。
【陶继新】高效有短时高效与长久高效之别,短时高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的问题,只有长久高效,才能让学生进入理想的学习状态。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培植学生持久的审美情趣。现在,我每月要出差半月左右,撰写4万以上的文章。于是,有人就问我:“陶老师,您这样累不累?能受了吗?”我说,我没有感到累,而是感到很美,每天快乐无比。为什么呢?因为我对自己所从事工作都爱之弥深,不做就有失落感,一做就有快乐感。所以,休说平时,就是春节,26年来,我也是在读书与写作。于是,就有了特蕾莎修女之言:“工作是最好的休闲。”而孔子则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李泽厚先生认为,“知”在知识层面,“好”在道德层面,而“乐”则在审美层面。如果学习进入到审美层面,就会虽累犹乐,高效也就自然轻松而至了。所以,我觉得,关键是培养学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审美情怀。有了这种情怀,不但学习既快乐又高效,人生也会变得更美起来。
【荆兆晶】老师,您讲得太精辟了!您指出了教育的根本。我们也经常反思,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就是让学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高效课堂的真正内涵不仅是让学生愉悦地获得知识,更是学生心灵的净化和境界的提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我们将从更高的层次和角度去认识这一问题,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陶继新】我们常常说,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可是,终身不只是以后,也包括当下的生命状态。如果在学校里不幸福,以后能否幸福就成问题。学生重要任务是学习,我们就要思考如何让他们幸福地学习,即如何像孔子所说“游于艺”于审美状态之中。我认为,审美是超越习惯之上的一个更高境界。一个人如果有了审美心灵体验,在看万事万物的时候,就有了另样的眼光,就会有一个长久的阳光心态。这样,也就拥有了一个幸福的人生。
确立规范、民主、激励的管理思路
【荆兆晶】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学校的教育思想往往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工作就是用正确、科学、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广大教职工统一认识,努力工作。可见,科学的决策与高效的管理是学校沿着正确轨道快速发展的保证。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在管理上确立了规范、民主、激励的工作思路,把创建山东省名校作为学校的奋斗目标。
【陶继新】校长有无思想,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走势。所以,一个有思想的校长,不能只是上传下达者,不应是一般意义上行政领导,而应是有着自我规划和设计、有着思想品格的文化人。不是用行政来干预教育,而是用思想引领着师生发展,用文化营造生命成长的环境。这样的校长即使离开了学校,其思想仍然会在学校里回旋不去。在某种意义上说,思想可以穿越时空,具有永恒的价值。
【荆兆晶】我们抓规范,首先抓办学行为的规范,其次抓办事程序的规范,再其次抓学校管理的规范。在学校管理上,我们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实行制度管理。几年来,学校先后出台了50余项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逐步使广大教职工形成统一的认识,建立起制度文化。制度文化跟学校的人文关怀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把学校的工作和奋斗目标内化成每个人的自发行为,便达到了文化管理的效果。
【陶继新】制度的制定需要民主,而制度一旦产生,就具有“法”的性质,全校师生都要依“法”而行。但制度的执行更是关键,而执行的核心在内化。如果制度不能内化到师生的心里,制度就会形同虚设。在采访您的时候,我感到你们的制度已经形成文化,绝大多数师生已经有了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更令人欣喜的是,你们学校的制度文化与人文关怀都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荆兆晶】我们倡导民主,一是营造平等、尊重、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搭建参政议政的平台。像我们健全了教代会审议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并定期召开民主党派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学生代表座谈会等;三是健全参与、决策、问责的长效机制。比如,大型设备和基建项目的招标均通过政府采购或学校招标小组完成,招生、评职晋级、人员招聘、先优评比等均由专门的小组来完成,经费支出和物品采购均建立了内部牵制机制,杜绝了一人说了算现象,就是要把学校的一切工作置于阳光之下。
【陶继新】校长相信群众带来的是群众也相信校长。其实,学校管理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充分相信师生,并让他们参与学校的管理,管理就会变得比较简易。您所谈的这三个方面,都是学校管理中的比较敏感的问题,而当这些问题公开、公正、透明之后,师生的心里也就没了疑虑。这需要学校领导的坦率真诚,不谋私利。可以说,校长的品质,对于学校的稳定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荆兆晶】激励是我们学校制度的鲜明特点。学校在起草每一项规章制度时,都把激励作为出发点,激励能产生平等、互动、向上的力量。我们不仅有物质激励,更多的是目标激励、关怀激励和环境激励。
【陶继新】人在受到激励的时候,就能产生一种心灵愉悦的满足感,并会生发出一种向上的进取心。而你们激励的多样化,则可以使更多的人在更多的层面受到激励,从而产生更大的正面效应。
【荆兆晶】目前,我校已经是省级规范化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我们已经拥有优秀的管理者和教师团队,有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再加上符合实际的、可行的制度做保障,就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学校办成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具有实验性和示范性的山东省名校。
【陶继新】有耕耘,就有收获。你们学校还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您与全校师生继续努力之后,定然会有一个新的超越。这是您的期待,也是我的期待。
 
 
荆兆晶简介
荆兆晶,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兼任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学化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青年教师化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编山东省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化学实验报告册》《剖析初中化学易错题》等多部教材和教辅用书,发表《浅谈校长的素质建设》等数篇论文。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济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历下区优秀教师、历下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09年10月17日,第3版。)
 
 
做有信仰的教育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办学理念与教育特色解读
 
陶继新 赵 勇
 
编者按近年来,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声名鹊起,原因自然非止一端;而赵勇校长的信仰教育与人文情怀,以及着意创设的一个特别适宜于师生发展的优质环境,当是这些原因之中的核心部分。为此,近日,陶继新先生前往学校走访,与赵校长进行了一场深入心灵的交流。
与人为善:建设信任型人际关系
【赵 勇】作为一校之长,我最自豪的事情之一是学校里形成了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我想这与多年来我们所倡导的“与人为善,建设信任型的人际关系”是分不开的。
记得我上任初期,在全体教工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不希望有人到我面前来告别人的状,如果你来说别人的闲话,告别人的状,我首先就对你产生怀疑。”
我任校长已经近4年了,让我欣慰的是没有一个人在我面前说过别人的坏话。
【陶继新】您谈到了影响一个学校发展的很重要的因素:人际关系。如果学校人际关系紧张,带来的是双重灾难:一是老师们无法从工作中感受到幸福,二是教学的效率势必下降。
如何才能构建一种和谐而又自由的氛围呢?您所说的“建设关系信任型的人际关系”是关键所在。而这个建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校长。您上任之初的一句话可谓至理名言,这向老师们发出一个毋庸置疑的信号:不要言人之短,而要说人之长,不然,校长就会怀疑你的人格。这样,从一开始就堵住了是非之口。
【赵 勇】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一个人的性格从正面看是优势,从反面看就是不足,而且,性格是难以改变的,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该提倡大家多从正面看待一个人的性格,多看别人的长处。当然,身先士卒,我在管理中始终把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地位、尊严放在第一位,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理念:
因为有自由,所以思维活跃;
因为有民主,所以积极参与;
因为有倾听,所以善于表达;
因为有宽容,所以敢于挑战;
因为有责任,所以乐于奉献;
因为有归属感,所以形成合力。
因为我知道,只有管理者乐于倾听、待人宽容、作风民主,才能充分尊重人的尊严,包括每位教职工和学生的尊严。我在学校的教师博客群组里用的名字是“春风”,这不是随意取的,因为我特别喜欢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认为一位校长的管理工作也应该是春风化雨式的,这种尊重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细节上,体现在对待别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
【陶继新】用人之长,是对人的更高层次的欣赏,为其提供了“英雄”的用武之地。其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之后,不但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还会生成一种积极的情绪。这种情绪,又会促使其更好地工作,以至连自己以往之短也会在这种长处的不断生成过程中而消减了。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就会使人人都能感到被重视,都会有快乐的心情。那么,和谐自由的学校文化也就实现了。
很欣赏您所提出的六个管理理念,我相信在您的身体力行影响下,会慢慢内化到教师的心里,正像您的网名“春风”一样,温暖每一位教师的心灵。
理解尊重:为教师发展提供一方沃土
【赵 勇】古人讲:“居移气,养移体。”我认为:教师作为知识分子,首先思想上需要有一个自由的空间,从某种角度上讲,知识分子不应该有太多的桎梏,自由的氛围是产生思想和迸发智慧的软环境。尊严是知识分子第一需求,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小心呵护每一位老师的思想和工作热情,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支持性的服务。”
理解和尊重是基础,在此之上,学校建立了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机制,帮助老师们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性服务是我们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陶继新】欣赏您说的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性的服务”。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摆正校长的位置——校长不是管教师的官,而是为教师服务者,并且是支持性服务者。不但为教师教学服务,还为其发展以及幸福指数提升而服务。教师感到幸福的首要条件,就是心里的安全感:身在学校,永远不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得到相应的认可与回报。第二个条件就是您说的“尊重”。教师队伍是一个知识分子群体,知识分子的特点之一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如果认为受到侮辱,就会奋起反抗;即使不反抗,也会感到有一种奇耻大辱窝在心中而化解不开。教师的情绪会在无意之间形成一种负能量,并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到学生。相反,如果校长尊重教师,他们就会生成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结,以及拼命工作而无怨无悔甚至是深感自豪的积极心态。
【赵 勇】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促进教师成长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功能主要是运用鼓励性评价的杠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服务,在评价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如关注教师个人的优势发挥,为其提供适宜的发展平台,认真分析每一位教师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帮助老师提升“长板”,克服“短板”,为教师的发展献计献策。
学术委员会专门研究不同教师的成长规律,进而结合学校需要、教师发展规律和教师个人的优势,确立了各类教师不同的发展方向:
第一类教师,有优秀的课堂授课素质。这一部分教师具有外在形象、普通话、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强的优势,善于调动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而且具有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
这部分教师可以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在各级优质课、展示课等评比中,展示自己的价值,逐步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走上一条充满自信、富有课堂教学成就感的道路。
第二类教师,这部分教师有自发的科研意识,具有研究方面的优势,乐于以科研来指导教学。他们对待日常的课堂教学规律、评价方式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有一些自己的研究。这部分教师可以主持相应的专题、课题研究,特别是在学科教学体系及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成为校本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拓展提高学校科研成效的骨干力量。这些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的教学成效,必然在师生、家长及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他们也会成为影响一方的名师。
第三类教师,属于管理型教师。这一部分教师在班主任工作、学生管理等方面,显现出明显的优势。鼓励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探索研究,帮助他们不断总结提炼出系列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就可以取得有效的成果。
第四类教师,是具有专家型潜质的教师。我们认为,这部分教师需要具有综合性及复合型的能力,需要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学术素养,不仅教学育人效果好,而且善于思考、善于写作、善于演讲,在教师中间拥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生命感召力。我们鼓励前三类教师中间的“领跑者”,努力达成向专家型教师转化的目标。
这样,通过研究教师发展的规律,并针对教师发展需求提供支持性服务,使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使他们各自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使山大附中真正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
【陶继新】教师发展不可能做到“均衡”,理应人尽其才。强求一律,一方面会扼杀能有为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会让那些虽然努力仍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者灰心丧气。教师发展委员会真正为每个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我认为,第一类教师大都比较年轻,富有朝气,有上进心,让他们参加优质课、展示课评比,的确可以激发他们努力进取之心。不过,还要特别关注这些教师的文化积淀。出名可以使教师生成“更上一层楼”的进取心,同时,也会滋生浮躁之气与名利之心。所以,要让他们懂得,要想成为名师,就要疏离浮躁,精心读书,丰富自己的底蕴,才能有发展的后劲。
第二类是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有着相当的发展潜力。我觉得,他们不但要承接上面的课题,更要进行校本研究,特别是一些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的小课题研究。千万不要追风,不要贪大,不要为名而研究。应当踏踏实实,在一个点上实现自己的突破,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样,虽小犹大。长期坚持下去,就会走进科研领域,甚至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第三类是管理型教师,这是一个不小的群体。目前,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凸显出来,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理念的实施,影响着学校风气的形成。班主任工作首先意味着爱与责任,其次还应该懂得如何正确地爱,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第四类是专家型教师,这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他们除了具备各种能力之外,还应当生成属于自己的生命感悟,这恰恰是一般的专家所缺少的。而有无生命感悟是大不一样的。如果只是能力的积累,还是上升不到“道”的层面,只是“专”而已。而生命感悟不是一般人能够形成的,需要生命磨砺,需要悲天悯人的情怀,需要大爱与崇高的责任等。这样的专家型教师,就会成为学校的品牌,就会在很多方面对全体教师起到引领作用。
课题搭台:倡导建立自发的学术研究团队
【赵 勇】我们还倡导建立自发的学术研究团队,鼓励有共同志趣和爱好的老师们自发组成学术研究团队,促使他们在教育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们立足岗位,志趣相投,一方面在研究中找回了工作的幸福感,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进步。
截至目前,全校已经成立了10多个课题组,90%以上的一线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因为课题组是自下而上、由有共同志趣的老师自己“凑”在一起组成的,我们称之为“草根式”课题研究。这些课题研究涵盖了德育活动、阅读教学、学科教学、体育与艺术、社团活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既有课程建设研究,也有教学模式研究,还有心理辅导策略研究等等。课题组自主制定活动方案,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活动方式多种多样,时间、地点不分校内、校外……这种研讨活动成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一道景观。
这些课题组的研究直接服务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他们的研究成果都及时转化为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柱。
【陶继新】自发组成的学术研究团队从表面上看来自“民间”,其实,有一个坚强的后盾支持,那就是您与学校领导班子无时无处的关注与欣赏。教师要想在学术研究方面出成果,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还必须有一片优良的土壤,不然,就会因为缺失水分和肥料而“胎死腹中”。在与你们学校的教师交流的时候,他们对此有着太多的感慨。这充分体现出您前面所说的自由、民主和谐的学校氛围,这正是学术研究出成果的必备条件。
【赵 勇】2006年8月,学校组建起教师博客群组,老师们在网络平台上相互学习,互相切磋,逐步形成了一支网络学术团队。例如王波、姜荣奎,赵克芳三位语文老师,他们既有着共同爱好与兴趣,又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更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很快成为了博客群组中的“三剑客”。王波老师曾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
“在博客写作上,我和赵克芳老师、姜荣奎老师都是语文老师,有着共同爱好与兴趣,有一定的文字功底,都有自己对教育、生活的见解。我们三人各有所长,姜老师以班主任工作的细腻、爱心为出发点,把博客建设成为班级管理、实践自己‘爱的教育’的园地;赵老师以文学的情怀来关注学生,关注校园中的一切,关注教育的方方面面,倡导并践行她的‘诗意语文与诗意生活’。我则在教育叙事、教师发展、宏观教育的思考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我们经常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三年多来,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百篇原创文章发表在博客上,现在这个圈子正在逐步扩大……”
显然,这样的教师发展共同体,成为了支撑教师自主成长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园地。
校内外的各种学术团体,不论其“官方”的或“民间”的背景,只要具有真正的学术力量,我们的老师都会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学术活动,借以汇集力量,为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而实行集团冲击。
实践证明,学术团队已经成为山大附中教师和谐发展的“助推器”和“孵化器”。
【陶继新】看过你们学校的博客,可谓异彩纷呈。一篇一篇读来,像是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美味大餐。可以说,你们有相当一批教师已经将写作视作了生命成长中的一部分。写作,不但是一种生命收藏,也是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甚至提升人格品位的有效途径。
【赵 勇】另外,在这要提一下山东大学的学术氛围,它对我们学校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开设的“大家讲堂”,就充分发挥得了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定期邀请山大的院士、博导、知名教授面向学生当然也面向老师举办系列讲座,开阔师生视野,提升师生品位,启迪人生智慧。
【陶继新】你们学校系山东大学的附属中学,山东大学学术研究的氛围特别浓厚,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了老师们的研究。当然,你们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山东大学的教授学者,你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请来为大家开设讲座与指导工作。可以说,诸多因素的集合,才形成了这样一支虽“草根”却研究成果丰硕的学术研究团队。
本立道生: 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的乐园
【赵 勇】把教师的发展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尤为重要。为此,我们确立了“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的办学理念。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单纯地抓升学教育必然是舍本逐末。因此,我们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作为山东大学的附属中学,大学的领导帮助我们把关定向:
“教育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基础教育。”(王琪珑,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
“在紧张的学习中,不要忘记用心体验生活的美好和科学的奇妙。”(展涛,原山东大学校长)
这些高屋建瓴的指导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方向。
【陶继新】孔子就特别注重对弟子品德的教育,他不仅将德育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有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仅自己依德而行,而且培养了一批品德学识俱佳的学生。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就是说,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在外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诚实可信,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了这些还有剩余力量的话,就去学习文献知识。看来,孔子认为以德修身远远超过了学习文献知识。
在学习《论语》中我们发现,孔子谈“学”的时候,也经常是将学的内容定格于道德教育方面。比如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第一》)意思是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适,做事勤勉,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这里的“好学”,纯然是谈的好好学做人,没有一句是谈到喜欢学习文化知识的内容。
现在一些学校的教育,更多关注的是智育,德育成了陪衬。尽管有的学生可以考出比较高的分数,可是,在做人方面却出了问题。你们将做人放在首位,就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让教育出来的学生成为真正服务于社会的人。
“用心体验生活的美好和科学的奇妙”同样非常重要。这并不是说我们不正视假恶丑,也不是不鞭挞假恶丑;而是更应当看到真善美的东西。特别是学生,如果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就会有一个很好的人生态度。一些长期走不出心理阴影的学生,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看不到真善美,由此厌学、厌世、厌生。科学奇妙无比,可是,由于“应试教育”的逼迫,使得科学固有的奇妙,被日复一日的课外练习所淹没。让科学之奇妙重见天日,让学生真正爱上科学,当是目前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赵 勇】坚持“育人为先”的理念,我们还得到了家长强有力的支持。
有一位家长在为自己孩子拟定的培养目标中写道:
“孩子是自己的,更是社会的,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精心地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正直的人,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因为‘少年强则中国强’的道理,我们都有深刻的体会。‘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过……’千百年来,人们的育子经验均已证明‘环境和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在这样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学习,首先为的是能让孩子立足于一个良好的人生起点。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孩子,使他逐步养成勤劳、真诚、合作等优秀品质,拥有健康、快乐、积极的心态。”
在今年的学生会成员竞选中,全校1600多名学生中就有700多名报名参加竞选,而且都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也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陶继新】家长是孩子教育的重要资源,不过,被一些学校忽视了。为什么你们学校的家长对学校的做人教育如此支持,就是因为你们平时的家长工作做得深入细致,得到了他们的心理认同。其实,家长没有不关心自己孩子成长的,特别是现在一些孩子屡屡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问题,就更加引起了家长对教育孩子的关注。而做人教育更多的不是说教,而是身教。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关键是自己做好人。言行不一的“做人教育”,非但起不到好的效果,还会让孩子也言行不一起来。
【赵 勇】是的,“诚之者,人之道也”。真诚是做人的基石,家庭教育责无旁贷。我们明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首先,我们帮助家长树立三个观念——正确的孩子观、成才观和科学的教子观。
正确的孩子观——充分尊重孩子。不少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容易感情用事、不客观,给孩子的爱也往往是错位了的爱。我们指导家长要看到孩子作为社会人的存在,要充分尊重孩子,树立正确的孩子观。
【陶继新】尊重孩子还要在尊重孩子的人格上体现出来。孩子不但是家长的子女,还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即使对待小孩子,家长也应当在人格上予以尊重。对孩子过度溺爱不好,而对孩子动辄就说“小孩子,你懂什么”甚至打骂,不但对孩子不尊重,甚至失去了一个大人的尊严。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潜移默化的思想与行为,还会在孩子的心里积淀成一种对人不尊重的心理定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就会将这些无意识中沉淀下来的对人不尊重的思想表现出来。
【赵 勇】正确的成才观——“行行出状元”、“人人能成才”。家长都希望让孩子拥有平安、快乐、幸福的人生,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要使家长明白,做普通工作不一定不快乐,“当官”、当教授也不一定就幸福。读大学、上“名牌”,固然是成才的一条路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要成才都必须走这条路。“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人都可以有用,有用都是人才。
【陶继新】“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的成才要求”是明智之举,因为它尊重了不同孩子成长的规律。现在家长在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是,只有考上大学,甚至是名牌大学才是成才。可是,真正考上名牌大学的毕竟只是少数。所以,那些考不上者就被认为不是人才了。其实,只要适合自己的发展且又取得成绩者,都可以视为人才。您说得对,人才还应当与是不是幸福挂钩。如果升上名牌大学,并不感到幸福;有了人人都认为的好工作,却一点儿也不珍惜,更不努力工作,就不会感到幸福。所以,真正的人才,还应当是人生幸福者。不管身处什么岗位,不管职位高低,钱财多少,都会在其“位置”上快乐地工作,并在那里取得理想的成绩,这就是人才。家长如果有了这样的成才观,再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会有了另样的眼光,有了另样的心理。
【赵 勇】科学的教子观——适度、尊重、放手、耐心。我们要求家长要对孩子保持适度的期望值,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不要剥夺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眼睛不要只盯着分数,要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和人格发展;要适当放手,但永不言弃;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家长必须懂得顺应自然,遵从孩子成长的规律,凡事不能操之过急。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方面,切忌急功近利之心。
【陶继新】“适当放手”,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成长起来。孩子毕竟是要离开家长的,毕竟是要自己生活的。具备自己生活的能力,这是每个孩子都要面临的问题。只有“放手”,孩子才能自己成长。而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其实,孩子拥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只不过有的时候被家长的过度关注与呵护悄然扼杀了而已。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在前进的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波折和问题。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像您说的那样“永不言弃”。“永不言弃”内含着一个道理,就是相信终有成功这一天的到来,而且始终会为这一天的到来而努力。这样,通过努力成功之后,孩子就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家长也会更加不言放弃地教育孩子。
家校合作: 创造育人效益的最大值
【赵 勇】如果一件事仅停止在思想阶段,那么就类似于纸上谈兵了。为了使我们的教育理念真为家长理解支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家长的教育,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我们认真办好“家长学校”,精心设计家长课程,把自编《家长手册》作为教材,帮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阶段要求与目标。
入校学生的家长拿到《家长手册》后,高兴地说:
“有了这本书,我就有了抓手,教育孩子也有底了。”
“真为山大附中的老师们而感动,谢谢他们想得如此周到,替我们提前考虑和付出了那么多。把孩子交到这样的老师们手里,放心!”
另外,经常开展“家长沙龙”,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经验交流的平台。
在家长沙龙上,老师们讲得真挚、坦诚,家长们听得专注、认真,动情之处,潸然泪下。有一位父亲听到激动处,又打电话叫来孩子的妈妈一起听。活动结束后,家长们争相留下老师及其他家长之间的联系方式。
【陶继新】自编《家长手册》系教师的份外之事,又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如果不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就绝对不会如此而为。看过你们的《家长手册》,感到很有价值。不但有家庭教育的理论,更有结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深入浅出的分析。这样,家长看起来就可以既学到理论,又可以有的放矢地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些,正是家长求之不得而又十分急需的。所以,才有了家长的惊喜。如果说有书在手可以让家长“有本可依”的话,家长沙龙则是他们与教师沟通的最好载体。教师的“真挚、坦诚”,以及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感动了家长,特别当家长认识到教师是全心全意为孩子发展做努力时,他们自然会“潸然泪下”。
【赵 勇】除了编写《家长手册》以及举办家长沙龙外,我们还组织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庭互助组,对家校合作教育起到很大作用。
家庭互助组,一般是由孩子在同班或同年级的学生家庭完全自愿组成的合作组组织。互助组的成立为家长之间、孩子之间的交流搭建起平台,他们自主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增进孩子和父母的感情,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与合作,鼓励孩子相互学习;家长也可以在活动中更全面地了解、认识孩子,学习借鉴别人的教子经验,互相解疑释惑,交流教子体会。学生家长有着不同的、丰富的、多彩的人生经历,将这些经历跟孩子们分享,不仅孩子们获益匪浅,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收获。
家庭互助组大多利用周末或节假日一起聚会、外出参观、郊游等。孩子们这样说:
“参加这个小组,我们一起郊游、聚餐,比一个人面对老爸老妈强多了。”
“自从参加这个组织,我好像不再是独生子女了,感觉不再孤独。”
家长们说:
“互助组让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家长成了朋友,成了同学。有些从自己孩子那里了解不到的东西,从孩子伙伴那里可以了解,也可以从其他父母那里得知。”
“因为孩子,我们相识,因为孩子同龄,我们常常面对同样的问题,共同研讨、共同协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做到优势互补,我们太需要了。”
【陶继新】家庭互助组是家长自发自愿组成的一个组织,有新意而且效果好。这是你们有效进行家庭教育结出的另一个果实。如果没有你们的《家长手册》和家长沙龙,就不会派生出来这样一个新的组织。
当今,安全问题困扰着学校的很多校外活动的开展,使得本应当走出校门,到社会与自然中感受与体验生活的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而家庭互助组则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互助组人员不是太多,而家长又特别负责,孩子可以处于绝对安全之中。而孩子则可以乘兴而去,尽兴而归。家长可以尽情地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与方法,特别是在现场活动中,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互助活动时间的交流,还会不断地向其他时间延伸,这就形成了一个校外家庭联系网。而孩子则在这个组织中,增进了友谊,培养了合作精神。
结语:做教育,还是应该要有信仰的
【赵 勇】我特别赞成齐涛厅长说过的一句话:“一个教育家必须有信仰,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教育家,就没有名师。真正具有教育信仰的人,不仅有理想、有追求,而且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实现理想的现实路径。”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国家、民族的未来奠基。这样的说法具体到一位教师、一所学校身上,可能让人感觉有点不自量力,但,如果心中没有这样的精神支撑,很难想象一个教师能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走得很远,也很难想象一所学校能培养出优质的人才。我常对老师们说的一句话就是:
“我们可能不能左右现在,但我们可以影响未来。”
【陶继新】是啊,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信仰,就会在培养学生的终端之处出现问题。学生是要走向未来的,如果现在没有一种信仰的支撑,即使未来有了很大的成就,也会因其信仰的缺失而误入歧途。特别是当今社会,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蔓延,就更加需要信仰的精神支持。人们,甚至是教师,现在也很少谈论信仰了。教学是为了崇高的教育事业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吗?我们常说,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而没有信仰,何谈神圣?
【赵 勇】的确如您所说,在充满浮躁和功利气息的当下社会,谈信仰会让一些人侧目以视,速效速成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信仰”能带来多少实际的效益呢?在现实面前,信仰经常显得无力而望不到边际,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意想不到或者很棘手的问题,路也不是一马平川,好在我们没有迷失方向,凭借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越过了一些磕绊,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陶继新】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吧!它像灯塔,给黑夜里海上航行的水手照亮了前方的路。不管现实如何,教育始终应该坚守一种纯净和崇高,应该永远是俗世中最美好的“象牙塔”。
 
赵勇校长简介
赵勇,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首届“齐鲁名校长工程人选”。曾获山东省创新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青春立功”二等功,山东省优秀地理教师。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博客伴我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发表《教育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以人的发展为本,在实践中凝练学校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凝练核心价值观》《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等多篇文章。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4日,第4版。)
 
 
打造“一中人”精神的品牌
——山东省胶南市第一中学的高目标追求
陶继新 管仁福
 
 
编者按由于课改成绩突出,山东省胶南市第一中学被评为青岛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教师在课改中成长,近几年涌现出省级优秀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青岛市特级教师、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级教学能手,青岛市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6人;举行青岛市公开课、示范课40节。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近三年该校有3名山东省优秀学生、1名省十佳中学生、2名青岛市十佳中学生;有3名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均获得50万港币的全额奖学金,其中2007届的程艳迪代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全球华人大专辩论赛获得第一名;2008届毕业生赵登辉、2009届毕业生李姝涵在全市举办了个人专场演唱会答谢学校的培养;2008届学生卢柯宏参加青岛市双语大赛,荣获青岛市高中组个人比赛第一名;2009届学生唐松民的《奥运畅想》参加由《青岛早报》举办的“金锚杯”我的2008寒假征文大赛,荣获高中组唯一的特等奖;2009届学生杨硕被推荐参加了青岛奥帆夏令营……
这些成果的取得,当是必然的。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还会收获更多的成果。优质的素质,往往可以延续很长时间,甚至可以伴随一生。所以,实施素质教育,更是关注学生一生生命成长的教育大计。
鼓舞师生奋进的“一中人”精神
【管仁福】学校管理的实质在于寻求全方位的合作,在于让整个团队都服从于共同的愿景,逐步将学校打造成一个有着高尚理想和高远目标的价值共同体。为此,我们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精心构建和谐校园;内涵发展,着力打造一中品牌”这一中心,始终抓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这条主线,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树立了新的发展理念、创建了新的管理模式,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来凝聚和引领教职工,激发教职工的内在活力,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陶继新】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异常重要,而且你们的价值追求总属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这样,就有了正确的导向,有了共同的追求目标,大家就可以朝着这个目标持续不断地奋进。不过,价值观的确定只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将其内化到师生的心里,才是关键所在。在采访您的时候,我感到您在内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仅从你们师生精神焕发的生命状态,就显见出了这种价值观内化的成果了。
【管仁福】实现学校和谐是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我们坚持文化立校,提出“一中人”这一温馨称谓,组织了“一中人”文化内涵大讨论,不断挖掘和丰富“一中人”的内涵,提炼升华出“志存高远,海纳百川”、“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用心做事,脚踏实地”的“一中人”精神。用“一中人”精神团结和凝聚各种力量,引导教职工把自己真正融入一中这个大集体,做一名合格的“一中人”,齐心协力共同营建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一中人”精神逐渐成为学校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陶继新】“一中人”精神之所以给人亲切的感觉,因为它是一中师生共同思考的结晶,是与一中人的思想内核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它成了一种内化与外化俱在的精神象征,几乎无时不在地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志存高远”之所以指向美好的未来,关键是有一个一中人的“志”在,它可以无坚不摧,可以破解各种各样的困难,从而去追索心中那个高远的目标。“海纳百川”呈示了一中人胸怀的博大宽广,也显见了一中人视野的宽阔,甚至可以直指古今中外,大凡可以“拿来”者,都可以“拿来”;但“拿来”虽然能以“他山之石”“攻玉”,却更是为自己的创造积蓄精神资本。“追求卓越”反映的是一中人具有超越意义的追求,与“敢为人先”紧密相连,有点冒险精神,而又不是盲动,用胆识与气魄,去追求卓越的成就。“用心做事”之中的“心”,让我看到的还有一中人的良知,有了它,就不是外在的逼迫,而是一种内在的需求。“脚踏实地”在行上,也有实在真诚意。它不是追求外在的浮夸、虚幻的荣誉,而是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认真努力,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做下去。所以,这样的“一中人”精神,就成了鼓舞师生向上的一种动力源。
【管仁福】我们把“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作为目标和追求,把“教育即是服务”的观念深深地根植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把师生需求作为工作的第一需要,强化“把第一时间交给师生”意识。我们要求学校干部理解教职工,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看主流、少看枝节,鼓励竞争,强调竞合,减轻教职工的心理负担,时刻把教师冷暖挂在心上,用真情换取教职工的真心,用真情唤起教职工的责任感。
大力实施“四民工程”,做到“知民情,合民意,聚民心,用民智”,要求学校干部每学期重点联系1个备课组、10名教职工和10名学习经济困难生,倾听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校长信箱、校园网AM交流平台、校长接待日的作用,拓宽干群、师生交流沟通渠道。
实施“温暖工程”,倡导教职工要“有滋有味地生活,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情有意地交往”,注重教师的幸福感受,积极创造温馨、温暖、温情的工作环境。帮助教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合理调度教师班车,帮助解决教工子女就学和部分教职工两地分居问题。每年免费给全体教职工健康查体,为教师办理大珠山景区免费登山年卡,投资30万元建设教工俱乐部,保证教职工活动场所和时间。每年组织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这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理念赢得了教职工的认可。
【陶继新】实施“四民工程”是一个既聚民心又得民心的工程。“知民情”是基础,不然,民心工程就可能步入歧途。而要想真正知民心,学校领导就要深入师生之中,知其学习与生活情况,特别是要知其心灵需求。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做出“合民意”的事来。不过,有的时候,心之所想,与事之所行,还往往有一定的距离。而领导要想真正“合民意”,就要使师生与自己的所想对接。你们的“温暖工程”,就是与师生对接的一个生动写照。他们所要求的,领导几乎全部做到了。如此而为之后,“聚民心”就成了水到渠成的必然。而民心聚之后,每一个人就都会竭其全力地工作和学习。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具有巨大的潜力,而这种潜力一旦发挥出来,学校的快速发展就成必然之势。
“明德至善,博学大成”的校训
【管仁福】成才先做人。针对当代中学生责任感的普遍缺失,围绕“明德至善,博学大成”校训的内涵,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我们探索实施了学生“精彩人生”德育系列工程。以“明德、博学、志远”为明确目标和阶段标志,以学生的道德面貌、精神力量、知识技能为重点,提出了各阶段、各年级不同的德育内容,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高一侧重抓好习惯养成和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高二侧重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公民教育,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三侧重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指导学生搞好人生规划,培养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陶继新】欣赏你们“明德至善,博学大成”的校训,大气、厚重,又蕴含着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如果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话,高中生的生命起程,也应当是“明明德”,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在未来甚至当下出现问题。有了“明明德”,才能抵达人格“至善”的境界。如果再能博学之,就可以成就一番有益于人类的大事情,就会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精彩人生”。
【管仁福】要想抵达“明德至善”的境界,就要富有爱心与责任心。我们把加强师德建设作为教师发展的永恒主题,把爱与责任作为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开展以“真情塑造未来”为主题的家访活动,每年寒暑假组织干部和全体班主任深入五类特殊学生的家庭,送上书籍、送去温暖。在学生中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征文活动,虚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连续5年评选“十佳师德标兵”、“十佳岗位奉献标兵”,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坚持期末开展“家长评教、社会评校”和“魅力教师”评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管理的目标,才能使学校发展充满生机活力。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引领教师健康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增强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树立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和安心从教的职业道德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陶继新】爱与责任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爱发乎心底,行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学生从教师之爱中,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从而对教师产生爱戴甚至是依恋的感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生成内在的学习动力。责任是与爱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使命是将学生教育成人成才,所以,很多优秀教师虽累虽忙依然因责任的存在而乐此不疲地工作着。支持教师如此工作的不但需要其内在的品格,还需要一定机制的检测与激励。你们所开展的评选“十佳师德标兵”、“十佳岗位奉献标兵”活动,以及“家长评教、社会评校”和“魅力教师”评选活动,无疑对教师更加富有爱心与责任感是一个促进。一些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正是在这些评选中脱颖而出的。他们更加看重的不是这些荣誉,而是师生及其家长甚至是社会的高度认可。当一个教师拥有了一定的美誉度与信赖度之后,他会更加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更加投入地工作。而他们的努力与收获,又会影响到更多的教师。这样,就会在学校里形成一种群体教师自主要求发展的氛围,从而使爱与责任更加有效地在学生那里产生效用。
【管仁福】要想“博学大成”,就离不开经典的学习。从2006年秋季开始,开展了“研读经典,营造和谐书香校园”活动。学校为教职工配发了教育经典图书,每人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实行干部每周行政办公会交流管理随笔、教育叙事制度,建立教师“日读、周写、月总结”、“组内交流、级部汇报、校内展示”学习机制。邀请专家作报告,举行演讲、征文比赛,评选年度十大读书人物,刊发校报校刊,为老师们提供介绍经验、交流思想的平台。使教师走进书报的殿堂,感受阅读的快乐,激发教育的灵感,撰写心灵的感触,使阅读、写作成为教师日常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陶继新】我一直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特别是通过对经典文化的阅读与背诵,可以使教师的智慧不断生成,思想不断提升。这样,他们越来越拥有了教书育人的精神资本。而当一个人经常与经典为伴之后,还会拂去心里的许多浮躁之气,生成心灵安顿之感。这样,他们在教学的时候,就会将这种心态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让他们也逐渐地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而心态不但会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还会对其学习的效率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管仁福】“博学大成”应当是群体教师的发展,为此,我们建立教师梯度发展机制,为不同层面的教师群体搭建发展培养平台。针对青年教师群体开展“教坛新秀”的评选与培养活动,实行青年教师拜师结对制,为每一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明确导师的责任和目标,严格把好过程关和结果考核关,通过结对指导,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针对中级教师群体,开展“骨干教师”的评选与培养活动。针对高级教师群体,开展“首席教师”和“首席班主任”的评选与培养活动。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过程考核,突出培养实效,从而引领不同层面的教师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与成长意识。
我们还建立了“教师成长档案袋”,里面装载着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获得的荣誉称号、获奖发表的论文、举行的公开课和每月的教育教学反思记录等丰富材料。其中“月反思记录”要求教师对每月的工作情况作出深刻的反思,概括一月来的主要工作,记述取得的成绩,总结成功的经验,感受成功的愉悦;记述工作中的不足或失败,总结失败的教训,感受失败的苦涩,进而制定改进的措施,促使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成熟。
【陶继新】“教坛新秀”的评选与培养,无异于给青年教师精神输氧。由于一对一“导师”的跟踪培养,每个青年教师都可以享受高级“研究生”的待遇。不过,在培养的过程中,不但要在教学上进行指导,还要在修身做人上言传身教。一个真正抵达特别优秀境界的教师,没有一个不是人格高尚者。人格高下不但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高度,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学术高度。而青年教师只有从这两个高度中学到真“经”,才能不但当下快速发展,更能持续长久地发展。着意“骨干教师”“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的评选与培养,让中、高级教师群体不再满足于既有的职称职位,而是去追索更高的目标。人往往是有惰性的,特别是有了中学高级职称之后,就更容易产生不再奋进的惰性思维。其实,这个时候,恰恰是他们“更上一层楼”的时段。学校助其一臂之力,给予一定的精神引领,他们就可能走向更高的层面,特别是拥有一种向上的精神状态与生命态度。这样,他们就会成为全校教师的典范,从而引领大家去不断地努力进取,甚至形成一种群体向上发展的场效。
为学生提供优质发展的环境
【管仁福】近年来,我校的主体性教育和开放式办学像绵绵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发展着学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在学生管理方面,我们提出“三自主”“三参与”培养模式,实行学生全员值周,常规管理工作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管理;学校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升旗仪式、社会实践活动等由学生自主承办;足球、篮球俱乐部,校刊编辑部,学生社团让学生自主组建。放手让学生参与学校决策,参与评议学校工作、评议课堂教学,参与监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青春礼赞”诗会、读书报告会、课本剧表演、“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会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征帆》杂志,星河文学社,天文物理协会,足球、篮球俱乐部成为学生挥洒青春的阵地,体育节、文化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舞林大会”成了同学们亮出精彩的自由天空……
【陶继新】你们为什么让学生自主参与这么多的活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你们充分相信学生。你们并没有简单地将学生当成教育的对象,而是将其作为可以自我教育,甚至生成教育的鲜活生命。学生有着超越想象的创造力,给他们一点阳光,他们就能灿烂起来。同时,由于自主是主动的、自愿的,学生就有了异乎寻常的积极性,其潜能也就在这种积极心态与行为中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看你们学生的这些活动,人们往往惊诧于他们超常的能力。为什么有的学校的学生就没有这样的能力呢?是他们笨吗?不是。是人们无意中扼杀了这些潜能而已。而你们是激发了这种能力,培植了这种潜能,为学生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优质环境。所以,就有了这么精彩纷呈的表现。
【管仁福】在课堂学习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同时为各班配备了问题疑问卡袋,每天由科代表收集和反馈学生的疑难问题。在全省规范办学行为后,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多的情况,我们大力推广“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课堂学案、自习学案和周末学案“三案”并举,要求各年级各学科统一规范学案编制和使用,全部实行电子稿,根据实施情况不断充实完善,为学生全程高效学习提供保证。“学案导学”的实施,使我校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2008年10月,青岛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全面推广了我校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今年2月,在2009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暨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我校董军老师代表全省教师作了题为《又是一年春满园》典型发言,全面介绍了我校贯彻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规范办学行为,落实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措施,得到了黄胜副省长和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
【陶继新】实施“三先”既基于对学生的信任,也基于对他们主动解决疑难问题能力的培养。问题意识之于学生异常重要,如果只是从教师或教材那里收取现成的答案,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孔子说:“君子不器。”学生是有自我探索问题能力的生命体,而自我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植,恰恰是让他们“不器”的有效途径。
“三案”并举体现的不只是教学改革精神,还反映了你们面对当前教育新形势顺时而变的教育态度。素质教育的实施,无疑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可是,素质教育还不能简单地用“将时间还给孩子”来概括其丰富的内涵,更不能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尽情玩耍特别是沉迷网吧与打架斗殴,而是让学生既玩得好,又学会利用课余时间增长自己的智慧。
【管仁福】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普遍关心的话题。
我们成立了赵凯博士工作室,邀请南京师大赵凯教授为我校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培训指导,打造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家长有效协作的平台,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知心大姐工作坊,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和心理问题诊疗。本学期始,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课程,间周开设一节选修课。
我们通过主动介入,持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团体辅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智力优势和能力倾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免疫能力。开展了“中学生学习能力训练对比实验”,将学习性心理辅导与教学的实效性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训练,打造具有持续学习力、心智成熟与全面发展的学生。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中国教育报》、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网报道了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7年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举办的全国心理健康杯评比中被评为先进学校。2008年4月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会上全面介绍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陶继新】在参观你们赵凯博士工作室与听你们心理教师介绍经验时,感到很有收益。当下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难点与重点,你们则有效地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你们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待问题出来之后再进行心理辅导或治疗。这样,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更为重要的是,刚刚露出萌芽的心理问题,解决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一个经常处于优质心理状态下的学生,其学习效率自然会比一般学生高。而罗素认为,人应当遵守精神纪律。即不应当有的忧愁、恐惧、气愤、嫉妒等,就应当“拒之门外”。可是,休说学生,就是教师,也往往难以做到。那么,心理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长期甚至一生守持精神纪律,让那些完全不应当属于自己的不良情绪离我而去。长期优质的心理,不但会提升当下的学习甚至生命质量,还可以延续下去,甚至可以一生幸福。从这意义上说,你们学校的心理教育,当是为学生当下以及未来的幸福,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情。
“差不多就等于差很多”的管理理念
【管仁福】管理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在管理上我们提出了“差不多就等于差很多”的理念,因为“差不多”积多了就是“差很多很多”,因此一定要努力做到使每一个管理策划都精心,每一个管理环节都精细,每一个管理结果都精致。坚持一手抓教师的教学常规,一手抓学生的学习常规。
【陶继新】“差不多就等于差很多”的理念说得好!满足于“差不多”的潜台词是不负责任,至少是不求更好。而没了对更好更高的追求,在学校领导管理层首先就从思想上懈怠下来,更遑论一般教师和学生了。您所追求的“精心”“精细”“精致”,不但不能差不多,还要好上更好,永不满足。这是对自己负责,对师生负责,也是对学校发展负责的态度。
【管仁福】我们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项教学管理常规和制度,对教师的备课、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的设置与批改、辅导、训练、讲评等教学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制定具体的量化评估标准,通过“有效管理”、“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这些细节,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落实,搞好当堂质量反馈、作业质量反馈、质量检测反馈等,让教师及时发现日常教学的得与失,自行调整、完善各自的日常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陶继新】在教学上,您提出了四个“有效”。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的时候并不与学生学习时间成正比,而是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关,特别是与师生的“高效情感”有关。良好的情绪,会给课堂教学带来盎然生机,会使教师特别是学生生成积极甚至是超级效率。灵感不惠顾于心灵“死机”者,而是青睐于心情愉悦者。这并不是说排除科学的教学与学习方法,而是强调情感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管仁福】我们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学生的学习常规,对学生的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小结等环节提出科学具体的要求,加强学生日常规、周常规和月常规的指导,向学生日常学习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要质量。严格落实省素质教育规定,把时间还给学生。周末实行“4+X+1”选择模式,学生可以选择回家自习或者在校学习、活动,在学校可以有四种选择:在教室上自习、到操场活动、去阅览室阅览、在微机室上网,以两节课为单位活动,教室、操场、阅览室、微机室安排教师值班,每班由专人负责统计学生出勤。“X”指不定期的面向学生的专家讲坛、首席教师讲座等活动。
【陶继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学生学习常规,而且一一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学习的时间与质量。“4+X+1”选择模式则是一种“非常规”,学生自己拥有了自由度与选择权。有自由与选择,学生就会心向往之;心向往之,就会心灵愉快且有收获。
【管仁福】在后勤管理上,我们立足于为学生创造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全方位加强精细化管理。2005年开始,竞争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后勤专业化服务,采取托管、连锁、联办等形式,引入青岛弘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青岛举鑫帮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胶南市糖酒副食品总公司、胶南市慧泰购物超市、青岛三德物业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师生餐厅、超市及学生公寓,为师生提供专业化后勤管理和服务。与隐珠街道办事处派出所、胶南市公安局保安公司联合成立警务社区服务站。与胶南市开发区医院联合成立了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站,把学生的医疗就诊纳入到医院的统一管理和服务范围,还开设了洗衣房、理发店、眼镜店等。在各项工作中我们都提出了环节精细的要求,比如在餐饮方面实行“样品预留制度”,把每样饭菜取样保留48小时;“饭前品尝制度”和“困难学生免费就餐制度”。在胶南市教体局组织的对各个学校的社会满意度测评中,我校连续多年名列全市第一位。
【陶继新】不管是餐厅,还是商店,要想在你们学校“安家落户”,都要经过竞争这个门槛。竞争的“赢家”,也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共生共存。这样,谁要想竞争取胜,就必须经过几千名学生的认可。于是,为学生服务,就成了任何一家进驻胶南一中的唯一选择。当然,受益的也就是学生了。为什么会出现“样品预留制度”“饭前品尝制度”和“困难学生免费就餐制度”?说到底,还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满意。况且,真正参加竞争者,都系正规企业,都有一定的知名度,都在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美誉度。所以,要想让餐厅等企业自始至终服务于学生,还必须有相应的机制作保障。而机制的背后,是学校领导的无私与公正。不然,这些机制就不会在胶南一中产生。
 
管仁福校长简介
管仁福,男,汉族,山东省胶南市人。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起历任胶南一中教师、教导副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1998年任市教委副主任,2000年担任市职业中专校长,2005年任胶南一中校长。先后荣获胶南市十大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优秀校长、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科研工作优秀校长、首届“齐鲁名校长工程人选”等多项荣誉称号。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13日,第4版。)
 
 
 
全面提升师生的素养
——发展求索的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
陶继新 李孝河
 
编者按近年来,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做名师,育名生,创名校”为发展目标,创新理念,注重内涵,加强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努力争创品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网站系统示范单位”、“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山东省英语特色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山东省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示范学校”、“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为此,2009年6月28日,陶继新先生专门前往学校采访,并于30日通过QQ,就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与李孝河校长进行了一场对话。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
【李孝河】我们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又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办学,就要做到尊重人、凝聚人、依靠人、发展人,让学校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
【陶继新】“以人为本”不只是一个理念,关键要是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在你们学校采访期间,我已充分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文情怀。身处其中的师生,有一种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李孝河】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着师生的发展与成长去做文章,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是以教师为本,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环境;二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比如为了师生的身体健康,我们积极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全面落实“阳光体育工程”,积极开展“快乐大课间”活动;再如我们认真搞好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陶继新】外在身体与内在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的和谐,才能培植真正健康的体魄,才能为未来积蓄雄厚的发展资本。为“本”有奠基的况味,没有本,未来发展就没有根基。以师生为本,就要特别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与心理优化。你们采取的这些措施,就是为师生固本,为他们的未来奠基。当然,与之相悖的加班加点等会影响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应试”行为就要中止,而那些促进师生健康的学习与活动就要增加。这样,师生的发展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活水,才能拥有一生的幸福。
【李孝河】在学校管理上,我们坚持追求发展,崇尚尊重,达成和谐,把学校管理逐渐从“治”的角度转移到“爱”的轨迹上来。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要求干部和教师修炼博大的爱心,自觉地做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引路人,用师爱滋润心灵,成就理想,诠释教育。
【陶继新】管理离开了爱,即使管理得“井井有条”,也只是一种表面“繁荣”;相反,如果关注师生心里的“井井有条”,那就是心灵与行为和谐之后自然外化出来的一道风景。这就升华了管理的品格,提升了师生的生命质量。而要想进入这个“领地”,就要像您所说的“修炼博大的爱心”。博大的爱心不是呼之即来的,而是要经历一个“修炼”的过程,即“为仁由己”的修心过程。这样形成的爱心,才少了功利,多了真诚,少了眼前利益,多了长远规划,过滤掉了狭隘,拓展到了博大。
【李孝河】我认为,管理要靠科学的制度,但更重要的是净化师生的心灵,“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让他们有一种心灵的归属感。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当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注,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了形成和谐的校本管理文化氛围,我们着力于学校精神的继承与深化,积极创建“人文一中、诚信一中、和谐一中”。在管理中充分发扬民主,给予师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与师生以心交心,以情感人,让欢乐、生机、活力和爱充满校园。
我们真心关心教师,给教师办一些实事,努力使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如学校教师过生日,我们都送去生日蛋糕和祝福。教师有子女上学、家属找工作等困难,我们都尽力帮助解决,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陶继新】学校是教师的第二个“家”,是他们心灵的栖息地。如果在学校里感到快乐幸福,整个人生就会变得灿烂多彩。您说让老师“有一种心灵的归属感”,就是为他们一生幸福着想啊。
不要小看这个一年一度所送的生日蛋糕,它的价钱虽然不高,可是,却承载着来自校长的真诚祝福。教师子女上学、家属找工作等困难是其心里一个难解的结,他们大多无能为力。你们主动且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难题,老师会感动终生,且会将这份感动化作高度的责任感与极大的工作热情。人人如此,群体的和谐就会形成。
【李孝河】结合新课程改革,我们努力构建和谐课堂,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实现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以及潜能开发的过程,在井然有序、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充满活力、优质高效。和谐校园由理念到形成制度,由制度到走向践行,让和谐之花在城阳一中绽放。
【陶继新】人们在追求高效课堂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形成高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和谐。高效不一定和谐,而和谐则一定高效。师生为了高效而牺牲了其固有的快乐幸福,失则远远超过了得。而和谐课堂则因师生之间心灵相通而形成一种愉悦的心理场,即所谓的高效情感,学习的高效率也就有了不求自得的结果。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李孝河】教师是办学的第一要素。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既是把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前提,也是其关键所在。我们首先做的是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要求教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坚定不移地落实好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精神,把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贯穿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四种观念”: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观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的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同时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即面向全体和关注个体的关系;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陶继新】由关注老师之教转向关注学生之学,这是教学上的一次革命。其中的“尊重人”特别重要。学生本来就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可是,由于课堂上教师之讲剥夺了学生自我探索的权利,使得课堂学习变得被动而低效。更重要的是,教师并没有感到不尊重学生,学生也认为本应如此。这就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于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成了悬在口头的一个招牌,教师则成了毋庸置疑的“中心”。你们的“四个观念”,不但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还和谐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
【李孝河】为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加强师德建设,如开展“师德教育月”活动,邀请全国师德标兵张桂梅到校举行师德报告会等,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还利用“中国教育学会实验学校”的优势,邀请了像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等30余名高层次专家、教授、名师到校作报告、上示范课、同上一节课、诊断教学,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陶继新】全国师德标兵到校报告,给教师心灵的震撼;而高层专家、教授和名师到校作报告与上课,则可以提升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我一直认为,要想提升思想与文化品位,关键是要“取法乎上”。为什么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因为这样的“君”在做人与为学两个方面均属上乘,是老师们一生追求的目标甚至是崇拜的偶像。一个不断听“君”报告与讲课的教师队伍,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向“君”靠近。久而久之,就有了“君”的风度与水平,就成了当地甚至更大范围的名师。“名师出高徒”,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学习能力,也自然就有了比较快的提高。这样的“以人为本”,显然已经进入到了高层境界。
【李孝河】我们提倡教师要具有“静的状态”和“高的境界”:要静下心来,不为外界的浮躁而动,静心学习、静心研究,静心发展;工作要高标准、高追求,善于用心思考,善于查找不足、不断改进,“把每节课都上成精品,把每件小事都做成精品”,达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高境界。我们努力做到:一是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一个不爱学习的教师,肯定不是一个好教师。我们努力为教师营造学习氛围,让浓浓书香滋润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二是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状态。我们提出“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口号,人人开展课题研究,定期进行教学研究成果展示,保证个个课题能落实,次次研究有收获。三是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方式。引导教师养成时时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积累,在反思中发现,在反思中成长。
【陶继新】教师具有“静的状态”非常重要。当社会浮躁之风频频袭来的时候,一些老师的心灵也跟着喧嚣起来了。于是,不再全神贯注于教育教学工作,甚至将这种浮躁之气有意无意地传染给学生,进而形成一种躁动不安的消极“场”,学生的学习精神与心理状态因此而受到污染。所以,要想方设法,让老师的心定在学生身上,定在自身发展身上,这样,学校发展才能拥有流动不息的生命活水。
只有静心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您所说的高的“境界”。境界决定的不只是成败,还有学生发展的走向。我们将目标锁定月亮,尽管不一定得到月亮,却可以瞭望满天的星斗与如水的月光;况且,说不定哪一天我们还可以承载宇宙飞船抵达月球呢!看来,高的境界给了人奋斗的信心,让人看到美好的希望,且可以为之而去努力。
学习一旦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就会生成一种终生向上的精神动力,以其持续不断的文化升值,向自己的学生输送精神的食粮。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在长期的读书中,不断地丰盈自己的思想,且可以将这种思想外化成行动,影响自己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因这种学习型的老师也爱上学习。
【李孝河】我们组织教师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名校考察学习,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交流研讨活动,选派优秀教师、青年教师到省内外名校挂职锻炼。与名校建立联姻关系,开展交流活动等。近两年,学校每年外出学习和教研交流的教师都在200余人次以上,一线教师几乎都曾外出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这些活动使教师开阔了视野,积累了教学经验。
【陶继新】让更多的教师走出去,不只是学习先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还开阔了眼界。“走万里路”与“读万卷书”同样重要。开阔的视野对教师的教学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往往在不经意间发挥其意想不到的作用。即使教师在学习空闲时间,游览一下异地名胜古迹,都会在不自觉中积淀成思想与文化,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一笔资本。
【李孝河】我们实施“名师工程”、打造名师团队,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优秀教师管理,鼓励教师走“学习、实践、科研”的名师之路。建立“名师工作室”,让名师发挥在教师专业发展和青年教师培养中的示范引领效能。目前,学校有教职工31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73人,中学一级教师82人。有荣获全国、省、市、区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特级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等称号的教师170余人次。
【陶继新】你们鼓励教师走“学习、实践、科研”的名师之路,且已经有一批教师脱颖而出,这对打造学校品牌无疑是一个战略决策。不过,名师的培养一定要注重积淀,千万不要急功近利。真正意义上的名师,没有一个是速成的。名师重的不应当是名,而应当是实。人格高尚,学识渊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之后,才能进入名师的殿堂。
【李孝河】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前几年,我校招聘了大批大学本科毕业生,怎样激发这些青年教师的活力,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就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制订了《关于实施‘金字塔’教师培训战略暂行规定》,对青年教师按照见习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制定培养计划,建立青年教师聘任制和考核体系,通过“导师制”进行导帮带,让青年教师像“金字塔”一样逐步提高,达到教育教学的“塔顶”。
【陶继新】在与你们学校的包括80后的青年教师座谈的时候,我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他们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年轻是他们的一笔年龄财富,也是他们的一个生命经历缺失。学校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培养,这种活力就会形成生命发展的动力。“导师制”无疑是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一个好方法。富有经验的老师教给青年教师的不只是教学经验,还有为人之道;而他们也没有一味地付出,他们也从青年教师那里获取了青春的活力,以及新的思维与新的思想。这样就构成了双赢的态势。这里面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老教师特别是名师,一定不要滋生优越感,青年教师一定不要太过气盛。不然,导师制中的双方就形不成一个“共同体”,甚至会造致一种心理的裂痕。
创建民主、和谐的高效课堂
【李孝河】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改变以教材为本位来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真正做到把时间、健康和能力还给学生,就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建充满生命力的民主、和谐、高效课堂。
【陶继新】要想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就要关注三个“生命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文本。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学生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正所谓“君子不器”也。可是,人们往往忽略了文本的生命意识。如果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只是将其视作文字或数字的积累的话,文本就会处于沉睡甚至死亡状态。其实,文本是有生命的,因为它是有生命的人写出来的,其间熔铸了写作者的生命感悟或理性思辨。所以,师生在面对文本的时候,要用生命与之“对话”,激活其沉睡了的生命。而这种生命一旦被激活,就会使课堂教学成为生命对接与碰撞的生命场。
【李孝河】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明确要求做到“一个突出”、“两个目标”、“三个优化”和“四个转变”。也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轻负、高效,优化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方法、优化集体备课,转变课堂教学理念、转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在师生、生生互相激发、合作质疑并达成体验的课堂呈现过程中,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陶继新】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不但要共同学习,还要共同成长与共同快乐。共同成长不是缓慢行进,而是快速发展。共同快乐不是哪几个人的愉快,而是师生之间形成心理的和谐,彼此传递着快乐、感受着快乐。这种状态下的学习,不但高效,而且高度愉悦。所以,“共同体”还形成了一个优质生命场,大家都会在这个“场”里享受到学习的幸福。
【李孝河】我们鼓励教师用“创新”的眼光看待课堂教学,不拘泥于传统,探索教学新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苟日新,日日新”。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自主解决问题,激发了课堂活力。
【陶继新】合作学习具有动态与积极的特点,每个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否定别人的意见时,心灵都是处于开放状态的,畅所欲言,无所顾忌。这种状态下的学习,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使学习进入物我两忘的“乐之”审美状态之中。这样,学生不但可以较快地破解知识的难点重点疑点,还在“群情激昂”之中培植了合作精神。
【李孝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在新理念指导下进行革新和重建。为了落实“先学后教”的学为主、导为辅的教学思想,我们采用“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在教学中,我们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导为主导,让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知道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意图,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这种模式流程明确,操作性强,通过教师有效地“导”,促进学生有效地“自主”学,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实现了课堂的拓展,让课前预习、课堂和课后相互连接和沟通,形成了持续性、连贯性的学习链条。但这种教学模式对“学案”的质量要求高,需要教师个体与集体智慧多次进行有机融合,有的环节的落实扩展到了课堂外,所以开始的实施非常关键。我们之前曾多次组织教师进行交流论证,也多次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指导培训。“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陶继新】“学案导学”是近几年教学上的一个新生事物,有着很大的生命活力。不过,这里面也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学案”的形成应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而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而是要像孔子那样“循循然则善于诱人”。二是学生在“学案”形成过程中,要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挑战精神。“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嘛。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人格上平等的和谐“团队”,才能产生超越意义上的高效。三是切忌面面俱到,而是突破群体需要解决的难点重点疑点;只要学生课下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一般不要纳入“学案”的范畴之中。
【李孝河】我们还成立了“学科研究中心”。其核心工作是学科教学研究,重点解决国家课程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集体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高一、高二、高三学科教学的衔接,同时及时解决各级部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及学科本质问题,为各年级打造高效课堂搭建了平台。
【陶继新】成立“学科研究中心”,既可以集中相同学科教师的智慧,又能够使每一个老师都从这些智慧中“分一杯羹”。同时,这个研究中心具有学科研究的学术氛围,又具人心凝聚力。大家群策群力,一些有发展潜质的老师就可以在这片沃土中快速成长。
【李孝河】我们积极推行“先行课”,在每学科超前一周集备的基础上,由负责教师通过精备上“先行课”,全学科教师参与听课,然后集体研讨评课,进行修改,最终形成高质量的“学案”。让每堂课都融入集体智慧的“先行”因素,形成学科合力。
【陶继新】上“先行课”者只有“精备”,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在大家质疑问难时应付自如。这就不能一般化地备课,而是要深入地研究。其他老师呢?也绝不能听之任之,因为他们也要在集体研讨中发表自己的“高见”,所以,也要备课。这样,形成的“学案”才真正具有了智慧系数。
【李孝河】我们认真实施“导师制”,通过师生双向选择和班主任协调,让每位教师确定4-5名学生为指导对象,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帮助指导,有效地促进了优生的培养及待进生的转化和提高工作。
【陶继新】实施“导师制”的过程,也是充分体现民主自由的过程,导师与学生都是各取所需,这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师生之间彼此信赖的关系。你们的“导师”不同于大学的导师,而是缩小了的“微型”“班主任”。这样,学生不管在任何方面遇到问题,都可以直接迅速地与自己的“导师”取得联系并得到帮助,“导师”也会将解决这些“研究生”的问题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李孝河】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坚持向过程管理要质量。学校修订完善了《城阳一中教学常规》、《城阳一中学生学习常规》、《城阳一中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等制度,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提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陶继新】没有规矩,成不了方圆。常规管理对于青年教师尤为重要。但你们的常规不是因循守旧,而是适应素质教育之下的“新”规。不然,常规就会成为学校发展的桎梏。特别欣赏《城阳一中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让学生从重负之下走出来,才能有心灵的舒展,才能实现学习上的高效。
【李孝河】学校不断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走科研兴校之路。提出“人人有课题,问题即课题”的思路。认真组织示范课、汇报课、观摩课,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公开课”和“优质课”比赛,参加区级以上教研活动。通过校园网,建立教学研究平台,并创建了具有学校教学特色的“学科教学资源库”。近两年,作为青岛市“课题协作体学校”,承担着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网络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及校本研究》、“十一五”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创新教学研究与实验》子课题《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关系》等6项国家级课题,省、市、区12项课题研究任务。完成了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1项。课题研究中坚持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相结合,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与新课程理念落实相结合。
【陶继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科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会越来越丰富,这就形成了属于你们城阳一中的一笔优质资源。每个老师既可以从中“拿来”适合于自己教学的资源,也可以将自己成功的经验输入资源库中。我觉得,资源还应当是动态的,不但是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也要不断提升。对于既有资源,不是马放南山,而是要经常性地进行审视与研究,使资源不断优化与创新。这样,资源库就会成为大家共享的智慧库,成为大家学习且收藏的精神宝库。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李孝河】古人对人才的培养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论述,而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形成了“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具体就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人格塑造、智能开发、智慧启迪和学业素养的提升,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定基础。
【陶继新】这些年来,中小学,尤其是高中,重视应试而忽视学生健康的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而你们“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的理念,不但是对“应试教育”的挑战,更是从最本质意义上关注学生的成长。毛主席谈到“三好学生”时,第一就是谈的身体好。没有了身体健康,即使成绩优异、道德高尚,也因终成“废品”而抱恨终身,更遑论成为社会栋梁之才了。
【李孝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教育,培养人格完善、具有良好素质的个体。我非常推崇爱因斯坦的观点:学校的目标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陶继新】学生如果在人格与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即使一时考出高分,甚至升上“理想”的大学,也会在未来行程中出现问题。你们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就从急功近利的小圈子里面走了出来,去瞭望学生前行中的那一方蔚蓝且辽阔的天空。
【李孝河】我们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内容融入其中。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追求真理等高尚的思想品德。如:在课堂学科教学中落实情感教学目标,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在军训中培养学生的国防和纪律观念;结合“十一”和“五四”等重大节日,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陶继新】孔子说:“仁者爱人。”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爱心。一个有爱心的学生,走出校门之后,也会将其爱心自然而然地洒向社会。其实,天地之间有一个规则,就是当你爱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爱你;一味索取爱者,大多被爱所遗弃。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也是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
【李孝河】“率性之谓道。”我们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成立了奥赛、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兴趣小组和“北极大陆”文学社、“书画社”、“小记者团”等学生社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与青岛农业大学联合建立了“奥赛辅导基地”;我们选派师生到江苏奥赛基地学习奥赛辅导经验;我们邀请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意大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罗凡华,为师生上“轻松发明课”。一系列措施,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陶继新】已经领略了你们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在采访您的时候,你们学校不正在举办“尚德电力杯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暨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城阳赛区选拔赛”吗?当时您的脸上一直洋溢着收获的幸福,因为在您看来,学生的成功,就是您的骄傲。你们没有让学生在题海之中苦苦挣扎,而是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收获快乐,在“轻松发明”中享受喜悦。
【李孝河】社会是育人的永恒教科书。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们注重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社区服务、社会调查、感恩活动、劳动实践等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在生命体验中受到知识的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心灵的洗礼。
【陶继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如果将学校学习视作“张”的话,“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则是“弛”。这是生命成长之道,缺一不可。况且,你们所安排的这些属于“弛”的活动,还是学生生命成长不可缺少的必需内容,尤其对于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审美能力,就更有作用。
【李孝河】城阳一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硕果累累。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升入名校深造。近两年,学生有100余人次在全国省市才艺、知识、技能比赛中获奖,在省、市运动会上共获得7金13银18铜,涌现出众多获得“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全国青少年优秀艺术人才特长生”、“全国十佳青少年记者”、“山东省优秀学生”等称号的同学。
【陶继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们之所以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就是因为你们持之以恒实施素质教育的结果。学生取得的还不只是荣誉与成果,还有由此升腾起来的自豪感与自信力。而这点,则又可以促使他们更加信心百倍地去迎接新的挑战,去攀登新的高峰。
李孝河简介
李孝河,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留学预科学院国际教育专家委员,山东省高级中学协会理事,青岛教育学会会员,城阳区人大代表、城阳区人民政府兼职督学。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中央教科所“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试验”优秀实验学校校长、“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优秀实验学校校长、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百名优秀校长、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优秀校长、青岛市农村教育工作先进个人、青岛市优秀教师、城阳区劳动模范、城阳区优秀校长等称号。
(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19日,第4版。)
 
争创立足于世界的一流教育
——记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高玉琛
人物小档案:高玉琛,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1964年—1978年,在北京市白家庄中学任教;1978—1982年在北京市八十中任教。从1983年开始,任校长,其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1990—1994年任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局局长;1994年—1996年任北京市教育局督学室副主任;1996—2001年任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常务副主任。现任北京市八十中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教育部国家督学;全国教育评价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督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教育学会监事长;北京市教育督学与评价研究会理事长。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作为中国21世纪发展奠基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对于每一个有志为中国在新世纪腾飞的基层教育工作者而言,这是一个展示才华的机遇,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近日,我专程走访了享有盛誉的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高玉琛,一位把终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的老校长,一位在教育战线上颇有建树的园丁,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聆听了一位老校长对基础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高玉琛校长在1983年至1990年曾经任八十中校长,尔后,在朝阳区和北京市等有关部门从事领导工作,退休之后,被聘任为八十中校长。他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学识,感染着他的老师和学生,使八十中这所名校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扎实的基础性学力、深厚的发展性学力、良好的创造性学力的高素质高层次基础性后备人才,不仅是八十中的培养目标,更是高校长办学思想的精髓。
  德育是核心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是由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所决定,由素质教育的社会价值所决定,由德育对其它素质因素具有渗透性的功能所决定。高玉琛校长认为,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学生逐渐形成有自己的道德准则,会自己进行判断,能够进行自律的过程。他首先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的修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不断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加强研究,用科学的头脑思考;善于关心团结同志,支持老师的创新精神,发挥团队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于人的态度,对学生对未来公民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用美好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启迪学生,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教师的政治观点、思想品德、治学态度,甚至言语、仪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八十中,已经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有了一个坚强的核心。
 高玉琛校长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深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久不衰,有其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标志。塑造中华魂,培养国际人,树立当代中学生的美好形象、开创一代新风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在八十中,校园文化高品位就体现在民族精神的传承与时代精神的开拓相互统一,着力进行人文精神的建设。环境建设但求精品,不求奢华,充分发挥教育功能。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人本精神和礼治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容入了更多的时代精神,赋予了更强的生命力。在班风、教风、校风的建设体现由外到内的建设思路,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两方面入手,在人文环境中师生、生生关系的建设和师生风貌得以展现。
 高校长说,一所名校要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有新发展,出现新亮点才更加有优势,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学校跟踪和研究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动态,把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作为新思考、新举措,把德育建设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动。注重民族性、国际性、时代性的培养。把民族传统美德、民族积淀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重大活动的亮点的强化通过艺术团、合唱队、戏剧社、科技活动来具体体现。
 学校历来教育学生从细微处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甲午海战的惨败到园明园的遗迹,无不提醒着同学们。但同时要有开放的胸怀、民族的相容和博大的胸襟,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在教育过程中,八十中强调的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具体的讲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老师的工作到位,接着学生的自我管理到位,最后是学生把管理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自信人生、完善人生是基础,主动发展、报效祖国是目的;心理的培养、终身学习是手段,报效祖国是落脚点。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最终形成同学们良好的修养和素质。
 高校长常说:对人要讲情,对事要讲理。要求学生用高尚的情操做人,以科学的精神做事,学校教育要点燃孩子们心灵的火炬,开启智慧的闸门,培养腾飞的翅膀。
  厚基础、宽领域、善整合、有创见
 江总书记在论述创新时讲到: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在八十中高校长带领师生,致力于传统双基和现代双基的结合,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校构建了一个合理有效、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动态和综合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管理方面制定了可行的方案和制度。
 学校建立了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三大板块为基本结构的课程体系。在八十中,必修课严格执行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充分重视试验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外在学习为内在需求学习,变艰苦学习为快乐学习,使学生置身于多维空间,尽可能多侧面、多角度接受知识,学的生动活泼。
 选修课则根据社会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以拓展知识面,发展特长为主,贯穿人文和科学两大主题。选修课的开设,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从国内到国外,从古代到当代都有所体现。包括学科综合性选修课、拓展延伸性选修课和新技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类选修课三大类。学校聘请大学教授及有关专家到学校开选修课,聘请外籍教师开口语课或文化课。着眼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相互统一,着眼于建设校本课程。
 活动课以办好各种课外活动小组为主,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包括劳动技术教育课、社会实践课、社区服务课和研究性学习课四大类型。
 为了加强对全校教学的管理,高中各年级实施必修课中的导师制,使必修课教学呈现出导师带学、主体拓展、基础教学三大层次,保证了特长生更加特长,特殊学生特殊培养。在评价学生方面,采用学分制管理方法,由基础学分、绩点学分和奖励及附加学分三个部分组成,使之成为评定特优生、优良生和合格生的标准。
 针对三大板块课程在各年级的操作情况,学校在教学初建立必修课、选修课以及研究性学习课的管理平台,有专人负责对平台的管理,保证了学校的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是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体系化、科学化。
 在三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确定了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型课堂教学学科双语教学三项课题,发动全体教师从不同的课题角度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实现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根本目标,使教师能够迅速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
 高校长说,我们以从业责任、敬业精神、创业成果作为对教师考核评价的基本内容,注重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我们的精品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有五个方面的内涵即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感的结合;工作细到微处;个性化;教育性示范性。
 现代教育思想更需要教师启发学生会思考和提出问题,一个好的提问往往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把握基点、突出重点、培育亮点是八十中的总体精神。
 在八十中,好课是指新的教育理念和探究式学习、启发式引导,在课堂上的应用。学生要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新问题出课堂。现代的教育方式、方法,师生互动式学习、主动学习的精神,在课堂上的体现。课堂的知识含量高,知识密度大,教学节奏快,打好基础的深度。声、光、图像等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得运用和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育性融入学生喜爱的课,融入传统美德,爱国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
  没有国际化就没有现代化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越来越引起世人的注目。在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随着国内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北京教育资源发达,教育质量高,利用其自身优势,招收国外的学生,可以促进中外学生交流
 凭着多年来对教育的思考,依据对教育的超前认识,高玉琛校长提出了没有国际化就没有现代化的办学思路。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八十中的办学思想、管理体制和教育模式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和保守的。我们在学校内部各学科各专业要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资源共享,形成宽松、和谐、向上的学术氛围,在此基础上,加强国内外校际间的横向联系;在对社会开放,发挥学校的辐射作用和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向国内外教育界、学术界开放,不断汲取教育信息和学术信息,开阔办学视野,从中获取办学丰富的营养,获得有益的借鉴,勇于创新,动态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八十中,引进外教讲授英语,招收外籍学生,接待外国访问生,与国外友好学校进行交流,在教育国际化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学校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中学建立友谊校。他们组织夏令营,开展教育论坛等国际性的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学校敏感的信息意识和畅通的信息渠道;学校师生基本具备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学校的管理基本上实现电子化、科学化。这一切为教育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校长认为,没有个性化,就没有示范性。强调在发展中,不断研究规律,与时俱进。在八十中,科技、电教、体育成绩卓著,已经成为学校的三大特色,孕育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今面对时代和社会的迅猛发展,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正在努力创建外语、计算机新的特色。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八十中学更新观念,与国际接轨,正在努力创办立足于世界的一流教育。
 走访结束时,高校长动情地说:培养高精尖的创造性后备人才,建立精良的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厚实优良的教科研水平,优秀的教育模式和较高的综合效益,一定能够使八十中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将用3—5年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走在全国前列、与国际接轨、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研究型、开放型、高质量、信息化现代教育示范中学,基本建成一个有机的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的良性循环的学校素质教育系统。
 
 

地址:柳州市鱼峰区文苑路18号

邮编:545000

联系电话:0772-2456302 / 0772- 2456286

中国禁毒公众号

柳州二中微信号

  网站统计
  • 今日文章:0
  • 本月文章:0
  • 文章总数:3227
  • 点击总量:6706058
版权所有:柳州市第二中学 桂ICP备1701201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66号
技术支持:盈和动力